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的民谣,转到贝司,再转到电琴,技术没有太大长进,倒是有不少的感慨和体会。
上世纪末的那会,我刚学习民谣的时候,吉他爱好者并不像现在那么多,资讯也不像现在那么发达,但是已然有许多爱好者凭着顽强的毅力,几本东拼西凑的教材和淘来的录音带,打口碟硬是练出来了,虽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对於吉他的喜爱却是不容质疑的。
如今国内的吉他爱好者越来越多,GC的新人也越来越多,经常会问一些相同的问题,大家有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今天小弟不才,就把自己弹琴的一些心得和看法跟大家聊聊,希望对於新手有所帮助,希望各位大虾也能给予指正。
一关于年龄的问题 这个是很多初学者的问题,现在几乎在GC成了月经帖了。
经常有很多新人发帖询问:我已经××岁了,学吉他晚吗? 其实严格说这样的问题算不上是问题,也并不是说年龄越小学习起来就越有优势——这是相对的,可能大部分人发帖询问只是在寻求心理安慰,给自己一个支持的理由来面对周围人的目光。
我记得99年我在学琴的时候,有一天有位家长领着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来报名学习,小孩也就8,9岁那样。
我的那位老师问他们:喜欢吉他吗?为什么来学吉他?小孩子摇摇头。
然后他家长说是从小抓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然后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手还没长开呢,怎么能逼着去弹琴? 这个经历讲出来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大家回忆一下,当时为什么要去弹琴,是自己沉迷呢,还是被逼的呢,还是有着种种秘密,比如说耍帅、勾女生之类的。
好,那么问“××岁学吉他晚了吗”的兄弟,请先想想你为什么要学吉他,为谁而学吉他——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目的最开始都是一种动力。
你是否喜欢吉他?如果不喜欢,你学它干什么?如果喜欢,你为什么不学它? 没钱,怕人笑话,觉得自己笨,不是那块料,练习枯燥,怕年纪大进展慢、看不到成果……种种原因造成你失去了信心,看不到方向,你怀疑了,你不自信了,你觉得辛苦了,于是发帖寻求支持,寻求安慰,寻求一种新的动力。
那么,我告诉你,兄弟,你需要一种自信。
并不是相信你能弹得很好,而是首先相信你学吉他是对的——我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什么不对?有哪个家伙敢来指手画脚?他们说不行是他们的事,你学习是你的事。
你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爱好,这不是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吗?对於指手画脚、多管闲事的人,你大可以举起双手,竖起中指,然后对他们说一声:滚一边去吧。
爷我三十岁正好是男人一枝花的时候,风华正茂、事业有成,已经可以发展业余爱好了?你们懂吗你们? 好,等你想明白这一点,别说三十岁,六十岁你去学都没问题,人家还会夸你老当益壮,不服老,如果有人说你是老不正经,你照样可以举起双手比起中指,用漏风的牙齿颤巍巍地说:“让你丫嫉妒去吧!爷已经达到这种随心所欲的境界了!” 若说年龄大有没有影响,我告诉你,有,而且很大!弹琴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体力活,手臂、手指、手腕的力量、灵活性、敏捷度要求不低,的而人年龄越大身体机能就会逐渐衰退,记忆力衰减、反应缓慢。
或许或多或少还有人不幸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像阿里一样或者得了脑血栓像隔壁的吴老二一样看谁都哆嗦。
哪怕是“上帝”也不行。
等Vai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再让他演奏《FortheloveofGod》,估计也不能重现年轻时狂风骤雨般的效果。
但是,兄弟,Vai已经学习过了,练习过了,刻苦过了,享受过了,成名过了,哪怕他七老八十不再遗憾了,而你,还没有学习,没有练习,没有刻苦,就开始考虑成名后的事情了,你说你是不是真的该反思反思了? 二关于手的问题 手的问题也是目前GC上的月经帖。
任何不弹琴的、不幸的人来到这里都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
因为他们会看到有很多在抱怨,在怨天尤人,在痛不欲生,在哆哆嗦嗦地人像祥林嫂一样地说:我的手有问题。
是的,就像中国男足总是说球场的草皮有问题一样,不是高了就是矮了,不是湿了就是干了,,不是大叶草就是狗尾巴花。
当然GC也有很多哥们抱怨:不是手小了就是手指短了,不是少了一根手指,就是多了一根手指,不是关节不能弯曲就是手指张不开。
我也时常在抱怨,每次弹不好琴时,就会厚着脸皮告诉别人:我小时候有一次在游泳池边上摔倒,无名指的骨节变形,中指、无名指分不开。
而且我中学时打篮球时手指挫伤,两只手的小指都伸不直——尽管这是真的,但是我并不喜欢把它当做不弹琴的借口。
我宁愿告诉大家:其实我tmd就是弹得屁也不是,我只会爬格子,还爬不利索。
好,兄弟们,身体上的缺陷我们是不能忽略的,人种以及遗传当然还包括变异等生物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个身体是爹妈给的,上帝他老人家不管这档子事,当然佛祖安拉元始天尊以及张无忌何铁手更是不管这档子事的,所以认清了这一点,你需要想的是怎样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手的优势,针对情况有什么处理方法。
你就是再抱怨,也不可能把你的纤纤细手变成巨灵熊掌,手指头也不能三次发育暴涨5厘米,当然断了的手指要是再能长出来,那你一定是吃了什么万年灵芝和黑玉断续膏。
好,多了根手指怎么办?兄弟,恭喜你,你已经和六指琴魔是一个级别的了! 手的问题是身体的问题,这个没办法,不是说加颗螺丝换根弹簧就能让手变得无比灵活潇洒异常,但是怪就怪在很多哥们喜欢把这个问题夸大,进而把精神意志问题也归结到身体上面去——譬如,有帖子问道:手小能弹吉他吗?断了手指能弹吉他吗?多根手指能弹吉他吗? 我的回答是,能,只要你不是和霍金一样,你就能弹吉他,只不过这是制约你把吉他弹好于否的一个因素。
举个例子,你的手很小,实在不适合LP那宽厚的指板,你的人生就没乐趣了?兄弟难道你不准备尝试一下ST吗?或许它的形状能适合你。
更能发挥你这小手灵巧的优势。
好,你的手指很短,根本没办法应付高难度、大跨度、换把位频繁的曲子,兄弟,你难道不愿意试试乡村流行、或者一些优雅舒缓的布鲁斯曲目吗? 有一点要记住,重金属和速弹不是吉他的一切。
如果真是这样,伟大的B.B.King就可以下岗了。
好,你非常喜欢某种音乐,但是你的手有点承受不住这些技巧了,而又不想尝试其他类型的音乐,怎么办?兄弟,如果是这样,那么请你坚持下去,付出一点总会收获一点,也许由于你的手的条件,你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比别人艰难得多,但是总是会有收获的。
好,你非常喜欢某种音乐类型,手又不适合,又坚持不下去,又不想换风格,然后只能祈求和抱怨……兄弟,你祈求几句如果诸位GC的大神们就能把力量赐予你的话,那你绝对不是你,你是西曼。
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怎么可能? 往极端了说,你少了一根手指,能不能弹琴?能,怎么不能。
少手指的人大不了不玩指弹,发展匹克技巧了。
什么,左手少手指?行,你换反手琴也行啊。
什么?少了一只手,那也不算什么,有个巴西吉他手少了左手反手琴照样弹得很好;你去视频区翻翻。
什么?两只手都没了?嗯,人家有个外国哥们就是两只手都没了,用双脚弹的,你去民谣区找找。
什么?你说你双手双脚都没了?……哥们,我劝你还是吹口琴吧,吉他这东西实在不适合你。
总之,马克思爷爷教育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身体的问题不是大问题,意志的问题才是大问题,偏偏很多人都把意志的问题归结到了身体的问题。
三关于乐理的问题 乐理重不重要?很重要。
应不应该学?应该学。
好,有人问了,有的音乐家也没怎么学乐理吗,连五线谱都不会——兄弟你一定是瞎子阿炳的忠实Fans; 好,又有人问了,学到什么程度是个头啊,要不要融会贯通啊?得了,兄弟,你肯定是贝多芬的转世传人。
你问我乐理为什么重要,我的看法是,乐理是了解音乐构成的理论和重要辅助工具,它能告诉你音乐之所以称之为音乐的原因,如果你学得好,同时它会帮助你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好听音乐。
那,关于乐理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学的问题,而是应该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在GC里有很多水平高的朋友,也有很多热心人,当有新手询问关于乐理方面的学习问题时,太过热情,就差把《实用乐理教程》的目录大纲搬上来了,要不是回帖有字数限制,估计整本书都能打下来。
这并不是说怀疑他们的热情,而是在方法上有待商榷的。
乐理枯不枯燥?百分之九十九的GC朋友都觉得枯燥,还有百分之一的人不觉得,这有两个可能:一,有人是纯粹的音乐爱好者,能从枯燥中发现乐趣;二,有人实在装13,明明自己弹琴时候懒得学乐理,一看到有新手提问,马上百度搜狗一下,套上答案回答给人家。
那么学习乐理有没有乐趣?有,得看你去怎么发现它。
乐理的学习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弹琴和学乐理要相辅相成。
真能找到乐趣的时候,往往是你在弹琴时有一个问题搞不明白,但是通过学习乐理,你突然之间融会贯通了。
我个人在这个时候的兴趣是最大的。
有些朋友的学习方式是这样的:先是上琴,然后弹了一大段时间,有点火候了,发现不学乐理不行了,连谱子都要看不懂了,于是开始突击学习乐理。
你说这样子能不枯燥吗? 而且,作为自学者,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自身惰性的作怪:我有工作,老婆孩子有了,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弹琴是个小爱好,弄不明白就弄不明白吧,又不靠吉他混饭吃。
是的,惰性——吉他不是你赖以生存的工具,你也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由考试、学分逼迫着你去弄明白这些东西,于是遇到点问题,你会想:不会又能怎么样,照样弹。
实话实说,我就是这样的惰性作怪的人,不到用的时候永远不会去翻书看乐理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能知道和弦、音程等某些基本概念,原因无他,弹琴时想不明白了,顺手翻个书。
好,你要是再深一点,布鲁斯五声音阶,哥们,我还没看呢,弹琴还没弹到那。
我们有很多朋友是业余学琴,不需要靠它吃饭,只不过是喜欢而已;还有一些朋友学吉他是要装酷勾女生而已;当然也有很多朋友是把吉他作为钻研对象和工作来学习的。
那么这一个问题我要说的是:乐理的学习要区别对待,实践结合。
学得多固然好,学得少未必就不够用。
对於我上文所说的第一类朋友,我的个人建议是:琴弹到什么水平,乐理就学到能解释你目前水平所遇到问题的程度,不用太高深。
边练琴边学乐理,能用学到的乐理解释你现在所碰到的问题就够了。
再高深的问题,你目前涉及不到。
你不用刚会了爬格子,就非要扯到调式移宫、不稳定音程、五度相生率之类的。
除了唬人以外,没有太大必要。
徐图缓进,你的琴在慢慢进步,你的乐理知识也在不断增长。
这样就不会显得枯燥。
对於第二类朋友,弹琴勾女生的话,请不要五音不全就行了。
知道音名唱名,会按和弦,右手再来个53231323之类的几个分解和4/4拍的扫弦,好了,你可以去通吃某些适合勾女生的歌曲了。
嗯,连音程都不用学。
至于第三类朋友,我没什么资格评论,唯一的建议是:在给我这样的新手指点时,千万不要把大哥你的系统学习搬上来。
不然很会打击新手的热情与积极性,并把人吓跑了。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都要告诉你,对大部分吉他爱好者来说,乐理的学习只是四个字:够用就行。
乐理的作用是指导你,解决你在弹琴时的一些问题。
而你不需要用太多高深的乐理知识来解释浅显的问题。
你不是贝多芬,你不是瞎子阿炳,你不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你只是你,一个普通人,有工作,有生活,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有把吉他,有空时弹弹,朋友聚会时露一小脸。
当然,弹琴碰到问题时,有时会钻研,而有时,就是钻进被窝睡觉去。
乐理的问题大体如此:边弹边学,有空学点,够用就行。
不够用了怎么办?睡一觉,有空继续学呗。
别勉强自己,兴趣是最重要的。
四关于爬格子的问题 爬格子本来就有很多大虾撰文解释过了。
奈何进来还是有不少小白同学发帖咨询:诸如爬格子的24种指型,爬格子的方法,爬格子的速度,爬格子的作用,爬格子的意义……虽然算不上月经帖,估计也算得上年经帖了。
我们知道,吉他的弹奏,离不开手指的运动,而一个不曾弹奏吉他的人,来学习吉他,那么首先要改进和锻炼的就是他的手指。
我们来做个动作:平举起你的左手,中指和食指并在一起向大拇指方向撇,无名指和小指并在一起,向食中二指的反方向运动,这个分指动作你能不能完成? 当然了,分指以及手指的快速运动,对於我们吉他爱好者这个动作并不难,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不能做到这个动作,或者说不能利索地做这个动作。
那么能不能说这些人就不是弹琴的料?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刚刚弹琴的时候,手指是不是也是一样的笨拙的,要花半天才按好一个C和弦?当然这还包括你不熟悉指板的因素。
这说明人的手如果不经过相应的锻炼,是不能一下子就达到适合吉他演奏要求的。
好,那么有人问了,爬格子是不是必须的?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爬格子是必须的,我可以告诉你爬格子不是必须的——等等,先别急,性子急的先别开骂,性子懒的也别开笑。
我慢慢地说。
首先爬格子是什么,有什么用。
我个人倾向于把爬格子归结为一种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有效锻炼方法,用论坛里哪位高手的话说就是“手指体操”,这个说法非常好。
爬格子即是通过手指在指板上品与品之间有规律地移动与压弦松弦相结合的一个手指体操。
它的作用在于通过这种集中、有规律的练习方式来锻炼手掌的肌肉群与关节灵活度,从而达到手指的灵活度与协调性的提升,并最终为方便吉他演奏而服务。
为什么我说爬格子不是必须的——很简单,只要你有一种在现阶段比爬格子跟适合于锻炼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方法,并且能更方便的为吉他演奏服务。
那么谁会喜欢天天枯燥地去爬格子? 在这个前提下,爬格子不是必须的。
但问题就在于,对於初学者而言,你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法吗? 我在前边说过,爬格子是要为方便吉他演奏而服务的。
是的,除了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外,熟悉指板,熟悉弦据,熟悉你自己的琴,也是爬格子的理由之一。
但是,爬格子不是万能的,不爬格子是万万不能的。
不能迷信爬格子。
因为作为一种锻炼手指的方法,爬格子对於新手而言通常表现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单纯的手指运动。
你就是爬格子飞速爬到280,但是你不会弹一首歌,这样的吉他学习也是失败的。
一句话的事,什么样的锻炼方法,都是要为演奏而服务的。
不能把它神化,也不能看不起它,直接,有效才是硬道理。
其次,关于24种指型。
很多新人纠结在这24种指型当中,估计还有不少人在发愁:这24种指型每种指型我的练多长时间才够啊。
一天练琴只有两小时时间,爬格子就爬了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剩下十五分钟是干什么好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一些吉他教材上写24种指型,然后新手们就按24种指型来练。
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纠结在上边。
那么,请这些兄弟仔细想一下,有没有必要24种指型,每种都要花这么多的精力来练?我的看法是,不需要。
人的食中二指通常比较灵活,而无名指和小指比较弱(这个意思不是说大家只练无名指和小指就行了)。
那么,我们在练习爬格子的时候,手指的组合通常有几种? 把24种指型两两分解开来,我们面临的是:食中二指组合,食指和无名指组合,食指和小指组合,中指无名指组合,中指小指组合与无名指小指组合。
那么,我们说1324和2413,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实除了顺序以外,肌肉群的锻炼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是在手指协调性的锻炼上有所差异。
所以,在不同的指型锻炼过程中,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并不灵活的手指组合,比如说无名指和小指,中指和小指等。
而不是面面俱到,在每个指型上面花去大量时间。
而且当你在熟悉一个指型后,很快你就会发现另一个指型似乎不是特别别扭,比如2314和1423,在不停的练习后,你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我记得前几天,在坛子上有一位朋友写了一篇自己的练习心得,是讲通过两个手指的组合来锻炼,我看了很有启发性。
其实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也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练,这样的方法合不合理。
有练习,会思考的人,才会进步得更快。
话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醒某些喜欢偷懒没有毅力的朋友,我这么说可不是让你找到了偷懒的理由,练习,永远是不够的。
再次,关于练习的方法。
提起爬格子,很多朋友都觉得这是个枯燥的活,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样,每天一拿起琴,先是爬格子,越爬越觉得兴趣索然,好不容易一两个小时爬完了,已经没别的心情再练别的了,草草弹了几下然后收场。
其实爬格子并不是枯燥的练习,即便是爬格子,照样有很多花样可以。
举个例子,你爬格子的时候,用击勾弦行不行?爬格子时候,推弦行不行?揉弦行不行?都可以的,这些技巧可以使你在联系时候不至于感到那么枯燥。
我们说个有点难度的,上下爬格子的时候,采用左手击勾弦连奏,右手扫拨,你看能不能做得来? 所以说爬格子简单又不简单,枯燥又不枯燥。
不要把它想成万能灵药。
你只要天天坚持练习,在某一天的时候突然发现,以前按不过来的指法,现在能按过来了,以前手指打架的情况,现在遇不到了,以前像拖拉机一样的换指速度现在可以赶上奥拓了(奥迪暂时就别想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练习是有所成效的,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你的手。
此外:在演出前热手,请爬格子,在演出后放松,请爬格子,在外人面前装13,请飞速地爬格子,爬到280,就真是奥迪了。
爬格子,实在居家旅行,杀人放火的必备练习啊……(未完待续) 五关于速度的问题 GC本版的月经帖有一类不得不提,就是速度的问题。
经常有某同学发帖:“小弟爬格子速度160了,怎么能上到180”或者“如何提高弹奏速度”的问题。
这类帖子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小白帖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位兄弟的练琴的热情和进取心。
其实说来很惭愧,我弹琴很烂,再加上数年来手上的伤也不少,练起琴来还是比较辛苦的。
每次我看到这种帖,第一个反应是泪流满面:都是两只手,我丫的怎么就弹不了这么快?第二个反应就是到处找板砖,想要拍楼主:你丫的都160了,还来这里炫耀,我这没上100的是不是该跳楼了? 后来,看多了以后也就淡然了。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对吉他而言,金属和速度永远不是吉他的全部。
是的,速度很重要。
很多炫酷的吉他独奏曲都需要速度。
就算不说Angelo那种接近于肉体极限的速度,但是接触备受大家喜欢的摇滚卡农,就够不少学琴者喝一壶的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很多的朋友把速度当作了弹琴的第一要素,认为如果弹得不快,就算不上好吉他手。
所谓“想耍帅,得弹快”不过如此。
实际上在吉他演奏中,比速度重要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说,味道。
思想这个东西,估计一般吉他爱好者暂时体会不到那么深,但是味道这个东西只要一听出来就会区别这首曲子与别的曲子的不同,它玄而又玄,却又感觉得出来。
就犹如典型的布鲁斯音阶,到了那里,必然是那个感觉,如果不是那个音,这个味道绝对就有问题。
同样是卡农,古典版的,弗拉门哥版的,摇滚版的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开失真用电吉他弹得很快就是摇滚了?其实不是这样。
什么是味道,味道是能表现出你所弹奏的曲子区别于其他曲子的特别之处,并且通过这个特别之处把这首曲子表现得更加尽善尽美,使人觉得你是在弹琴,而不是在进行固定的手指运动发出声响。
味道和很多东西都有联系,比如情感。
你的琴无法表现出情感,就没有味道。
所以,我的建议是,新手在弹琴的时候,首先不要上速度(这涉及到很多方面),先多听两遍歌曲,仔细琢磨一下曲子的味道。
哪里是击勾弦,哪里是滑弦,哪里必须要揉弦,颤音。
同样是一个音符,揉弦出的音和平弹出的音味道绝对不一样。
或者换位思考一下,在滑弦的地方,你不滑弦,改击弦行不行,听起来效果有什么区别。
这种思考有助于你的演奏表现,有助于对於歌曲的理解。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爱看吉他机器的。
再比如说,节奏。
一上来就上速度的朋友在后来往往都会碰到一个问题:节奏不稳。
你可以不相信,但是我要告诉你,你的节奏感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强,你的内心的节拍也远远不如你想像得那么准确。
想要印证我说的话其实很简单,把你的节拍器调到最慢档,再去弹简单的音符练习。
在大部分时候,你卡不到拍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节拍器的作用——绝不是用来炫耀你有钱买得起节拍器。
毕竟大部分吉他爱好者是野路子出身,弹琴时候,脚跟着手动,起不到节拍的作用,凭感觉来,想快就快一点,想慢就慢一点。
当你的速度很快的时候,慢不下来了,也不用卡拍了,只要手动得快就可以。
而一旦真慢下来的时候,你就无所适从了。
我们再做个实验,没有好好经过节拍训练,就上速度的朋友,你看着谱子跟着节拍器来弹《光辉岁月》的前奏,看看能不能卡到拍上。
不客气的说,前面那一个8分休止符就能打乱你的感觉。
所以,给所有新手朋友的建议是,先慢下来,再快上去。
我有个朋友入手就是小林信一的地狱训练,经常和我炫耀他的速度比我快(确实比我快),但是如果真的要他上去乐队排练,那就出事了,估计鼓手和贝司手都会杀了他的。
因为这哥们的节奏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说到这里,要告诉各位小白同学的是,如果在一首歌曲中,速度不能有助于增进歌曲的情感与表现力,对你的表演没有帮助,那么,它就不是必须的。
想要快起来,很简单,刻苦坚定持续的练习,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怕辛苦和枯燥。
而想要弹得好,很难,在练习之外,你还要多多的思考。
六关于牌子的问题 鉴于六楼的tensu917大虾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本版常见的月经帖之一,那么下面就说说牌子的问题,谢谢tensu917大虾。
当然这一楼不是品牌测评,也不会教大家怎么选琴,而是就事论事,说说品牌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一些小白同学会发帖问“XX牌子的琴和YY牌子究竟哪个最NB,懂的进”,每次看到这种帖子我心理都很矛盾,不知道是回还是不回。
不回是因为觉得楼主同学应该多补习一下吉他常识,我回帖显得很小白(有很多人和我心理一样,笑)。
回帖则是因为虚荣心作怪,觉得回答这种没有营养的问题,可以大侃特侃,显示出我“渊博”的学识(估计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大笑)。
那么,先讲一个我刚上大学时候的笑话。
我刚上大学时,虽然弹民谣也弹了一段时间了,但是电琴一点都不知道,就是个半吊子。
然后我们宿舍有个哥们是摇滚爱好者,有一次问我:“你说Fender和Gibson都挺有名的,那个牌子更NB一些?”我当时根本连LP,ST都分不清楚,哪知道哪个牌子更NB,又不好意思说我不知道,随口就胡诌了一句:“Gibson吧。
”当时我想的是:芬达好像还做汽水,估计做吉他没有Gibson专业…… 后来慢慢了解了,我也知道自己这玩笑开大发了。
为什么说“XX牌子和YY牌子哪个牌子最NB”是个小白问题,这就在于在问的时候发贴人没有想过这两个牌子有没有可比性。
还是拿Fender和Gibson来说事,一个典型的ST,一个典型的LP,设计不一样,配件不一样,音色特质不一样,针对的风格不一样,怎么有可比性? 好,就不谈这些,我们退一步说,假设二者可比,Fender那么多型号,Gibson那么多型号,我怎么比?所有的比较文章和评测文章一定是有着评测者自己的主观色彩在里边的,评测一款琴是做不到绝对公正客观的,因为音色这个东西还是有着主观性在里边,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Fender,有的人喜欢Gibson,谁也说服不了谁。
除非,我把芬达大部分型号的琴拉出来,一把把地和Gibson同等价位的琴一一对比,说出来子丑寅卯,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芬达比Gibson强,否则,怎么说都是白扯,早就被口水淹没了,谁还有心情搞这个测评? 好,再比如ESP和PRS,两个怎么比?假设二者可比,GC上的所有兄弟们也不会用过ESP和PRS的所有型号,来满足楼主小白的好奇心。
大部分朋友根本就没用过,怎么比? 再比如,说BCRich和EPI,这两种琴有可比性吗?BCRich典型的金属琴,EPI是LP,针对不同的音乐表现肯定不一样,这又怎么比?我能不能说BCRich比EPI牌子大,或者s说人家EPI可是和Gibson有关系的,BCRich靠边站?那这样说的话,SQ可是有Fender血统的,你爱版纳也得靠边站。
这就觉得是在扯淡了。
牌子和牌子之间要是比较的话,要求的条件是很多的,尤其是接近的牌子,还不保证二者有没有可比性。
难道我们得做个用户调查,再来个市场调研,最后咨询专家才能回答楼主?除非是相差非常悬殊的牌子,比如PRS,可以放话说比SQNB,否则谁敢保证说PRS比ESPNB? NB不NB的判断标准往往不是牌子,而是琴本身。
不同的设计,不同的配件,不同的型号,不同的价位,不同的做工决定了琴NB不NB。
买琴的话,你拿到手的是一把琴,而不是一个牌子。
同一牌子下同型号同批出厂的琴都有着质量高下之分,何况不同的牌子的琴?牌子这个东西是公司,琴这个东西是产品,你说产品和产品比较还可能有可比性,但是公司和公司比较,没有个市场调研谁能知道啊? 所以,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帖子的话,就是“关公战秦琼,没有可比性。
”因而劝告大家,要是非要弄明白XX牌子和YY牌子哪个NB的话,最好不要来GC了,还是直接去找市场调研专家吧。
所谓相信品牌,牌子大确实质量硬,但是不要迷信品牌,谁说牌子大就不出劣质品? 总说“懂的进”,不懂的朋友也得装懂了。
七关于老师和教材的问题 这个是经典的问题了,经典就经典在不少小白同学明明知道靠自己自学学不下去了,还非得开帖咨询大家的意见,才决定是否找老师。
充分体现了我天朝民主和谐的作风。
怎么选老师,不在本楼的讨论范围内,但为什么找老师,还是给大家讲一下我的经历,可能你听了会有点启发。
04年的时候,我高考结束,重新捡起吉他,我老妈大概为了补偿我这三年来的刻苦,非常积极地带着我去找老师学琴。
然后在我家对门那条街的世纪广场,地下一层,有一个叫“华夏音乐学校”的地方,名字叫得很大气,但是我总觉得是个山寨的音乐学校。
报了名交了钱,见了老师。
我那个老师姓冯,经常在外边给人家什么开业典礼、庆祝活动表演,一次拿个几百块钱报酬,混得比较寒酸。
当时还染着一头黄色的板寸,卖了我一本少页的《民谣吉他经典教程》。
这个老师虽然看起来比较不靠谱,但是还算有点责任心。
我后来之所以自学贝司、电琴都是因为他把我领进了门。
因为第一节课他讲的不是平常草台班子讲的C大调和弦,而是十二平均律,后半节课就是指板的音阶,和基本练习。
第二节课是讲节奏和基础练习,第三节课就直接干到音程去了……(这速度,都赶上神七了)。
虽然他讲得很快,但是对於我的启发和帮助非常大。
后来当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始自学,乐理和技巧方面都是跟着他的路子来的,如果没有那些基础,可能我根本就学不下去枯燥的乐理,也不知道自学要学什么方向,怎么练习。
那时候死记硬背的乐理现在倒是方便我去读一些音乐方面的书,不至于说如坠云雾中,茫茫找不到方向。
每当一想起这个,我就觉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还真不是白吹,起码他把我领进门了,不至于找不着路子。
一个老师的作用,不在于说教了你多少高级技巧,而在于首先他给你了一条路子,让你踏上了这条路,有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而你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问题,不至于说一个人苦苦思索没有答案,会有老师帮你解答疑问(二流子老师除外)。
最浅显的好处在于,一个技巧,你一个人琢磨,可能怎么也不得要领,但是如果有个人给你示范,提示里该注意什么,你学起来就轻松了。
如今网络非常发达,资讯也不像我那时候比较闭塞,好教材也得不到传播。
很多详尽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师的作用,但是那种手把手教的感觉,无论你怎么看视频,怎么读教材都是不可替代的。
(感性了,见谅见谅。
) 所以,找个好老师,是你入门的捷径,也可以使你避免走太多的弯路,存在太多的疑问,因为视频是千篇一律的,永远不可能针对你一个人的具体问题来指导你。
教师的问题说完了,现在说教材。
事实上,GC本版的教材询问帖子和回答,基本上只有两个答案:1小林克己2乔伊节奏和主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答案比如:小林信一,吉他自学三月通等等。
哪本教材比哪本教材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你要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得是最适合你的,你能看得下去的,不至于练了一半没有信心练下去了。
很多朋友的自学之路大体如此:询问哪个教材好,然后根据网友推荐,去买了一套,以及大的热情开始练习,练了几天后热情不在,觉得这教材太难了,太枯燥了,太不适合初学者了,太没有品味了,太不速成了;然后再次发帖询问,换了一套教材,继续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练,练了几天后热情不在,又开始发帖询问换教材了,周而复始。
不是在询问换什么教材,就是在去购买新教材的路上。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兄弟,真是难为你了。
我就说句实话吧:这世界上永远没有速成的吉他教材。
经典的教材之所以经典,不是说它能让你速成,而是它能让你稳定而持续的前进。
如果这个道理你不懂的话,换什么教材都没有用。
关于教材我只说三句话:第一,选择适合你水平的教材,是从头开始还是技巧进阶;第二,你得能看得下去的教材,不至于让你丧失信心和热情;第三,有了教材还要有练习,教材不是血瓶,你按个快捷键就能使用得了。
哪怕你买上500套小林克己,拉上一卡车的乔伊主音,但是你不看不练,你要是还能学会,那你根本就不需要练吉他,你根本就是上帝他老人家。
八关于买琴选琴的问题 买琴选琴的问题不一定是小白贴,但一定是“月经帖”,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兄弟在手有余钱的情况下,当然就会考虑自己心仪的琴,或者鸟枪换炮,买把新琴练习。
如果又是小白又是“月经”的话,估计就让人有抗不住了。
典型表现就是发帖:新手买琴,手头有×××元或者××××元,大家推荐一下。
其实有些经验的兄弟,往往自己都有所选择,选择几把自己能承受的价位的、适合自己风格的、自己喜欢型号的、有口碑的琴,来请各位使用过的朋友介绍一下他们的使用经验,根据评价来选择。
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也有些小白同学,上来就是上文那么一个帖子,然后内容写上“RT”,就此闪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可就有些对不起辛苦给你建议的朋友了。
为什么“RT”如此不受人喜欢,因为买琴是你要买琴,请GC的兄弟们来帮助,那么起码你要再给一些信息上来,这不是礼貌与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选琴买琴的问题。
首先,新手决定自己要买把琴,需要帮助,那么你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你有多少资金可以使用,这决定你买的琴的牌子和层次。
我想还不至于有人说“小弟现在手头有RMB800大洋,要买Framus,大家推荐一下”之类的事发生。
其次,琴是你自己用,那么你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色,准备来玩什么风格的音乐。
如果是喜欢清亮有点复古的声音,那么Fender一定是首选,如果是重金属类的,那么BCRich、LTD,Jackson都是不错的选择,好,要是你是有钱人,那不用说了,上PRS、ESP和美豪、以及7V吧。
许多同学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音色、什么音乐的情况下,就先盲目地选择了一个知名的牌子,把自己局限在这个牌子内,再来挑选。
我的建议是,如果有试听的话,请先听一下这个牌子的琴究竟音色是怎么样的,不至于买了以后又觉得不适合自己。
当然,如果你要玩流行的话,估计要求没那么高了。
如果不是邮购的话,在当地琴行,你可以自己亲自去听一下,感受一下各个琴的音色,再坐决定。
因为别人说的话,永远是别人的感受。
再次,关于琴的设计问题。
在买一把琴之前,你要弄清楚什么是ST,什么是LP,什么是单摇双摇固定,什么是单双拾音器,什么是档位这些基本的问题。
因为很可能你买了一把双摇琴却发现自己几乎不用摇把,但是换弦时麻烦非凡;或者你买了单拾音器的琴却怎么也做不出厚重的金属音色,开始后悔,当然还可能,你兴冲冲的拿到琴,发现琴颈的厚度有些厚,而你的手太小,用起来不舒服,这时候就是哭笑不得了。
最后,关于选琴的问题。
选琴是技术活,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批次出厂的产品都有所不同,一定要多试几把,挑出你最满意的一把。
至于怎么选琴就不多说了,帖子内有的是,请使用搜索功能。
别人的建议可以参考,但是买琴终究还是你自己去买,不可能说GC的大虾们各个都有空陪你去买琴。
所以充实自己,多了解一些知识是必要的,而不是上来就一个小白帖,让人帮你推荐。
如果一个帖子是“小弟要买琴,现有1×××元,请大家推荐一把”,估计大部分人会推荐cort或者爱版纳的低端琴,当然SQ也有。
如果一个帖子是“小弟要买琴,现有×××元,请大家推荐”,那么通常情况下,SQ是当仁不让的。
好,如果一个帖子是“小弟要买琴,现有××元,请大家推荐”,嗯,兄弟,你要布鲁斯口琴吗? 真正的NB人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弟现有三千亿欧元,请大家推荐我是把Fender的厂子买下来呢还是把Gibson的厂子买下来呢?” 得了,你可以两个都买下来,顺便再带一个ESP。
九关于排名的问题 鉴于30楼的gundamz2大虾提到了“XX大师和XX大师究竟谁更NB”的这么一类帖子,那么我们来简单说说,感谢gundamz2大虾。
其实这种帖子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各种来源广泛的、五花八门的、无奇不有的排名榜。
例如前几天本版出现的被Zakk狂喷的滚石杂志的排行榜。
在我看来,冠以“史上最伟大的”“史上最NB的”“史上技术最优秀的”的种种名头的排行榜,完全可以说是“世上最扯淡的”排行榜,除了制造出让狂热的粉丝团互喷的大量口水贴之外,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当然,还能让他们的杂志热卖一下,让老板主编数钱数到手抽筋,千万别以为他们是怀着“对於摇滚及吉他手的极大敬意”来搞这个排名。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Yngwie的,当然也没喜欢到非要逼着人家承认说英胖子就是比SteveVai要强。
当然对任何一份榜单而言,如果英胖子没有出现在前十位,我就觉得这个榜单八成是某个吉他大师的雇佣的三流枪手写的。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吉他手排名榜之类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主要在于吉他排名榜这个东西,并不像福布斯富豪榜那样有着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比如财富资产。
换句话说,吉他的演奏水平,是没有具体的量化评判标准的。
因而,我们在评判一位吉他大师是否比另一位吉他大师更NB时,就往往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那么就请各位狂热的粉丝——无论你喜欢JimiHendrix还是EricClapton,抑或JoeSatriani,VanHalen,当然,我们的“上帝”Vai,以及英胖子、Slash等等——仔细回忆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位吉他手,我敢保证,你之所以喜欢他,绝对不是单纯因为他的技术(当然,如果你只认技术不认人,那兄弟你一定是技术狂人)。
举个例子,我之所以喜欢英格威,是因为他除了琴弹得好之外,还有一段接近于传奇的经历,大家耳熟能详:话说英胖子还不是现在这么胖的时候,他出了车祸,然后导致一只手几乎失去感觉,然而凭着顽强的毅力和练习(当然还有发达的现代医疗技术),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并且比以前更加NB。
就是说,因为这事情,我觉得英胖子是个有毅力的人,因而我很佩服他,当然他的新古典主义也确实对我的胃口,所以我喜欢他。
当然如果他像年轻时那么帅,估计不仅我喜欢他,还有很多小姑娘都喜欢他,尽管她们不知道英格威和英格玛有什么区别。
还有传奇中的传奇吉米·亨德里克斯,其实你要说有多少粉丝认真仔细的研究过他的音乐和技术才喜欢他的,不见得各个都是。
关键在于他像流星一样短暂而璀璨的生命,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下,在癫狂的吉他演奏中,绽放出了最大的光彩,尽可能地让人知道了什么是传奇。
还有SteveVai,毫不客气地说,恐怕某部分号称Vai的粉丝的人,并没有听过多少Vai的曲子,只是无意中看到了《FortheloveofGod》的现场视频,因而惊为天人,以粉丝自居。
当然Vai修长的身材,飘逸的长发,以及潇洒的台风都深深折服了他。
但是你要是真让他说Vai的技术比Eric有什么更NB的地方,估计他也说不出一二三五。
不得不说,有时候,我们在为“某位大师和某位大师究竟谁更NB”问题而狂喷口水时,并不是为大师争辩,而是为自己争辩。
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争辩的永远是我们这些粉丝。
试想某天清晨,英胖子在家里喝咖啡上网逛吉他中国英文版时,猛然间看到滚石杂志推出了新一年的吉他手排行榜,仔细一看,不禁气得浑身发抖,大怒:“¥%……※×(※×(外语,不好意思,不会打)”翻译过来就是:“MD,凭什么Vai那老小子比俺排名要高17位,嗯,我那前边那16位都是干嘛的啊?”——这绝对是个喜剧,滚石绝对是个杯具。
吉他大师本身是不会因为一个古怪的排行榜因而改变他们的风格技巧,或者对自己产生不自信的。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因为他们能坚持自我。
好,我们怎么来判断一个吉他手比另一个吉他手NB啊?只有一种情况,两个人水平相差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你可以进行判断。
比如说Slash要比小弟我强几千几万倍,你说几亿倍也是可以的,毕竟小弟我的吉他水平作为分母无线趋近于零。
好,但是你敢不敢说Slash的技术比EricClapton强?哪怕强0.00000000001倍?你不能确定。
因为吉他演奏是不能量化的,你说速度可以量化,比如说B.B.King估计拼速度是拼不过Angelo的,这倒是真的,但是你能不能说Angelo就一定比B.B.King要NB?不能。
可以量化的东西,对吉他手而言,除了速度外,估计就只有力量了,那么我们仅靠这两个标准来判断哪个吉他手更NB吗?那么不需要吉他演奏,最好请英胖子和Vai两位大神先进行100米跑,然后各举三十公斤的哑铃来决定谁更NB得了。
吉他演奏的评判,不是网游里边的人物PK,没办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好,假如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比较KurtCobain和KirkHammett,请问柯本的攻击力、防御力、闪避和五行抗性以及HP、MP是多少? 嗯,请问Kirk的力量、法术、敏捷、元素等属性是多少? 俩人PK估计还得打一会呢,万一Kirk一个暴击秒杀了柯本,你能不能就此判定Kirk就比柯本强? 话说此时柯本咬牙切齿:MD,爷还没开光环呢!俺们重新打过。
对吉他手而言,尤其是水平接近的吉他手而言,很难说谁比谁NB,谁比谁伟大(尤其在伟大这个词还涉及到影响力方面的时候)。
因为判断的标准很多,很杂,很难,很乱。
风格不一样,技巧不一样,你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呢? 其实平心而论的话,吉米·亨德里克斯的技术拿到现在恐怕算不上最NB的了,但是无数的榜单都仍然愿意把他,这个因为种种原因早逝的吉他手列在第一位。
一个已经去逝的人,一个在现在技术算不上最NB的人,一个永远不可能再跑到台上与诸位吉他大师比拼的人,为什么能占据第一? 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他超越了时代。
我们知道,一项运动或者说一项技术刚诞生时,水平必然是低下的,而且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对于这项活动的理解程度都差不多,都在摸索中进步。
这时候,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于这项活动的理解高于其他人的人,那么他必然是一个天才,并且显得鹤立鸡群,超越旁人,引领并推动着大家的进步。
等到这项运动的发水平发展到他理解的那个程度时,他的技术就显得不突出了。
然而,他在这个发展史上的地位谁也不能抹杀。
就诚如提到球王,人家一定会想到贝利,尽管你不能确定贝利在技术上就一定比现在的梅西强大。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能平心静气的看待各种排名,大师的水平不会因为排得名词低就显得低下,也不会因为名次高就超凡脱俗。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吉他每有英雄出,哪管排名高与低”,不外如是。
十关于时间的问题 由于许多朋友是自学出身,学的时间长短不定,练习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称得上是五花八门了。
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弹琴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也不清楚自己下一步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未来自己应该以什么程度为标准衡量。
于是时间成为衡量程度的一个标准。
这种帖子的表现也是缤纷多样。
诸如: 诸如“电琴得要多长时间能掌握啊?” 或者“摇滚卡农要练多长时间能拿下?” 再或者“我练了N久,什么时候能即兴啊?” 当然还有雷人的:“大家说我从现在开始学琴,什么时候能达到大师的程度?” 有这种热情是好的,我也相信各位肯定是刻苦练琴不辍的。
但是在我们发帖询问这些问题时,首先要弄明白自己学琴的目的与目标。
目的就是,为什么学琴。
目标就是,想要学到什么程度。
我们因为这样那样,这种那种的理由学习吉他,上路后,却搞不清楚自己在哪个位置,程度如何。
结果造成了两种人:一种是永远觉得自己弹得水平烂,怎么也比不上别人,以至于丧失信心,成为别人发布视频的顶帖专业户;另一种是永远觉得自己弹得要好,别人怎么也追不上,自认为过个两年就能赶超范海伦了,所以马上给自己起个艺名,叫范海辛。
有人问“电吉他要多长时间能掌握啊?我说,只要你手足够大手掌握上去就是掌握了,大概几秒钟。
多长时间,取决于你想达到什么程度,把”掌握”定义成什么。
是能基本通吃大众流行歌曲,扫几个节奏分解叫掌握;还是说能闭着眼睛把随手就能把英格威风格的乐句弹得比英胖子还胖;抑或是已然能开宗立派,与大师分庭抗争,SteveVai是“吉他上帝”,属于基督教的,你已自成一派,不知道叫什么好,干脆就叫“吉他如来”好了。
什么,你说不好听?“吉他太上老君”怎么样? 而这还不算完,你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并不代表你能达到这个目标。
因为在这条路上,你要面临的东西还很多,多得不能以时间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
比如说,练习和你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好心的GC大大们告诉你电吉他入门大概要三个月左右(指能掌握基本和弦,有一定乐理知识,了解电吉他常用的技巧,能弹奏一些简单曲目)。
于是,你觉得这段时间不算太长,开心了,高兴了,买了本教材,每天花五分钟仔细研究,再花十五分钟尽情爬格子,爬完格子后,又随手乱扒拉半天,大汗淋漓,自以为即兴了,其实不是即兴,倒是尽兴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三个月过去,猛然发现好像自己还是不怎么行啊,三个月的说法有水分啊。
于是你愤怒了,你开始抱怨说我们是在忽悠人了,你开始说电琴好难了,你说你失去方向了…… 兄弟,弹吉他又不是打网游,你以为买完书和琴放在那冲灰,你就能离线挂机啊? 你能达到什么程度,不是靠YY来实现的,没有练习的基础,谈论达到什么程度都是白扯。
而即便是练习,也分为刻苦的练习,持续的练习,高效的练习,高强度的练习,当然也有偷懒的练习,漫不经心的练习,随心所欲的练习,不情愿的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习等等。
好的,比如说我一天练习一个小时,坚持十天的效果,是不是和我一天练了十个小时,然后休息九天的效果是一样的?这个道理就像在说:一个人花十天功夫盖一房子,是不是说十个人花一天就能盖好? 小白同学们在发帖的时候,通常都是只要答案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为什么“××曲子要练多久能拿下”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因而总是有很多朋友积极回帖,众说纷纭?因为我们再怎么回答也不能取代你的练琴过程,更不会知道你的刻苦程度和领悟力以及技巧的熟悉程度,每个回答者都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回答别人的问题。
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执着于说“我已经××××,还要花多长时间才能××××”的问题。
别人的经验能帮助你飞速进步,却永远不能代替你的蹒跚走路。
或许你的进步很慢,但是我相信你一定是在进步。
如果你是在退步的话,就不可能问“小弟已经开始退步了,还要多长时间才能退步到连吉他都不认识的程度?” 坚定信念,刻苦练习,掌握方法,稳步前进。
才是一个吉他爱好者应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向。
所谓“自古华山一条路,弹好吉他要吃苦”。
期盼和穆罕默德一样,半夜做个梦就得到天启,进而技艺大进,技术大成的事永远不会发生。
哪怕是到了天堂的吉米·亨德里克斯,估计在给上帝演奏时,也会说:“帝哥,弹吉他,我才刚刚上路。
” 想要弹好吉他,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现代萨克斯的演奏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简谱你该如何去学习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