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声音是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是我们在欣赏音乐时,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耳的先决因素。
声音或者音响是音乐艺术存在的标识,没有了声音也就无所谓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美的声音,也就没有了美的音乐。
音高、节奏与和声是构成音乐的三要素,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力度、速度与音色是音乐表现的三要素。
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接受与欣赏中,声音的物理音色、声音质量等理所当然成为我们领略古筝音乐的形式美、判断音乐优劣的重要角度和出发点。
古筝是一种弦鸣乐器。
乐音通过弹奏者指尖的拨动、筝马的传导及共鸣箱的作用而传播开来。
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材质如古筝面板沙纹的顺畅与否,共鸣箱的大小等等,都是影响乐音音色的重要因素。
然而演奏者触弦的角度、力度、深浅、快慢等却是影响音色、音质的更为重要方面。
同样一架琴,不同功底、水平的人去弹,出来的音乐及感觉是不一样的。
根基粗浅的人弹奏高档次的琴,音质、音色不一定就好到哪里去。
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一些演奏技巧和技法。
人们学习一门技艺,很多时候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也正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模仿名家是弹奏者最初学习阶段的重要阶段,或者也可以说是每个弹奏者不可缺少的阶段。
从演奏的一招一式,比如手型、动作,再到对每个声音的要求和把握,以及对整个乐曲速度、力度、音色等各方面的追求等等,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模仿。
然而,模仿仅仅是一个阶段,而不是弹奏者最终要追求的目标。
音乐是活的,它也是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变化的。
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语境,音乐也同样。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领悟又都不同,这是个性化存在的前提。
弹奏者对名家的过于模仿,等于是对他们的过度依赖,弹得再相似,称其量也只能是“某某第二”,最终没有自己的一些东西,更无所谓什么个人风格。
弹好古筝,需要多听多比较。
通过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不同演奏家对同一首作品的演绎等多方面的欣赏,不断拓展我们听觉的感受、思维的开阔,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乃至二度创作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比如同样是《寒鸦戏水》一曲,在基本曲调,是一样的,但是不同演奏家的做韵技巧却不一样,风格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在学习中,尤其是对传统曲,不一定非得抱着某个演奏家的演奏不放,唯马首是瞻,毕竟对传统曲的演绎的余地很大。
我们在保证地方风格和音乐本身风格的基础上,对左手的拿捏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当然,上面提到的模仿,在右手是相对容易的,弹奏可以做到形似,然而在左手就不一样了,它看不到,只能用耳朵听,甚至用心体会。
演奏者自身是音乐的解释者,是音乐内涵的传达者。
判断一个人的演奏是否到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其音乐表演是否投情。
要做到投情,关键还要看演奏者个人的体验是否深刻和到位。
也就是说,在演奏中,光有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情感依托、支持,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病呻吟的状态,也就很难设想能打动观众的心而产生共鸣了。
古人说的好,“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学习古筝不能仅仅局限于古筝这一门乐器的弹奏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耳朵的训练和乐感的培养。
由此我们需要注意多欣赏优秀的古筝名曲,或者名家名曲。
通过欣赏名家的演奏,可以反观自身演奏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力。
学习者可以通过鉴赏过程,培养了对音乐艺术鉴赏力,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可以让我们能够较完全地感受到筝乐之美,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耳朵。
要弹好古筝神韵,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需要一定的积累。
生活相对于音乐,是更为奥妙的一门艺术。
仅仅局限在音乐领域是不够的,有时候它迫切需求其他领域比如文学的激发、启示。
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感觉与个人鉴赏的能力有很大关联。
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他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以及表现的到位与否。
鉴赏能力高,往往对乐曲的演奏、演绎更生动贴切。
而自身鉴赏能力不高,往往在演奏中的个人体验就不那么深厚、丰富,在音乐的表现上也就有欠缺与不足了。
那么什么是鉴赏呢?鉴赏是人们观看艺术表演时对各种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审美。
音乐鉴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包括人们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情感深入体验,想象联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不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可以陶冶情操。
作为古筝习奏者、弹奏者,其审美能力可以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并得到强化。
音乐的鉴赏首先是要对音乐作品声音感性形象也即形式美的接触,然后是在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所引起的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联想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比较好、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是有自己探索的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盲目接受、完全听任教师灌输,而是一种较为自觉的方法。
那么我们探索性的学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拿一首乐曲的学习来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演奏技法、技巧,乐曲意境内涵,乐曲的音乐表现等方面。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纸乐谱,将乐谱上的音符与音乐等同起来。
作为弹奏者,我们的任务是把乐谱转化成乐音的流动,转化成活的音乐。
而这单靠勤学苦练还不够,更需要深刻体验、领会乐曲的内涵,在弹奏、练习中不断探索、试验,将某首乐曲所适合的音色、力度等拿捏好。
在习奏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加入鉴赏的环节。
鉴赏是人们欣赏事物的高层阶段,其中存在着鉴别、对比的环节。
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
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鉴赏是不能盲目的选择作品的,每个演奏家都有自己所擅长于表现的一类乐曲,每个古筝流派也都有自己的一些代表人物,我们用来鉴赏和学习的也往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优秀的作品。
在古筝的学习和演奏中,一个比较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对古筝作品量的强调。
这里的量不是质量,而是数量。
实际上,数量仅仅是一个方面,而质量才是最为关键的。
数量的多少不等于实际掌握的程度。
比如,潮州筝派是我国古筝流派中的重要一支,流传下来的乐曲算上不同演奏家的不同演奏谱就百十多收。
是不是每一首我们都要学习呢?或者是否我们能弹奏的作品越多就代表我们对潮乐的理解就已经很到位了呢?不是的。
就潮州筝曲中的轻六、重六、轻三重六以及活五几个调式,我们只学习其中的代表作品就可以了。
比如轻六的《秋芙蓉》、《粉蝶采花》,重六的《秋思曲》、《寒鸦戏水》,活五的《柳青娘》等等。
通过对这些代表性作品的学习,来洞悉潮乐的艺术特点、乡土色彩、旋法、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等才是较好的学习方法。
更何况,有时候数量多了,不一定精。
由此,我们的学习者要想真正走进古筝艺术之门,感受其艺术魅力,光以数量来衡量一个人弹奏的进度或者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对古筝音乐本体的东西的讲究,比如右手弹出来的音质,左手按滑的细腻与否,以及演绎整首乐曲时对乐曲的理解深厚层次、程度以及在感情的酝酿、表达等各方面。
学习和弹奏乐曲数量的多寡只是衡量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
回到我们的传统乐曲学习中来,传统曲在技法上主要以勾托抹劈以及如八度对称模式的各种组合为主。
有些人认为学会了古筝演奏的一些基本指法就可以在学习上游刃有余了,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
这是一种孤立学习的方法,没有把筝乐当成音乐来对待。
殊不知,除了技法之外,轻重缓急、音色对比、呼吸、体态运动等等都是学习的重点,没有一定的训练是招架不住的。
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是在强调筝乐的共性,而抹煞了筝乐的个性。
勾托抹劈固然是古筝演奏的基本指法,然而每个流派都有自己在演奏上的习惯、特点,没有这些个性化东西的存在,也无所谓流派之分了。
再者,光是筝乐里的4、7两按音又有多少讲究呢?又岂止是左手按弦那样简单呢?上一页12下一页1/2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