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关于“音乐”的想象力,走过七年的《中国好声音》有话说
时间:2019-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走过七年的《中国好声音》告诉我们:对“音乐”内涵的延展,是音乐类综艺的创新原点,也是此类节目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

上周五《中国好声音》迎来第一场战队之间的较量,此时距离最终鸟巢的巅峰之夜已不足一月。

走过七年,这档节目依然不断给华语乐坛输出新鲜血液,成为今年暑期档唯一收视率破2的综艺节目。

“只有音乐是永久的”“好声音”的生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它对“音乐”本身理解的深刻。

和它六年前突然闯入大众视野一样,今年《中国好声音》显示出的包容性依然很大。

谢霆锋战队的打包安琪带来的《尼古拉斯狂想曲》,一红一黑,这首歌在编曲中加入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乐大家的经典乐章。

再配上俏皮音色与金属黑嗓的同时融入,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符号却也凑成了一段火花十足的表演。

而接下来宿涵的演唱更是融入了16首周杰伦的经典作品,虽然主旋律是《夜的第七章》,但混进《以父之名》《一路向北》《外婆》等彩蛋,毫无痕迹地让听众走进了那个华语流行音乐鼎盛的年代。

能够看到,在坚守音乐品质的同时,《中国好声音》一直在探寻音乐的新边界。

不管是导师选人的标准,或是具体音乐作品的表达,它都呈现出一种可贵的多样性。

在盲选阶段的最后一期中,75岁的陈彼得再次像个新人般登上舞台,抱着吉他,唱了一首《Remember me》。

时间回到这一季的头两期,不管是《黄河谣》《权御天下》,还是用藏腔演绎流行歌曲的旦增尼玛……这档节目里既有少年的横冲直撞,也有老人的娓娓道来,没有了年龄、曲风、音色的区隔之后,几乎每个人都能从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如果问为什么《中国好声音》七年不衰,这或许就是答案之一。

身处世界音乐多元交流背景下的他们,正为中国音乐提供更多可能性。

纵观这档节目的各个层面,这种包容性还体现在它将音乐性的判断与解读、音乐中或对抗或坚持等故事融入到节目中,在表达上是多维且细腻的。

百花齐放的多样性碰撞,不仅在观看上满足了不同人的审美需求,更成为其自身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历久是否能弥新?“音乐是有教化作用的。

”节目中李健曾这样说。

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国内观众的审美早已和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不一样了。

从2012年夏天开始,《中国好声音》伴随着中国综艺节目变革的荣耀和痛点走到了今天。

其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大众影响力,并且照拂到当下中国年轻人对个人价值以及社会文化的理解?当黎真吾唱《山海》的时候,摇滚不再是情绪撕裂的出口,而成为传递生活感悟的桥梁,他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与此同时,导师也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一些积极的人生信条,例如李健叙述怎么找到“可以完全投入、能够自得其乐的东西”。

有了内涵上的基础,在模式创新上,《中国好声音》也几乎没有停歇,从细节到整体框架都有比较大的调整。

魔镜、点歌、抢位等元素的加入,让节目的故事点不再通过演唱者本身,就能产生较大的戏剧效果。

在一个更加互联网化的传播语境中,这样的尝试至关重要。

一档音乐节目的创新,离不开节目中的每一个角色,也离不开每一个可能变动的环节。

这一季的《中国好声音》体现出更加深度的导师学员关系、更加丰富的场域空间等,也都代表了未来电视音乐节目更多的方向。

所以在这样的讨论下,我们厘清了一个逻辑,即不是“历久”再“弥新”,而是《中国好声音》自身的积极状态让它能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变化,于是长期生存下来,并成为音乐类节目的标杆。

创新,也该是创作的初心回归与创新,是这档节目在今年的两个关键词。

自开播以来,《中国好声音》的收视一路飘红,也占领线上线下的诸多传播话题。

它的创新路径也带着自身略显复杂的样貌。

节目是“专一”的,以“音乐”为中心的表演、判断、评价、取舍、情感和故事构成了节目的全部内容。

在这个层面它既传承了音乐的美好与包容,又蜕变出更符合当下主流收视期待的节目样式。

事实上,《中国好声音》走到今天没有把自己困于“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命题,其作为中国综艺节目从疯狂引进模式到着力原创节目的见证者。

尽管潮起潮落,但它从未失去弄潮儿的身份。

每一年夏天它出现的时候,仿佛都在诉说着:综艺节目不仅需要活下去,还需要革新求变的勇气和能力。

守业更比创业难,历久弥新的,也永远比一时新鲜热闹的更珍贵。

单从研究的角度看,这个连续性的样本就有着明显的优势。

尽管当下垂直类的音乐节目受到了不少关注,也成为综艺节目鼓励原创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更加大众化的节目,早已深入到社会现实的肌理当中。

一方面它在内容上的影响力让人们不得不关注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是否具备了音乐教化、电视传播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行业的标杆节目,它如何持续创新依然被聚焦,对行业风气以及精神面貌也在起着引导作用。

当这种自我审视多几分,它的活力便被激发了几分。

不难看到,这档节目要在连续七年间经历了创新又创新的过程会有多难,但它与观众的关系没有改变,通过音乐去“抚慰”人们的成长困惑与生活重负的责任没有改变。

当其他一些节目还在思虑如何讲故事时,《中国好声音》已成为了故事本身,亦成为解读行业发展的重要样本。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