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时间:2019-04-12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唱 换位思考[内容提要]:在我国现行的歌唱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而在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大多提到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

本文就是我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的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或某个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即变换角度或位置的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

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郭冬临的小品中也提到了换位思考。

通过父亲和儿子互相换位思考,使父子之间的问题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

可见,换位思考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在歌唱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能否换一下位置,各自从对方的位置、角度进行教与学的思考,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下面,本文从歌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形式)、教学手法、教学态度几个方面来阐述换位思考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一、 唱教学方式(方法与形式的换位思考 在歌唱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

教师往往忽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自己在以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原封不动的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

我上大学之前,有一个教师给我们4个同时上课的学生使用同一种发声练习。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作为老师尤其重视听觉训练,因为你不是判断一个人,你同时教授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理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很不一样,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

也就是说,你教出了一个学生,你不能用这个经验原封不动的套在另外一个学生身上,这是决不应该发生的。

”①所以,在歌唱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可以说,每一个来学习声乐的学生都想通过声乐老师的教学指导,掌握声乐的真谛,学到真本领。

因此,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说都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每一个要点。

但是,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完全需要声乐老师的指导。

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

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

同样是男高音,他们的最佳声区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

在开始练声时,应当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

此时,老师是否可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呢?第一个学生:我的学习声乐的个性条件是什么,我需要老师给我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感悟和要求……老师可以根据我的最佳声区小字一组的g、a、b,进行下行音阶的练习;第二个学生:我又是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特点,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我需要老师对我进行什么样的指导。

我的最佳声区是小字一组的d、e、f,要比第一个学生的最佳声区低一些,老师如果用同样的音高对我进行训练,我会感到很困难。

所以,老师应该降低练声音高,从小字一组的d、e、f开始上行音阶的练习,这样我唱起来会很舒服,才能达到好的练习效果。

通过换位思考,声乐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歌唱教学手法的换位思考 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技巧的都是由声乐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法传授给学生的。

一个好的声乐教师能很好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法把歌唱技巧传授给不同的声乐学生。

但是,一些声乐教师会无意识的把同一种教学手法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

举例来说,有的声乐书上说到的闻花香时的气息状态就是歌唱时的气息状态。

所以,有些声乐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气息状态的时候,会教学生体会闻花香时的气息状态。

这对于喜欢鲜花,经常闻花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很快地理解和掌握,知道闻花香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状态。

但是,如果碰到一个没闻过花的学生,恐怕这种教学手法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无论那个学生怎么去体会恐怕也不会知道闻花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声乐教师,他的教学手法应该是多种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手法。

就那上面的例子来说,掌握歌唱的气息运用,就不止是闻花香一种手法,像小声哭泣、大笑、负重、弯腰九十度、离远喊人、半蹲等等。

教学手法应该根据不同的人随时变化。

因为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

与对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心思细腻的女生,用闻花香、小声哭泣的手法可能使她很快掌握歌唱的气息状态;对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学生,就可以采用“大笑”、“离远喊人”等手法。

但是,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应作相应的变化。

就拿“大笑”来说吧。

比如一个学生,性格开朗,遇到高兴的事情就会开怀大笑。

那么,上课的时候,声乐教师叫他采用“大笑”的方式来找气息的感觉,效果就会很明显。

但是,作为声乐教师,这时就应该观察这个学生的表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如果高兴的话,那么声乐教师自然可以使用“大笑”的手法。

如果,这个学生凑巧在上课前遇到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情,恐怕他这节课是不会体会出大笑的状态了。

因为在平时,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时的状态都是受情绪影响的,是一种下意识的状态。

这个时候,声乐教师就应该更换教学手法,或者想办法把学生逗笑。

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声乐学生的特殊性,考虑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都是由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一个人又不是时时都一样的,遇到了什么人,碰到了什么事,都可以影响他今天乃至今后几天的思想状况以及感情状况。

声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在声乐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作一次换位,一种思维的换位,一种情感的换位。

但是,要做到这种换位并不是很容易,他要求声乐教师平时多和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感情状况……作为学生,也应该多主动同老师接触,多和老师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告诉老师。

三、歌唱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教学态度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声乐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

其二、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

就第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声乐教学是非常认真的。

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一丝不苟。

但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譬如一个声乐教师上了一天的课,已经是非常疲惫了。

这个时候,来了最后一个学生上今天的最后一堂课。

而此时的老师已经是疲惫不堪,实在是无法再上课了。

此时老师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告诉那个学生,老师已经非常累了,今天不能给他上课了,改天给他补课;第二种,随便让学生唱几首歌,把这节课糊弄过去。

这对声乐教师来说是解脱了,但是在学生眼中呢?一个学生好不容易盼来一节声乐课,原本是欢天喜地的来上课,谁知却被泼了一头冷水。

善解人意的学生或许会理解老师的心情,知道老师很辛苦。

但是,学生毕竟是年轻、单纯,有些地方不能理解老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造成一些没有必要的思想压力,那么对于搞好声乐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普通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密切合作关系。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曾说过:“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②学生与老师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达成一种共识。

一旦学生产生了消极思想,那么,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使默契与共识都难以达成,从而打破了师生的合作关系,这给声乐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所以,声乐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换位思考,避免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思想压力。

学生也应该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体谅老师的难处。

第二方面。

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此时的声乐教师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急躁心理,有的甚至对学生发火,或者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讽刺和挖苦。

然而,讽刺与挖苦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往往适得其反,时间久了会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和老师产生逆反心理。

这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

所以,每当学生领会不了老师的意图时,老师不妨进行一次换位思考:我听到这些讽刺挖苦的话,是什么样的感觉,有没有抵触情绪。

我需要老师给我的是鼓励和安慰,需要变换一下我能接受的指导方法。

这样,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

学声乐的学生天赋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但他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样的,都希望学有所成。

而有些声乐教师,总是把学生学不好的责任归咎于学生,认为学生唱不好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因为他们条件太差,悟性太低,于自己无关。

然而,学生唱不好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原因很简单: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完全需要声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完全需要声乐教师专业的耳朵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声音。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也体现了它的特殊性。

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固定的公式,不像政治历史那样有标准答案。

声乐就是声乐,没有两个人的声带长得完全一样,没有两个人的共鸣腔体完全一样。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因此,每一个学生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

有50个学生,就应该有50种教学方案。

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说明声乐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这个学生,此时声乐教师应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找出学生不适应自己教学方式的原因,开拓思路,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碰撞,是生活习惯的融合,是文化底蕴积累。

换位思考就是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用你的真诚去教他们,用你的心去教他们。

毕竟“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本文取歌唱教学的换位思考视角,解读歌唱教学问题。

目的不是针对哪一些声乐教师,而是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探索歌唱教学的另一条途径。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①《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上海73页②《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上海76页[参考书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上海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