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正如唐代诗人吴融在《李周弹筝歌》的描述,"五音六律皆生之,就中十三弦最美妙"。
筝,这件古老的乐器,以清丽柔和优美悦耳的音色,清韵迷人丰采多姿的表现,赢得了海内外的众多知音。
古筝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外观构造和技法,都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体系。
一、古代演奏方法 “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中《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可见春秋战国之际,筝已在秦地广泛流传。
实际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筝的流传范围也扩大到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和内蒙古等地。
伴随着筝的流传与普及,这件乐器本身也得到不断地发展完善。
从最开始的五弦,经九弦的过渡,到战国末期发展成十二弦。
十二弦筝在形制外观和音乐表现上可能都已相当成熟,所以稳定地流传了八百多年。
最早的古筝演奏技巧是很简单的,两手分工极为明确,右手弹奏,左手以韵补声,曲调也极为简单,基本上是慢节奏单音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曲目难度越来越大,弹奏技巧越来越复杂,表现力越来越强,表现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历了从单手简单弹奏到双手复杂弹奏,从简单弹拨按技巧到复杂颤拨推揉技巧的发展过程。
到了唐代,筝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发展到了十三弦,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在弹奏技法与指法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唐代的一百二十首筝诗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指法有掩、抑、按、抽、拨、打、拍、遏、撮、拂、抚、挑、捻、推、弹、回旋等十八种之多。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筝的表现能力与艺术效果。
如白居易的诗作《筝》:“慢弹回断雁,急凑转飞蓬。
”吴融的《李周弹筝歌》:“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到了元明之际,筝在弦制和表演方式上都有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十四弦筝和十五弦筝。
在表现形式上,元代又出现了两面筝对弹的表演程式。
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的诗《春夜乐》,便提到“双筝对弹”的表演:“双筝语凤凰柱,弹得新声奉恩主”。
“双筝对弹”丰富了筝的表现力。
到了清末,筝又增加了一跟弦,发展成十六弦筝,一直沿用至今。
二、筝传统演奏技法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古筝艺术不断地发展、演变。
古筝的演奏技法,在一代代的弹筝人的传承和创造中,在古代演奏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代以大、食指弹奏为主,左手为辅的演奏方式,而是以琴码为界,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这在传统筝曲中定位十分明显,并由此发展了两套不同的演奏技法,这两套技法各有侧重,分工不同。
(一)传统的右手技法: 以弹弦为主,其基本任务是取音,是筝发音的动力源。
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音,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
1、右手单指技法 这是筝演奏中使用最频繁、最基本的技法。
它包括参加弹奏手指的内外方向弹法。
主要有:“托”“劈”(大指),“抹”“挑”(食指),“勾”“剔”(中指),“打”“摘”(无名指)。
除此之外,还有“连托”、“连抹”、“连劈”、“连勾”、“连剔”等技法。
2、右手组合技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大撮”(大指托和中指勾同时弹奏一个八度的音),“小撮”(大指托和食指抹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四点”(以勾托抹托为框架在一个八度内来演奏)。
3、右手其它指法 花指:也称拂音,通常是用右手大指快速连托而成,传统称为“加花奏法”。
刮奏:左右手用连托、连勾、连抹等指法在琴码的右侧或左侧弦面上作上行、下行音阶刮奏,也称“历音”。
刮奏手法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是筝演奏中最富有特色的技法之一。
琶音:用无名、中、食、大指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序拨奏。
也有仅用大、中、食三指拨弦的。
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演奏。
持续音:作为弹拨乐器的筝,以“点”的发音形式出现,其长音就是依靠某种技法的持续演奏,形成连续、密集的点来构成。
在传统筝曲中,主要指一根弦上快速托劈的摇指。
上一页12下一页1/2
上一篇:无条件地忍受,努力放大闪光点
下一篇:学钢琴要讲究标准手型么?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