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最早称之为“秦筝”。
它之所以被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就是因其好听易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多年来,在众多筝家名流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华夏正声扬四海,古乐新韵播五洲”的可喜局面。
使中国筝既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又为祖国的文化艺术向世界争得荣誉,逐步形成古筝“国际化”的趋向。
随着古筝队伍的日益扩大,随着人们对古筝不断增加的偏爱,随着它的广泛普及,古筝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的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为此,我就几年来自己在古筝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良种更需活土 一粒优良种子,没有适宜的土壤和条件,它不会茁壮地成长发芽。
古筝学苗亦是如此,更是需要沃土。
那么什么是适合筝苗健康成长的条件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专业水平要高。
为师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艺。
不能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是按一套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
教学相长,师生共勉,德与艺并重,形成一种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2.教学条件要好。
要保证古筝教学的良好进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充足的教学用琴,系统的教材、教法,完整的教学设备,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美”的环境中。
3.家庭环境,在筝苗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作用至为重要。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艺术家的成长过程都显示了父母的作用是巨大的。
大提琴家雅诺斯·施塔克的母亲将抹上黄油的面包切成小块,放在她儿子的乐谱架旁,是为了使他不必因站起来取食而中断练琴。
特别是在雅诺期·施塔克离开父母时,他妈还特别给他买了一只鹦鹉,并教会它一句话:练琴吧,雅诺斯!练琴吧,雅诺斯!”。
母亲的良苦用心无疑为他日后成材起了积极作用。
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无不凝聚着亲的人心血。
二、普及与提高并重 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没有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提高需要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巴西之所以有众多的世界级的足球明星,韩国之所以有一批围棋顶尖高手,无不得益于他的国家中那些广泛而普及的基础。
万里挑一总会强于十里挑一。
古筝亦是这样,要想早出、多出优秀人才,必须要有雄厚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普及古筝,扩大其队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选出高精尖的人才,反过来这些优秀筝手又会带动更多的筝手齐头并进。
因此我们古筝艺术团非常重视推广普及古筝的工作,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宣传它。
一方面经常让小筝手参加各种演出,一方面我们又举办古筝场音乐会,再一方面我们经常让筝手们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古筝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还让筝手们参加了全国民族管弦乐的考级,最高的已获取十级证书。
这样我们用艺术实践深入了人心,得到了有关专家、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我们的古筝队伍日益扩大,我们推广普及古筝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理性与感性同步 古筝是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传情的艺术,要想达到完美的境界,就要使其理性与感性同步,就是说古筝教学既要讲授音乐理论和古筝的弹奏理论,又要讲对古筝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
我们教学中的顺序是先讲基本乐理的弹奏技巧,再讲曲目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应用到音乐实践上。
对学员要求做到,学过的曲目要会背、会读、会弹,最终达到完全理解,正确演奏。
我们的基本要求是:无论是一首什么曲目,除了尽可能地准确地弹奏外,还要尽可能地调动自己更多的艺术和情感丰富演奏,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以声带形,眼到手到,手停形住。
既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又有要“绕梁三日”之余韵。
做到雅俗共赏,既有熟练的技巧,又有丰富的情感,心手合一,情景交融,理性和感性同步。
上一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谈钢琴学习方法
下一篇: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