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力度”这个术语的基本含义,就是音乐中音响逐渐弱和突出强的变化。
乐曲的力度由乐曲的内容而决定,要依据作者对乐曲创作的构思和演奏者的艺术修养、演奏技巧来实现。
一个好的演奏者,从最细微的弱音到最强音都能运用自如,奏出优美动听、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来。
为了掌握好力度的变化,演奏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乐器音响情况。
比如:在粗细不同的筝弦上所施用的力度虽然相同,但生产的音响效果却是不同的。
即使在同一条弦上施用不同的力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因此,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要体会到自己奏出的最强音和最弱音所施用的力度大小不同……掌握这些规律后,尽量利用所使用的乐器的音响力度范围,从而充分地发挥它的表现力。
力度和速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相互联系着的。
如果力度强,肌腱用力大,演奏动作也要相应加大,则速度显然要放慢。
如果演奏快速乐段,力度一定要相应地减弱,手指动作小、速度快,手指才能灵活地演奏,达到所要求的力度和速度。
演奏强音的时候,要求手指的爆发力要强,击弦速度要快,指甲下弦要深一些。
这样弹奏出的音响充实、饱满。
演奏弱音的时候,力度和手指弹奏的动作都要相应地减弱。
演奏中还要注意力度的自然变化规律,上行音阶,上行旋律力度自然地加强。
下行音阶,下行旋律力度自然减弱。
必须估计到力度的自然变化。
但也要根据乐曲内容来决定,不要求渐弱不能渐弱,不要求渐强不能渐强,总之要依照乐曲内容表现需要进行力度变化。
每首乐曲往往都不是一种速度,某些乐段有时也会突快或突。
慢,用以造成鲜明的对比。
有的则是渐快或渐慢,借以深入刻画音乐形象。
演奏者要细心处理好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力度与速度是靠手指的基本功来体现的。
所以在基础训练阶段,一定要求在每条弦上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使手指发音均匀。
还要有渐强渐弱的技术练习,使臂、腕、手指的肌腱功能得到充分训练。
如果肌腱功能承担不了所要演奏的乐曲的全部运动量,那么在演奏中必然感到肌肉发酸、手臂乏力,乃至肌肉僵紧、力不从心。
应该通过刻苦训练,使肌腱功能不断增强,达到不但能够承担乐曲中所有技术要求,而且能够轻松自如地演奏,做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强弱适度、刚柔相济,才能赋予乐曲以生命力。
上一篇:初学古筝的双手技法
下一篇:古筝入门学习应注意的要点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