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悦耳动听,就能把音乐大大提高,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无论你弹音阶、琶音、练习曲还是乐曲,其声音质量是需要特别下功夫的。
"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钢琴艺术中,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手触键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键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生理学角度把人的上肢划分为手、前臂、大臂、肘部、腰部等几个可以独立活动的部分,正确运用力量是学习钢琴基本技能的关键,力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决定所弹作品的成败。
手指、腕、臂的力量协调运动的发力之源来自腰部,换言之,腰部力量是钢琴弹奏的发力之源,"人之驱,腰为中",腰部在行走、端坐时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而发力时,则反映在大脑指挥下的力量储备,在钢琴演奏中,经常遇到乐谱所规定的力度记号,如f,ff,fff等。
这些记号的弹奏,虽然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表现力的强烈程度,这些弹奏力度必然要腰部力量为发力点。
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最后结束句由两个f的一串下行音型直到3个f的4个和弦构成,气势有力,雄伟,特别是4个和弦,若不是靠腰部发力,仅靠手臂挥动无法达到作品所要求的爆发性音响。
贝多芬的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结束处,双手反向,十六分音符是两个f的强度到sf的特强和弦,不运用腰部发力是不行的。
在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双手八度上行和第二句双手交错的八度,也只有灵巧主动地运用腰部力量,才能表现出黄河那怒潮般的汹涌气魄。
故而腰部力量是钢琴演奏的发力之源。
腰部力量不可能直接作用于琴键,腰部力量是通过对背部、双肩、双臂、手腕、手指的瞬间传送来完成弹奏的,这种力量传送的是否协调,是钢琴产生良好弹奏效果的关键。
值得指出的是,腰部力量的正确运用在两种弹奏中尤为明显,他们是,爆发性强奏,适中强奏。
1爆发性强奏。
这种力度在乐曲中常见,多用于八度,双八度,八度和弦,其他密集型和弦,特殊的"音块"等,它要求弹奏效果特别强劲、饱满、音色雄浑,腰部有直接的、明显的"动感"处于"提劲"状态,弹时要有效把握腰部力量对背、肩、臂、腕、指的瞬间传送和力度的支配与控制。
腰部力量高度集中,驱动爆发是它的发力特点。
2适中强奏。
这种力度强而不爆,音量也在爆发性强奏之下,腰部所强调、所感受的力感集中但不驱动爆发;腰部力量驱动内在力量的支持是它的特点,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第47-52小节,是全曲的高潮,其中的八度和弦旋律刚劲、舒展,只有巧妙把握并能将腰部力度在内在支持贯穿于弹奏之中,方能达到丰厚、饱满、坚实内在的力的效果,反之,只靠手臂、手腕"强迫"手指"压"键,所弹的必然生硬、死板,也极易使臂、腕、掌疲劳。
3弱奏。
爆发性强奏的发力特点是腰部驱动爆发,适中强奏的发力特点是腰部驱动内在力量的支持与瞬间传送。
而弱奏时腰部力量的传送最具特色,用二十字概括它的发力原则:意念由腰起,发力要匀称,力贯满肩背,缓推手指尖。
在弱奏中,既要求音量要弱,又要求下键到底,声音实在,弱而不虚。
此点很难控制,正确运用二十字原则,会有满意效果的。
在钢琴音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今对手指、腕、肘部的动作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主张整的放松,让手臂的自然重量通过指尖传到键盘上,认为手腕、前臂、肘部、大臂、肩部都应协调。
正确、适当地运用手指、手腕、手臂、肩、背、腰的力度,才能演奏出满意的音响效果。
声音技巧,也就是基本触键手法。
严格地说,声音技巧首先应该包括头脑中的声音意识,声音意识是指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这种想象来自听觉对钢琴音色的直接感受和对音乐的理解。
如果离开了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触键技巧就是无本之木,也就是不能表现出所需要的声音来。
了解钢琴的发音原理和特点是研究钢琴演奏声音技巧的必要前提。
触键,通过机械传导的 泥榔头击弦而发音—这就是钢琴发音原理最简单的陈述。
如果对钢琴的发音原理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便能够发现,机械传导系统制动的 泥榔头的运动轨迹是直接的,并且其运动形式仅有快慢之别,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钢琴的声音变化—包括音质、音色、音量的变化,实际上都只产生于击弦瞬间榔头推进速度的变化。
泥榔头的推?速度是受制导?动的键盘作用影响的,而键盘作用是受钢琴演奏者触键方式、方法来决定的。
因此,归根到底,钢琴演奏者的触键方式,控制和影响着榔头的击弦速度,声音的变化取决于制导的泥榔头击弦速度的变化。
如何运用这简单的原理研究出可操作性的技巧规律,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指触的变化形式,即触键方式?简单地说,触键方式就是触键的用力形式。
触键的用力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
用力方式主要体现于形成不同的触键速度;传力方式主要体现于触键手指或手部的支撑形式。
这都是决定击弦速度的关键的因素。
传力方式。
可以这么说,没有手指的支撑传力,就没有钢琴弹奏可言。
事实上,支撑方式的改变,非常直接地影响到音质、音色、音量。
换句话说,仅仅改变弹奏的手的支撑强度就可以改变声音。
从技术手段上讲,弹奏的手的支撑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触键手指指尖的软硬程度;手指各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以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调节作用。
将上述原理应用于弹奏,可以列出以下可操作、并可用于改变支撑方式的一些主要技术手段。
1改变手指尖的坚度—从相对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的指尖,每一种变化层次作为触键技巧熟练运用,都可以改变键盘动作速度和击弦速度,对声音的变化产生影响。
2改变手指触键面—从指尖较直立的形式到指面较平坦的形式。
每一变化层次又可以形成指尖坚度的改变,从而引起声音的变化,例如:在弹奏歌唱性的连音句时,可用手指肉垫较厚的指面,以发出柔和细腻的声音效果;在弹奏清晰、颗粒性强的乐句时,可用指尖进行弹奏。
3改变手指第一关节或第三关节的牢度—从第一、第三关节较柔顺到较牢固坚挺可以改变手指传力的支撑强度,也是寻求声音变化的有效手段。
4改变手腕的支撑调节—手腕像一只弹簧,其功用是支撑调节,弹簧的软硬度在不同程度上既发挥支撑作用,又发挥调节作用,影响声音变化。
用力方式。
用力方式是影响触键速度的最直接的因素,也就是最直接操作键盘动作速度的技术手段。
作为触键技巧,注重讲究触键速度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调节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手到肘部,大臂乃至全身体,运用不同力量来改变下键的速度。
2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肌肉力的运用,以及与重力运用的恰当配合,来改变下键速度。
3利用手指离键的不同高度触键,提供改变下键速度的条件来改变声音效果。
手指离键越高,触键的力度也越大。
4变化手指离键速度,对声音的延续及共鸣发生影响,也会带来声音效果的变化。
5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向,如垂直纵向,水平横向,斜向,或往里推,往外拉等等,来改变下键的速度。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要求演奏者在技术上达到完美无缺,又要求演奏者完全理解作品,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在钢琴演奏中,正确的触键至关重要,由于声音的音量、音质、音色不同,所以触键时的用力部位也不同,但必须各部位协调运动,这样演奏出来的声音才能扎实、悦耳。
"钢琴是一百件乐器,不是一件乐器"这充分说明了钢琴具有丰富绚丽的音响,如何恰如其分地弹奏出不同强弱层次的音响,应从钢琴的触键上下功夫,使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用力方式,不同的传力方式,定能弹奏出美妙的声音。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