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今 ,有一些人对某一乐器情有独锺 ,于是 ,千方百计的想方设法去借乐器或购置乐器 ,有了乐器之后,又千方百计的找懂行的人来教习 ,自己也废寝忘食的学习 , 情趣非常高涨 。
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前面几步是否顺利 ,将决定你今后的学习音乐的成败 ,是关键性的,因理想和兴趣是学习及入门的最好的动力 。
某些人在开始学习几次后 ,感到越学越有兴趣 ,恨不得能一步登天 ,嫌老师规定的学习进程太慢 。
于是,把教材中的练习曲 ,囫囵吞枣般 ,迅速把它浏览几遍 ,然后把自己喜爱的几首反复练习 ,弄得每支曲都半生不熟 ,自己反而认为巳掌握了技朮的大部分了 。
实际上 ,这是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式的 ,基础不稳的做法 。
特别是养成了某种坏的习惯 ,以后想要纠正时 ,更要花相当大的气力 。
某些被人认为音不够准 ,节拍不够稳 ,音色不够佳 ,表现力不够强 ,乐感並不强 ,感情不够好……… 。
这些都是基础不实的缘故 。
也有某些人在开始学习几次后 ,感到太难 ,又感到自已奏出来的音不好听( 特别是无品格装置的拉弦乐器 ,加提琴类、胡琴类乐器,在音准方面很难掌握 ),自己听听也有些厌烦 ,而学习初阶又感到枯燥乏味 ,于是满腔热情 ,满怀希望 ,霎时变成了失望 。
在此情况下 ,就不想再学下去 ,但内心深处还是矛盾着的 ,仍有一丝丝希望——可能会学得好——于是在不想学中又想学下去 ,而继续学习又畏难,内心甚为矛盾。
上述两种情况 ,是司空见惯 ,不足为奇 。
关键是指导教师或辅导的友人 ,在这关键吋刻特别需要耐心 ,並且要有一套方法来纠正、引导、鼓励 。
当然也可讲些道理 ,但更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来疏导,下面提出几点供参考:我们之间不是父母长辈式的师生关系 ,而是兄弟般的有商有量的朋友关系 ,並要表现在言行之中 。
先把彼此间的关系拉近 。
这也是打破我国几千年来“ 长辈式 ”的教师身分 ,向先进文明国家中“ 朋友式 ”的师生关系接轨 。
还是以听音乐来疏导啟示 ,但要选择最好最美的、极短小的精品 ,同时,又要估计到适合学生可能接受的精品来启发 ,让他心底里产生美感的火花 ,想好好的再学习下去 ,从基础性的技法中去一点二点……攻破 。
检查初阶教材 ,有否有太枯噪乏味的成份( 如过多的单纯的音阶练习 、音程练习 、时值练习 、拉弦乐器的单纯长弓练习 、弹拨乐器的单纯指法练习 、吹奏乐器的单纯吐气练习…… )而要创造性地把这些必修的技法 ,渗透到动听的短曲之中( 但乐曲一定要非常动听诱人 ),同时 ,在短曲的前面、中途、结束之处 ,再临时插进若干有关的技法练习几小节 ,或片断( 篇幅可长可短 ,如能组识进乐曲內部去 ,那当然是更理想了 )。
欧美某些钢琴、小提琴练习曲 ,在练习曲编写时,常把世界名曲片断( 或极为短小的小品 ),渗透进技巧性练习的因素(象放大镜一样,随时插入) ,这样的做法是可以在原则上作参考的 。
尽量把练习曲配以很动听的伴奏 ,或用钢琴 ,或用扬琴 ,或同其他乐器 ,( 如小提琴练习曲集《 霍曼》 每一节都配有教师奏的小提琴伴奏谱 ,且曲曲多是烩炙人口的名作拿来改编 ,相当动听 ) 。
在初学一天开始 ,有教师的伴奏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优良的伴奏 ,是培养兴趣和乐感的重要丰段 。
对初学者说 ,尽量不要用伴奏磁带 ,因伴奏磁带是限制了速度、力度 ,特别是渐快渐慢、突快突慢、突强突弱等等表情性因素 ,以及限制及束缚了初学者及演奏者的创造性 ,至于在缺少伴奏乐器条件的情况下,偶而为之 ,当然也应允许 。
把基础技法练习化整为另 ,不求整块性时间集中练习 ,让初学者时时感到有兴趣 。
( 但对某些有学习毅力的 ,且兴致勃勃的学生 ,则可以趁热打铁 ,给予整块性时间的学习 ,此乃“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的灵活教学方法之一 ) 。
有条件 ,可组织二、三同伙学习的 ,常在一起 ,在互相影响 ,互相竞争 ,互相攀比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下进行学习 ,群体的力量是无形的 ,又是巨大的 。
有时还可组织小型“ 音乐会 ” ,让大家有初露头角的机会 。
对学生的实践和“ 鼓励 ”作用很大。
对急于求成 ,想一步登天者 ,不要阻止他、批评他 ,而可以选一、二支他所最爱听的同类乐曲 ,让他自巳去捉摸 ,边听边学 , 让他模仿,( 在初学时也应允许模仿 ,但不要养成习惯 )。
可能 ,通过这一过程 ,会飞快跨越 ,特别是乐曲内有相当难的技巧 ,也可能会被他攻破 。
之后 ,逢到了比此稍易的技法 ,却能势如破竹般迎刃而解 ,这种先难后易的方法就是教学上的 “ 跨越性与循序性 ” 相结合 ,是相辅相成的 。
不过还应向他指出 ,基本功仍要重视 ,有的还得补课,但也允许化整为零式的进行 。
上面是对教师讲的 。
“ 教学有法 ,亦无定法 ,贵在独创 ,妙在灵活 ” ,况且是艺术教学 ,更应该灵活些 ,但不要忘记“ 以美诱人 ,以情感人 ”的艺术教育的是主要原则 。
在学习中国或西洋乐器时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 ,也不论是专业者还是业余爱好者 ,还应该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面学习某一乐器 ,一面要多听音乐 ,其比例应是 1:1,或更多些 。
因为听音乐是学习音乐者的基本功 。
况且 ,要求艺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是欣赏水平要提高 。
听音乐当然有所选择 ,首先选与自已学习的乐器有关的 ,然后再选听一些其他乐器演奏的 ,以经典性的中外名曲为主 。
再听一些当今世界上有代表性的新创乐曲 。
使自己的听域扩大 ,知识增多 ,无形中也了解一些音乐的各种手法和特点 。
也潜移默化式的对音准感 、乐感 、节奏感 、和声感 、……的提高 ,有所帮助 。
关于此 ,笔者曾见到两种人 ,一是单打一的只钻技术而不常听音乐 ,但相当用功 ,最后 ,多成为技术虽高 ,而缺乏表情的机械式的演奏者 。
另外一种人,则是既爱听音乐 ,又学习乐器 ,这样,听听奏奏 ,奏奏听听,听乐时无形中得到的乐感因素和种种表情手法 ,却会无形中渗透透到自己的演奏之中 。
故几年之后 ,两者相比 ,平吋爱听音乐的人乐感强 ,演奏时表现力丰富 ,且自己能活用技法 ,自己能处理乐曲的感情起伏 ,极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位优秀的演奏家 。
学习钻研某一项自己喜爱的乐器 ,同时 ,在练习过程中 ,也是在培育乐感和表现力 。
应该认识到 ,乐感是从事音乐工作及音乐爱好者的“ 艺朮灵魂 ” 。
也是迅速能辨别、感知到音乐上的正邪、良莠、高下、雅俗、深浅、中西、古今、………的良方 。
“ 辨别 ”对学习乐器者来说极其重要 ,因为教师不可能一天到晚在身旁 ,而学习乐器的绝大部分时间 ,又都是在自我练习之中 ,故随时能发现自己演奏的练习曲或演奏的乐曲 ,音准不准 ?节拍节奏稳不稳 ?速度力度准确与否 ?逗句段落是否清楚 ?演奏中技法及姿势是否正确 ?音色美还是不美 ?对乐曲的感情表达及处理是否巳达到要求 ?……… 因此 ,学习乐器者最重要的还是一个“ 广听博闻 ”问题 ,在广听之中 ,得到他人是如何处理乐曲感情的体会 ;是如何分清句段的 ;是如何获取某些良好音色的 ;是如何处理技朮及技巧的 ;是如何有对比及统一因素的 …… 。
这些 ,多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诀窍 ,主要以“ 心有感 ,手有巧 ” 中去悟得 。
即听乐时随时要有这些“ 悟性 ” 。
故一位好的教师 ,必须随时随地啟发学生能获取乐感为首要任务 。
“ 君子之教,喻也”( 学记 ),即用旁喻侧引來啟发学生的悟性 。
技朮是重要的 ,技术是属于基本功性质 ,教师及学生必项重视 ,“ 百尺大树 ,枝叶扶疏 ,根植千仞 ,是基是础 ”。
不过许多技术可以“ 随需随学 ,专需专学 ,急需急学 ”,不必一步到位 ,而可以化整为零地学习 。
只有必修的某些基本技巧 ,那是要花一些时间及精力的 ,並要集中地进行基础性的训练 ,然后每在接触乐器时 ,首先温习基础技朮几分种以求巩固 ,並贯彻于终身 。
如笔者曾见到有几位国际上负有盛名的演奏家 ,每于上台演出之前 ,必须有几分钟时间作基本功的温习 ,好象体育运动员的“ 热身运动 ”相似 。
上面说的是基本技术的重要性 。
另一方面 ,也该注意 ,技朮是较凝固的东西 ,技术还须渗透进活的因素 ,变成技巧 。
而各种乐器的练习曲很多 ,某些人学时 ,只照谱练习 ,有几拍奏几拍 ,有几音奏几音 ,学完一节又一节 ,到头来把人训练成机械的操作者一样 ,而还不是培育成艺术型的人才 。
这是一个误区 ,应该警惕 。
所称艺术型的人才 ,关键是把他培育成既能用手奏 ,又能用眼视谱 ,还能用耳辨別 ,更能用脑子想 ,用脑子去创造的人 。
从单纯技术 ,能转化成有技巧又有艺朮表演能力的人才 。
所以 ,在练习曲的学习中 ,要培养学习者能了解乐曲的大致内容及每一节目的 ;能把死音符变成有活力的音响 ,例如同样一个四拍时值的音符 ,学生能奏出快速或慢速的 ,或自弱至强又自强至弱的橄榄型的音响来 ;或能奏出快速慢速的每音均强 ,每音均弱 ,每音均自强至弱 ,每音均自弱至强的音响来……。
这些既是技术 ,又带有技巧因素的学习方法 。
然后 ,结合乐曲内容 ,把这些变化的方法 ,有选择的用上去 ,用来表达内容( 感情 ),这才是真正的技巧学习 。
並且还要求学生自已来设计出练习曲中“ 对比的因素 ”,可资表现感情的因素等等 ,这又是带创造因素的学习 。
並且 ,都不是教师规定的 ,而是学生自己的 ,教师则从旁作检查、作鉴定、作诱导、作啟发 。
( 偶而釆用示范性演奏,也不过是举例性质 ),釆用这种教学方法 ,可使学生在未来能超过教师 ,社会就发展了 。
“ 师不必贤于生 ” 才是正理 。
反之 ,如思想上一定认为教师必比学生好 ,长此以往,社会还会进步吗 ? 广博的知识 ,特别是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 ,与乐器有关的知识 ,平时都应学习 。
举例说 ,如学琵琶的人 ,必须了解琵琶的沿革 ;其变迁进化的历史 ;形制和制作上材料的特点 ;制作工艺的程序和好坏 ;历代和当代琵琶名曲 ;历代和当代琵琶名家 ;描写记述琵琶的古今诗文 ;国际上有关对琵琶的评述 ;与琵琶相类乐器的比较 ;在合奏中、重奏中、独奏中 ,琵琵技法运用的不同特点……… 。
以此类推 ,学习 其他中西乐器也是一样 ,正如各民族、各家族的任何人 ,都须了解其民族或家族的一切一样 。
假如一味子只注意到乐器演奏的技朮 ,那是不全面的 ,因为事物的发展必是互有联系 ,互相促进 ,互有因果关系的 。
各项知识正是促进你技巧提高的原材料或触媒剂 。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