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上的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是一种新的演奏技巧,它产生于一九六八年。
在以往的每次笛子基训中,我总感到由于受气息的限制,吐音的时间长短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地吹奏,作曲者在创作吐音旋律时也要受此种因素的限制。
笛子是靠气息使其产生音响的乐器,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关系,气息受到限制,因而使笛子这种乐器的技巧和表现力也受到了限制。
我想起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老师曾将唢呐技巧上的循环换气方法运用到笛子上,解决了笛子吹特长音的困难,使笛子的表现力得到了解放,从而推动了笛子演奏技巧的发展。
这些回忆以及在吹奏吐音时所切身感到的限制,使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一种欲望:既然笛子在吹特长音时可以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冲破气息所造成的限制,那么是否同样可以运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冲破气息给吹吐音所带来的限制呢?就是说在笛子技巧上是否还有所突破和发展?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我开始向前辈笛子演奏家还未触及到的领域——人们不可思议的技巧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研和摸索,终于掌握了它的要领和规律,使欲望变成了现实。
在这以后的年代里,在繁重的八小时劳动之后的艰苦环境里,我花费了所能花费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在笛子上进行刻苦的练习,不断探索着这技巧的许多奥秘,使这一技巧趋于完善并应用于独奏曲中。
起初,我曾向一些朋友和同行谈起此技巧,但谁也不相信,认为受人的生理功能的限制,这种技巧是无法达到和实现的,而听了我的吹奏,又觉得奇怪和不可理解。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技巧只是像传说一样在笛子同行中流传。
一九七六年,结束了动乱的年代,赵松庭老师在听了我的吹奏后,高兴地对此技巧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认为这一新技巧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对笛子技巧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贡献,应载入笛子发展史册。
而后,赵松庭老师将此技巧和我的名字一起写进了他所著的“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一书中,并利用各种学术会议和讲课等机会推广介绍这一技巧,为宏扬祖国的民族乐器——笛子技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通过赵松庭老师的推广和介绍,这一新技巧开始在全国乃至海内外的同行中传播开,这就是笛子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技巧的产生和由来。
由于此技巧较抽象,而我所处的客观环境又很难有机会与广大同行接触并作示范,因此,使许多笛子爱好者不能如愿以偿地掌握这一新技巧。
赵松庭老师及许多前辈和朋友曾不断鼓励我:为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事业发展,应把这一新技巧推广传播出去。
受这种启示,我将此技巧进行系统的总结,写成此文以供大家在学习中借鉴。
一、原理 大家都知道,人用来维持生命的空气是通过气管进出的。
因为人只有一个气管,所以人在呼气时就不能吸气,在吸气时就不能呼气,两者不能同时进行,这是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无法改变的规律。
当人们在用气息作动力吹奏乐器时,为了使气息得到补充,必须不断吸气,而在吸气时声音就中断。
在一般的音乐旋律中,吸气造成的停顿并不影响整个音乐旋律的完整,但是有些音乐形象的描写,规定某一个音或者某一段旋律不允许有停顿,而是要求有很长的时间,这就产生了气息不够的矛盾。
为了使吹出来的气既不中断而又能得到补充,人们想出了借用口腔中的空气,通过嘴唇和两腮肌肉的收缩,把口腔里的空气从风门压缩出去,用这种非自然的呼气代替自然呼气来吹响乐器,从而使气管得以停止呼气动作,腾出来用以吸气,在把口腔里的空气向外压缩出去的同时,用鼻子将空气迅速地吸入到丹田,然后马上接通气管,再把丹田里的空气从口腔中吹出来,使气息连续不断。
这整个过程就是循环换气。
二、要领 吐音循环换气的要领是:吐补吐苦(TbTk)或吐苦吐补(TkTb),而不是吐扑吐苦(TPTK);单吐是吐补吐吐、吐吐补吐或吐吐吐补。
“补”字音是个闭口音,发“补”的口形状态刚好是上下嘴唇紧逼的自然动作状态,它可以使口劲有力,使口腔里的压缩空气有较强的冲击力;而“扑”字音不完全是个闭口音,其动作过程是从闭口到张口的过程,因此,发“扑”的口形状态,口劲相对比较就显得松些,气的冲击力也就显得弱些。
有的笛子爱好者在学习吐音循环换气时,下巴动的幅度很大,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用“扑”的口形,使气显得不足,无法吹响笛子而借助下巴的力量,以达到增加气息的冲击力来吹响笛子的目的。
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掌握吐音循环换气的要领所产生的问题。
另外,发“补”的口形状态,可以使大部分口腔里的压缩空气吹进笛孔而省气省力容易吹响笛子。
这是因为发“补”的口形状态所吹出来的气的方向略向下偏射,刚好对准笛孔;而“扑”的口形状态所吹出来的气的方向是几乎平射,因而吹响笛子也就感到费气费力。
初学者一定要正确理解吐音循环换气的要领,才能准确地掌握这一技巧。
三、吐气 虽然吐音循环换气的原理和长音循环换气的原理一样,但具体的动作不尽相同。
第一、长音循环换气是把口腔里的压缩空气向外挤出去,它在时间上可以稍长些,在速度上可以稍缓慢地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中有时间和速度上的余地。
而吐音循环换气却是要求把口腔里的压缩空气向外冲击而出,也就是说在进行中没有时间和速度上的余地。
第二、在吹一般长音时舌头是不动的,因此,吹循环换气长音时舌头也是不动的;而吐音循环换气却是在舌头来回运动中进行的。
第三、长音循环换气的动作过程是在上下两嘴唇呈吹气的姿态下,靠舌根的上抬和两腮肌肉的收缩将口腔里的空气压出去来完成的,上下嘴唇的用力程度与不进行循环换气时是一样的;而吐音循环换气的动作过程却主要是靠上下两嘴唇瞬间紧逼来完成的。
这是由上面所说的没有时间和速度上的余地并且必须是具有气流的冲击力这一要求所决定的。
气流的强度取决于上下嘴唇的力度,这与不进行循环换气吹吐音时嘴唇的用力程度是不同的。
又因为音有高低强弱之分,所以,在把口腔里的压缩空气向外冲击出来使笛子发出声音的时候,必须根据音的高低强弱不同有所控制,以保证音准不发生变化。
四、吸气 运用口腔里的空气代替气管里的气在笛子上进行吐音的时候,人的气管是停止作呼气动作的,在这停顿的瞬间,用鼻子迅速地将空气吸入到丹田,这吸气是和呼气同时进行的,由于气管停止呼气动作收受时间上的限制,所以,在这瞬间吸入的空气一般只是很少量的,初学者由于受吸气速度的影响,一般往往只能把气吸到肺里,因此,在练习中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吸气速度,这样,才能把气吸到丹田,才能提高吸气量,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必须长时间地坚持练习才能实现。
笛子演奏者都知道,笛子上的吐音,特别是双吐,一般都是在比较快的速度中进行的,而每个音的时值又都是十六分音符,按一般的快板速度每分钟150拍计算,每秒钟2拍半,换气是在1/4拍位间隙中进行的,由此可推算出整个循环换气的过程是在1/10秒的瞬间完成的,如果速度再快间隙就更短。
它不象长音上的循环换气那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而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还受到时间和规律的限制,这给吹奏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另外,要使循环换气的整个过程进行得成功,人的各个器官——舌头、鼻子、手指等和气管,在1/10秒的瞬间,必须合作得非常协调一致才不会听出破音,只要任何一方出问题,就无法使这个过程取得成功,因此,这里还有一个演奏者在受限制的条件下,人的各个器官如何相互配合的问题。
要想配合得好,从而使循环换气过程进行得成功,必须先要了解在吐音循环换气进行时,人的有关器官的动作姿态和位置状况。
五、下面分别谈谈口劲在吐音循环换气中的重要性和口风、下巴、舌头、嘴唇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的动作姿态、位置状况及对吐音循环换气的影响。
1、口劲 吹笛子本身就需要有口劲。
笛子是用气发音的乐器,它是靠嘴唇松紧程度的不断变化从而改变口劲的力度使气达到奏出乐曲的高低强弱等不同音的。
而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对口劲的要求就特别高。
吐音循环换气是在气管停止呼气时,利用口腔里的空气并进行压缩后喷射出来而吹响笛子的,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到气的循环。
那么又是什么作用才使口腔里的空气得到压缩并有力地喷射出来使之吹响笛子的呢?这就是靠口劲的作用,因此,没有有力的口劲就无法进行吐音循环换气。
再则,乐曲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在进行中还有强弱不同的变化,吹高音强音比吹中音低音弱音费气费力,而吐音循环换气不可能规定在中音区或其他较容易吹响的音上来进行,不同的音高,不同的强弱,就需要不同的力度,这一切的变化全靠控制口劲的变化来达到,因此,口劲的力度控制是吐音循环换气的关键因素。
有的吹奏者在学习此技巧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只能在中音区会进行,而在高音区却不能进行吐音循环换气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口劲力度不足所造成的。
要使自己能在任何音区都能进行吐音循环换气,就须特别加强口劲力度的提高。
2、口风 口风取决于口形,口形决定于嘴唇的组合位置。
由于每个人上下嘴唇组合位置不尽相同,所形成的口形也就不相同,因此,口风也会不同。
吐音循环换气要求有准确的口形,即上下嘴唇合拢处呈一横线,没有明显的前后差异,同时不能向左或向右偏移。
在此前提下,口风要求逼得紧而小,这样,才能使口腔里的空气喷射出来既有力又有速度。
有些吹奏者的口形,上嘴唇明显地突出于下嘴唇,这样的口形所形成的口风无法发“补”字音,只能发“呼”或“富”字音,进行吐音循环换气就困难,这是有些人不能掌握此技巧的原因之一。
3、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下巴的姿态及它对循环换气的影响。
上面讲到,吐音循环换气是利用气管里以外的气作动力使笛子吹响的,而这个使笛子能够吹响的关键是口劲,那么,在用口劲将气喷射出来时的下巴又是处于怎样的位置状态的呢?正确的应该是与不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的下巴姿态一样——处于不动的自然姿态的位置。
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下巴是绝对不能动的。
我曾见过有的初学者,在吹奏时下巴总是明显的上下运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上面讲到的吐音循环换气的要领理解和掌握得不正确以外,另一种原因就是由于口劲的力度不够,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无法使口腔里的空气压缩冲击而吹响笛子,于是借助下巴的力量来增加口劲的力度。
这既影响了吹奏时面部姿势的美观,更重要的是由于下巴上下运动的原因,影响了吐音速度的提高。
这是每个想掌握吐音循环换气方法的演奏者必须十分注意的。
4、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的嘴唇动作,在使用气管里的气进行吐音时,由于这时的气比较充足,又由于是作吐苦吐苦的口形姿态,因而,此时的下嘴唇由于受气向外面冲击而向外方向稍动一下。
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由于这时候的气是靠口劲逼出来的,相比之下气显得不足;再则,它是作“补”的口形姿态,因此,此时的下嘴唇是向上方作风门收紧状的微微一动,这要比用气管里的气吹吐音时的嘴唇动作幅度要小得多,几乎看不出。
但如果用动下巴的不准确姿势,那么在进行循环换气时的嘴唇动作幅度,就要比用气管里的气吹吐音时的嘴唇动作来得大而明显。
5、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的舌头动作及其位置。
在使用气管里的气进行双吐时,“吐”字音的舌头向前伸,“苦”字音的舌头向后缩。
而双吐循环换气是在“苦”字上进行的,因此,舌头刚好是往回缩的姿态,这时的舌头正好处于口腔的中间位置,上下颚都不接触着。
每个吹奏者在吹吐音时的舌头动作不尽相同,但如果在循环换气时舌头抵着上颚或下颚的话,嘴唇就无法把口腔里的空气进行压缩,也就无法掌握循环换气的技巧。
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技巧产生至今已23年,虽然海内外的笛子演奏者和长笛演奏者都已知道此技巧的存在和实用价值,但对此技巧的抽象内涵却感到神秘莫测而难以掌握,愿此篇拙文能对广大演奏者学习掌握此技巧有所帮助。
上一篇:二胡演奏技法中的混乱现象与解决
下一篇:浅论竹笛口形及运用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