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以音响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人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包含着对音乐形式要素与音乐作品精神内涵的把握,在感知中获得音乐体验与精神上的满足。
音乐教学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积累音乐体验,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
音乐的感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与人的情感相联系;音乐与人的情感密不可分的特性,又决定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应是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因此,包括学习乐器演奏在内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都应当把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放在首要位置。
琵琶教学与其它音乐实践活动一样,要掌握琵琶演奏技法,不断提高琵琶演奏水平,完成各种乐曲的演奏。
在学习琵琶的初级阶段,单纯的技能训练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并把这种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并将音乐审美情感培养融入琵琶演奏的艺术再创造中,使琵琶教学不断产生质的飞跃。
注重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所谓内心音乐听觉,是指人们内心对听过的音乐的回忆或想象。
人的内心音乐听觉是在聆听音乐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音乐基本素质和能力。
只有内心积累了丰富的音乐音响,才能形成对音乐的直觉感受和体验,在音乐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
琵琶教学一般是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但受教学计划、学时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基本练习与音乐表现相互脱离的现象。
因此,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能使学习乐器演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琵琶的初级阶段,一般学生多把精力集中在掌握演奏技法上,而很少注意音乐听觉的直观感受。
在这个阶段中,练习曲和乐曲相对简单,音乐情感易于表现。
因此,教师应从简单的练习曲、乐曲开始,就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培养。
即使是音阶练习,也要让学生用节拍的律动去实现音乐的再创造。
学习琵琶演奏的过程就是感受音乐、领略音乐美的过程,要在学习掌握演奏技巧的过程中直接感受音乐,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
学会辨别演奏的声音 琵琶的演奏音色是影响演奏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学生从空弦练习就要注意倾听所弹奏的音乐是否圆润饱满、是否清晰坚实的习惯。
不同的乐曲对琵琶的音色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欢快的乐曲,音色应坚实有力。
这些对琵琶音乐的要求,要使学生在学习琵琶演奏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和体悟。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的音色的追求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学会聆听和用心去分析鉴别音色的优劣,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内心音乐听觉的表象,增强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获得对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感。
要让学生在学习琵琶演奏的初级阶段,做到自觉地在音乐的鸣响中透过简单的演奏来辨别音色的优劣,聆听声音之美,为提高琵琶演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演奏琵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学习乐器演奏,掌握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有把技巧训练与培养音乐感密切结合,才能使器乐演奏产生质的飞跃。
琵琶属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类,以“点”来构筑旋律线,歌唱性演奏是琵琶这一乐器的突出特性。
要使琵琶这种弹拨乐器富有歌唱性的演奏,要让学生在演奏时养成内心歌唱的习惯。
学生刚开始学习琵琶,对节奏与节拍的感受缺乏敏锐性,如琵琶的弹挑技法, 大指的力度往往比食指的力度大,食指一般在强拍或强位置上演奏,而大指又常在弱拍或弱位置上演奏,这样就容易形成缺乏节拍节奏感的不良演奏习惯,打破了音乐进行中的乐句和音乐语气,影响准确、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
轮指技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指、食指的力度大,而无名指、小指的力度小,尤其在长轮技法中如缺乏统一性和颗粒性,将直接影响乐曲的演奏质量。
因此,从琵琶技法的基础练习开始,就应注意节拍的律动性、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音的连接等。
所谓递进,是指音乐进行中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音与音之间的递接,要符合音乐语气的要求,表现一种音乐语气,贯穿一种音乐审美意识,形成旋律的起伏感,把技能练习、乐曲的演奏与乐句的划分结合起来,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富有内心歌唱性的演奏,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使演奏的乐曲富有语气感,进而培养自身音乐感。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是人的内在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的感情世界的外现。
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要在音乐进行时感受旋律的起伏跌宕,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就必须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的培养。
处理好技与艺的关系 “技”是指琵琶演奏的技术水平,即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牢固地掌握各种演奏技巧,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演奏基本功。
演奏琵琶与演奏其它乐器一样,技能性很强,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演奏要求。
“艺”是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水准,它包含对作品的准确理解与表达,它是演奏者的感性体验与理性的思考的有机结合,是演奏者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对作曲家的精神内涵进行的诠释,技与艺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也是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
要将“技”融入“艺”,即在技巧练习中注重旋律感、节拍节奏感的培养。
学习任何乐器,都存在技与艺的关系问题。
技与艺相互影响,具有不可分割性。
琵琶教学始终贯穿技巧训练,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掌握琵琶演奏技巧,一方面应运用琵琶练习曲,尽管这是纯技术性练习,但在练习曲的旋律进行、节拍的律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建立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
另一方面,还应通过一些小型的乐曲或改编的歌曲对初学者进行训练。
这些乐曲的旋律性和歌唱性,使枯燥的技巧练习具有了丰富的色彩。
技巧练习融入音乐作品丰富的旋律中,淡化了单纯的技巧练习,使技巧训练能够为音乐表现服务,积累音乐的感性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形成良好的乐感,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技与艺的不可分割性。
在琵琶教学中,掌握技巧与音乐表现是相互制约的。
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乐曲的音乐表现就会受到影响;同样,演奏者如果只有呆板的机械性演奏,而缺乏内心的歌唱性,或者只是炫耀演奏技巧哗众取宠,不以音乐表现为目的,也很难准确地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失去了器乐演奏的真正意义。
技与艺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直接影响琵琶的教学质量和演奏水平的提高。
在琵琶的教学中,把握好技与艺的关系,对提高琵琶教学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意把握好演奏与培养音乐审美情感的关系 一般的音乐教学都有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内容,琵琶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不断增强其对音色以及音响特征的鉴别能力,积累对音乐音响的感性认识,并使之能够运用丰富的感性经验去指导演奏,进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和品位的目的。
同时,教师也应在琵琶演奏或范奏中注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只有教学双方都把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与琵琶学习密切结合起来,并把培养音乐审美情感作为琵琶教学的最终目的,琵琶的教学质量和演奏水平才能够尽快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演奏琵琶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娴熟的演奏技巧只是为琵琶的完美演奏提供技术保证,只是完成乐曲的音乐表现的技术性基础,而审美情感的培养才是琵琶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教师应在琵琶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琵琶演奏中技与艺的关系,注重对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使学生在演奏中注入自己全部的情感,用心灵的歌唱去表现乐曲的每一个音符和每一种音乐语气,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才是琵琶教学的真正归宿。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下一篇:乐理知识—音符和休止符的含义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