“哇……哇……”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重症监护室的病房里,护士正准备给5个月大的患儿小晨晨(化名)扎针。
似乎早有预感,小家伙不断翻身挣扎,奋力蹬着小腿放声大哭。
这时,一个身着绿色手术服的“医生”快步上前。
令人意外的是,她手里的并非医疗器械,而是一把吉他。
她的“药”,就是歌声和旋律。
她的名字叫陈洛婷,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音乐治疗师。
当天,她和系里几位学生的任务就是协助护士安抚这个闹心的小宝宝。
随着吉他琴弦的拨动,一串舒缓、柔美的旋律轻轻流淌在病房里,轻柔的哼唱如低语、似呢喃……“我听见风儿在呼呼吹,吹动我的风车……呼……”很快,小晨晨的注意力就被歌声吸引,渐渐停止哭泣。
就在陈洛婷“呼”地吹气那一瞬间,护士麻利进针。
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针已经扎完了。
陈洛婷是一位从宝岛台湾来的80后女生。
一口甜美、软糯的台湾腔,让她的声音充满治愈感。
自幼学音乐的她,2001年从台湾来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2003年,她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
从招生简章上看到音乐治疗专业时,陈洛婷眼前一亮:原来,音乐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
那一年,她成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首届本科生,师从音乐治疗师高天教授。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同校其他专业的同学穿着华美的演出服,登台演奏,被鲜花和掌声簇拥时,陈洛婷她们却常常在医院遭遇白眼和冷遇。
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多数人从未听过“音乐治疗”这个词。
有的医护人员甚至觉得她们纯属是来“添乱”的;有的患者家属管她们叫“唱歌的”,还有的人甚至会叫保安赶她们离开病房……陈洛婷回忆,那段日子,因为怕被一口回绝,她们有时甚至不敢提“音乐治疗”,只说是来“唱歌”,还总要反复强调“不用钱”。
尽管如此,能够被允许做音乐治疗的区域,很多时候都只是病房的门口或者是走廊。
“我们只有一首歌的机会。
这短短几分钟时间里,需要让他们明白,我们不仅仅是唱了一首歌,患者的获益也不仅仅是听了一首歌。
”陈洛婷说。
曾经,陈洛婷和学生们在病房里遇到过一个20多岁的脑创伤女生,她在欧洲出差时出了车祸,陷入重度昏迷,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
当时,女生的主治医师同意试一试音乐治疗。
可女生的母亲对此却表现得很冷淡,不抱希望。
“她在外企工作,又是去国外出差,有可能会喜欢听英文歌。
”在得不到任何有用线索的情况下,陈洛婷来到女孩病床前,为她唱了一首又一首经典英文歌曲,但患者仍旧没有任何反应。
“很正常。
我就知道一定没有反应。
”连医生都这样说。
陈洛婷没放弃,她仍坚持定期到病房为女孩做音乐治疗。
突然有一天,患者开始有意识了。
起初,她的肌张力很高又难以控制,总会不小心咬破舌头、捏破手指。
于是,陈洛婷尝试用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她放松。
果然,女生手指可以活动了,还渐渐能拿着一个海洋鼓跟着她打节拍,慢慢开口说话。
这之后,态度变化最大的,是女孩的母亲。
每每陈洛婷到医院,她都会追着问:“你们还有时间吗?可以不可以给我女儿再做一下音乐治疗?”大学毕业后,陈洛婷又去美国进修。
2010年,原本打算毕业后回台做临床工作的她,在高天教授的热情邀约下,再次回到母校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了音乐治疗系的一名教师。
“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在这个不一样的‘舞台’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陈洛婷说。
如今,随着音乐治疗师不断被大众了解、接受,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主动抛出橄榄枝,希望能与音乐治疗师开展临床合作。
每周四下午,陈洛婷会带着她的学生们,在首儿所的ICU病房,陪小患儿们度过半天的音乐时光。
安静、冰冷,往往是医院ICU病房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里不能陪床,小患儿中不少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陌生的环境,他们常常会感到恐惧不安,加上身体上的病痛,很容易出现焦躁情绪。
新生儿不会说话,表达的方式就是持续地哭闹。
“这时,音乐治疗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我们要想办法用音乐跟孩子们建立一种连接,进行治疗。
”陈洛婷说。
每一次音乐治疗前,陈洛婷他们都会先跟医护人员沟通患儿的病情,评估孩子对音乐的反应,再制定音乐治疗方案。
有时,她们会用即兴弹唱一些旋律,再观察孩子的呼吸、心跳频率和视觉、听觉反应,用音乐感染、安抚孩子。
“除了吉他,还有小鼓、砂槌、碰铃、响板、海洋鼓等便携的乐器。
这些乐器都会有不同的声响效果,随着孩子情绪、状态的变化,我们的乐器和旋律也会随时调整。
”陈洛婷笑着说,“我们的嗓子,也是很好的音乐治疗工具。
”10岁的淋巴瘤患儿小婷(化名),本来住在血液科,因为感染而转到首儿所的重症监护室。
第一天到新环境,她身体很虚弱,一直沉默不语。
“你知道自己在哪里吗?平时喜欢什么音乐……”简单的交流后,陈洛婷发现,女孩躺在床上,视角很有限,看不到病房的全貌。
不一会儿,病房里响起了童谣《虫儿飞》的旋律,陈洛婷抱起吉他,轻轻唱道:“我们病房里有7张床,有几位护士姐姐,你有什么问题,她们都可以帮助你……”很快,女孩的注意力就放到了音乐上,还尝试用手拿着碰铃和陈洛婷她们做一些音乐互动。
“我们给她定制的是亲切、舒服的音乐交流,目的是带给她更多安全感。
这也会有助于她在以后治疗中跟医护人员的配合。
”陈洛婷说。
当孩子们在接受音乐治疗时,病房就变成了一间温暖的“音乐房子”,能够帮助躺在这里孩子们稳定身心、安抚情绪。
“我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样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 谈起自己的专业,陈洛婷如数家珍,从胎儿、孕产妇、特殊障碍儿童,到罹患疾病的儿童、成人,再到临终关怀的人群,全都可以是她们服务的对象。
目前,每年全国“音乐治疗”专业的毕业生有百十来人,但真正留下的人却并不多。
“选择了音乐治疗师这个职业,就注定选择了辛苦,能一路坚持下来人,一定都是秉持这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它或许不能让你拥有舞台、鲜花和掌声,但是却可以帮助许多有需要的人。
” 陈洛婷说。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欢编辑 杨萌流程编辑 王梦莹
下一篇:乐器学习路上的二八定律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