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盲选新增“抢位”赛制,新一季《中国好声音》有哪些新看点?
时间:2019-03-09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上周五,《中国好声音》播出第4期,导师各持有的6个黄金席位已全部满员,比赛正式进入“抢位”阶段。

也就是说,虽然导师依旧可以转身争夺学员,但接下来上场的所有选手都将面临Battle局面,双方清唱60秒后由导师决定去留。

节目开播时,冷眼君就在《中国好声音》VS《中国新说唱》,选秀节目的首播为什么越来越像?一文中指出,魔镜、导师点歌、学员Battle是这一季制作升级的三个创新点。

可以看到,节目组为了抑制观众的审美疲劳确实花了不少心思,走到第七季的《中国好声音》已经从版权走向创作。

虽然魔镜设置很鸡肋,稍显形式主义,但微调的赛制试图在竞争的悬念感与公平性上做文章,穿插的备采与人物群像画面,也在力求突破以往的叙事剪辑。

应该说,盲选新增的抢位赛制增强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名额“滚动”模式让导师战队呈现了更“精兵制”的人员配组,今天冷眼君就来说说节目升级后在盲选阶段的新看点。

新增滚动抢位赛制剪辑逻辑更具网感梳理《中国好声音》的内容核心,依然主打优质学员与音乐品质,初选赛制是“盲选”,新一季节目相较过去在内容看点与剪辑方式上都大为不同。

内容看点上,前几季节目更趋于电视端传统的表达方式,盲选时一位位参赛者轮番上阵随后导师转身,爆点集中在学员演唱及自身故事讲述上,导师对实力选手的花式争抢也是这一阶段的看点逻辑。

新一季节目采用了《中国有嘻哈》的操作模式,选手被集中在同一候场区域内,出场顺序由导师根据歌单随机产生。

导师点歌后,镜头会记录选手或震惊或激动的神情,以及现场的应援情况,强调比赛的临场感。

首期时导师战队的黄金席位还有剩余,随着后续各队的满员,看点逐渐丰富起来。

首先人物逻辑的关联属性增强,比如过去也存在好友一同参加比赛的情况,但兄弟淘汰出局后另一人只是在上场前的独白段落,表述自己会带着彼此愿望继续前行,未形成逻辑看点。

但抢位赛制却增强了竞争的火药味,廖颖轩Battle后成功挤掉邢凯翔进入谢霆锋战队,李佳丹上场后赢得导师4转,于是挑选廖颖轩为兄弟“报仇”。

新增的PK对决让盲选时原本平行铺陈的人物关系有了联结,内逻辑产生了外化表现,看点更加丰富。

同时,抢位让选手对抗展现更多可能性,使赛制更加公平。

过去盲选一首歌定输赢,没有对该选手其他曲目驾驭能力的考核,而抢位赛制却让选手实力有了更全方位的展示。

比如宿雨涵与邓紫箫Battle时,就没有了第一场的娃娃音,展现了更成熟的英文唱腔。

可以说,为赢得导师青睐,选手会极尽所学地展现多方技能,嗓音的变化、曲风的调整等都会带来反差看点。

剪辑方式上,新一季节目在比赛过程中穿插了导师备采与候场人物群像画面,叙事更活泼也更具网感。

比如针对场上抢人现象,后期会补充导师心理,让盲选剪辑画面更丰富,逻辑叙事更完整。

再比如塑造重点人物时,原本只有单一的赛前VCR讲述,现在新增了选手在候场区的表现,人物性格描述会更加生动。

清华博士就是一个典型人物案例,剪辑提取了他按概率学解说比赛情况的画面,立住了他“最强大脑”的人设,记忆点更强。

可以说,虽然仍能看到节目组刻意埋下的内容看点,比如第四期台湾乐坛教父陈彼得的登场,但选手的独特性与音乐性依然是节目出彩的核心要素。

节目走到第七季继续内容创新,新增的滚动抢位制丰富了人物逻辑,剪辑上更具网感,值得肯定。

导师换帅“175 Club”团综上线《中国好声音》几乎每一季都会在导师邀请上有所调整,新一季启动了全男阵容。

谢霆锋、周杰伦、庾澄庆、李健四位官方身高175cm、年龄相加175岁,节目播出4期以后,粉丝呼吁播出导师精简版cut,于是爱奇艺集合导师话题性提炼了“175 Club”概念,推出了《175s’talk show》团综。

节目每周三更新,目前只有三段,每段5至10分钟,会融合正片亮点和花絮内容,并配以综艺感的花字和视效呈现。

作为针对《中国好声音》IP的二次创作,节目抓住每期亮点,针对网友热评高的段落升级剪辑。

比如,谢霆锋的“厨师梗”,“傲娇”的周杰伦,“挑事”的庾澄庆,“文人”李健,都会在cut里得到放大。

可以说,《175s’talk show》是在粉丝经济的市场环境下爱奇艺结合综艺IP的花式玩法,是以粉丝审美诉求为出发点,依靠热点内容串联推出的粉丝定制产品,更是视频平台瞄准年轻受众娱乐需求,将IP价值延展至最大化的综艺表达,是一种内容创新。

冷眼君认为,《中国好声音》已经走到第七季了,足以跨越一代人的娱乐记忆,但审美疲劳与话题热度的下降是不可回避的现象。

新一季节目在规则设置与剪辑方式上尝试创新,导师点歌增强了比赛临场感,新增的滚动抢位制丰富了人物逻辑,让选手展现更多可能性,使比赛更趋公平,导师对阵容的调整,呈现了更“精兵制”的人员配组,剪辑方式上试图把网综的创意点运用到台播综艺里,创作思路值得肯定。

推荐阅读三档科技类节目陆续上线,科学“综N代”该如何自我升级?那些正在被拓宽的综艺边界让父母围观子女相亲,《成双》为素人婚恋节目提供了新视角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