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二)
时间:2019-04-12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真正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基础性。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不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性的全部或主要内涵,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音乐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

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审美愉悦体验为主要取舍标准。

按照中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规律建立音乐知识技能体系。

那些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丧失音乐学习自信心的、具有较高难度的、且中小学生又无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应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

第二,民主性。

音乐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弱智、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音乐教育要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

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欣赏学生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的才能,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

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都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

第三,开放性。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在内容的选择、要求的确立、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为教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

要加强音乐课程与学校其他学科课程、特别是其他艺术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及定时间、定地点的分科教学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探究、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强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

第四,科学性。

中小学音乐课程必须建立能科学地反映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作为普及的、普通的、音乐基本素质教育特点的独立、完整的国民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

要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之切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要,并能很好地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探索并尝试新的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音乐教材形式,不断充实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多种媒体组合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学习音乐。

此外,要注意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五,实践性。

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即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

这里,我们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教材改革的问题,因为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和依据,没有教材的改革,整个音乐课程的改革就难以真正地付诸实施。

一般来讲,教材的编写有两个依据,一个是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一个是以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师为主要依据,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材,前者则主要表现为以音乐学习的主体——中小学生为中心,后者则是以音乐知识体系和教师为中心。

我国现行各种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虽然近年来几经改革和修订,无论在教材编写观念上和教材本身的质量上都较以前有所更新和提高,但从整体上讲,仍然深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

无论是教材的结构体例,还是教材所选择的内容等,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突破专业音乐教育教材体系的框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乐理知识体系和教师作为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而忽视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特点,中小学音乐教材显得封闭、呆板,成人化、专业化、理性化。

其具体表现有:在体例安排上,往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少,以至于可能教师的确好教(如一节一课时)但不适合学生学;在歌曲的选择上,往往是从歌曲本身的角度考虑多,而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角度考虑少,以至于可能歌是好歌,但学生就不爱唱;在知识容量上,往往是从追求知识的全面系统的角度考虑多,而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少,以至于乐理知识可能是全面而系统了,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被扼杀了……总之,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已经证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因此,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改革可以说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的落后面貌,使之满足21世纪实现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质的提高对教材建设的需要,适应中小学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明确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即把现行的以乐理知识体系和教材为依据的教材编写策略真正彻底地变成以学生主体为依据的教材编写策略。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材编写者至少必须树立如下几种意识: 第一,主体意识。

即在观念上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明确教材主要是供中小学生自己使用的;第二,审美意识。

即无论是教材的体例还是内容,必须始终以审美为主线,突出审美教育的本质特点。

同时,要使教材本身就成为一件艺术品(美观,有艺术韵味),具有审美价值,学生喜欢;第三,民族意识。

一方面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另一方面,教材本身也要具有中国特色,不盲目照搬;第四。

开放意识,要充分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精华,同时也要虚心借鉴国外在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第五,现代意识。

既要在内容选择上能及时接纳和传播最新音乐创作精品,又要在编写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在上述思路的框架之下,我们认为,在编写中小学音乐教材是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材的“基础性”涵义应予扩展。

教材内容的基础性不再局限于乐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人类音乐艺术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等内容,也应作为音乐基本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融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之中。

其次,必须打破那种模仿专业音乐教材的以乐理知识体系为教材体系的传统框架,中小学音乐教材应该降低知识化、学术化的成分,增加音乐生活化的含量。

为此,可以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小学音乐教材设计成可供教师选择和参考的,特别是便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与评价、音乐创造和表现,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个音乐实践活动“方案”。

第三,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既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具有特殊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以及家庭音乐教育等各方面的有机联系。

第四,注意教材载体的多样性,除了书本文字教材外,应大力发展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多媒体组合教材。

在版本上,也可以考虑既编写适合全体学生的综合性必修教材,也可适当编写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项性选修教材。

(本文发表于《音乐探索》1999年2期)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