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音乐教育路在何方?——由“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命题引发的思考 目前,在教育界存在着一种对素质教育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即把人的素质分解为几大块,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认为能够提高上述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素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这种倾向在艺术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一谈到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几乎是千篇一律地标榜其在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等诸多方面的功能。
且不谈音乐教育究竟能在这些方面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先说说作为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教育,其目的是否就是这些?素质教育要求音乐教育所做的也是否就是这些?我看不是的。
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音乐教育应该做的,就是如何使音乐教育更接近真正的音乐教育,而不是离音乐教育越来越远的非音乐的、甚至是反音乐的教育。
大家知道,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尽管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但各自都承担着主要属于自己的职责。
现在看来,好象学校其他学科都能够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唯独只有艺术学科,为了替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却以一种“包治百病、包打天下”的“万精油”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想这并不是素质教育所希望的,素质教育要求音乐教育的决不只是帮帮其他方面教育的忙,而主要是“首先管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把音乐教育搞成“几不像教育”。
诚然,在现阶段,音乐教育的地位确实需要我们搞音乐教育的人去据理力争,但争也要讲策略、讲方法。
目前的情形大致是:搞艺术教育的人自己把艺术教育炒得很热,其他人却认为你这是孤芳自赏,甚至觉得不值一驳,因此,有点反面意见也来自艺术教育领域内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谈艺术教育的作用或功能,没有谈到点子上,从而不能做到理直气壮。
可以说,我们用艺术教育的种种辅助功能来证明艺术教育的价值并借此确立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经不起反驳的。
就拿人们惯常宣传的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来说,要找出这方面的个别正面典型确实并不难,但如果别人反驳你,找出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反面例子则更容易:在现实中,生活作风不严肃、道德水准低下的人中间,搞艺术的人占的比例很大;希特勒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却是人类历史上数得着的最大的刽子手,这怎么解释艺术的“育德”功能?学艺术的人往往是那些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差劲的人,历史上也从没有人因为学艺术而成为科学家,这又怎么解释艺术的“益智”功能?像这样的反驳,我们是难以抵挡的。
此外,如果有人从教育管理方面说:既然艺术教育只是为了辅助我们,帮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在目前课时吃紧的情况下,你音乐、美术课程还不如索性把所占的时间让给我们其他学科,那样对我们来说,效果不是会更直接、更好吗?对这样的说法,我们似乎也难以对付。
因此,我始终觉得,要真正确立音乐教育的地位,要真正让别人信服你的理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应该说,音乐教育存在的理由,并不是它能帮助其他教育做点什么,而是它能做些其他教育不能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恰又是素质教育和人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具体说,我们只有从音乐教育的最本质特点和最大优势出发,来证明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理由才可能是充分的和有说服力的。
因为,音乐教育对其他方面所起的作用终究是间接的、辅助的、有限的,音乐教育在德智体诸方面所起的作用再大,还能大得过它们自己吗?用自己的弱项同别人的强项去比,显然是不明智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真正确立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多从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用自己的强项同别人的弱项去比试一番呢!比如问一问:在学校教育中,还有什么样的教育比音乐教育更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呢?而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不正是人的发展最为需要和不可缺少的吗?不正是其他学科所力所不及的吗?再更深层次地问一问:在学校的各种教育内容中,又有哪一方面内容能比音乐更多地占据人们的闲暇生活,进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呢?为此,我们完全应该自信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音乐教育发挥作用之处,正是其他教育无能为力之处。
当然,应当看到,就目前我们音乐教育的现状而言,上面这些话讲起来也有些底气不足,因为,或者是由于音乐教育目标定位的偏差,或者是由于音乐教育自身水平的低下,而使得音乐教育的上述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学生热爱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这种尴尬局面。
因此,摆在音乐教育面前的最迫切的问题并不是去争地位,而是如何想方设法把音乐教育自身的水平提高到一个这样的高度:即让那些校长不重视音乐教育的学校的学生,让那些家长不重视音乐教育的家庭的孩子,都喜欢上我们的音乐教育。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竞争升学的历史发展阶段,要想说服校长、教师、家长放弃升学率而重视音乐教育,那实在是勉为其难的,太不现实。
反过来看一看,目前那些重视艺术教育的校长、教师、家长,又有多少是不带有某种功利目的的呢?这也无可厚非。
音乐教育争不来那种名分上的地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地位,学生不喜欢音乐课。
如果学生像喜欢音乐那样喜欢我们的音乐教育,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能够使那些本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喜欢上音乐,那就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大的成功,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大的脸面。
那么,为什么目前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教育呢?主要原因恐怕并不是来自音乐教育之外,而是基于音乐教育自身。
音乐和音乐教育之所以能引起学生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主要是因为音乐本身是令人愉悦的,而音乐教育由于在音乐与个体之间又介入了其他第三者因素,包括教师、教材、教法等,这些因素的介入,不可避免地使音乐教育中掺杂了一些非音乐的东西,如果音乐教育中非音乐的因素掺杂得过多,势必就会影响到音乐本身所特有的功能的发挥。
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还音乐教育以本真,使音乐教育无论在目标的确立上、内容的选择上、教法的运用上、形式的安排上,都真正成为音乐的教育,而不是非音乐的教育。
我想,这也就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的要求。
因此,对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这一命题,我们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发展和完善音乐教育自身,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问题的探讨上,而不应该仅仅放在如何去证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问题上。
应该说,提出发展和完善音乐教育自身,提高音乐教育的水平,这也是符合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的。
不可否认,我国的音乐教育在近十几年里的发展是相当快的,但客观地说,这种发展更多的还是一种量上的壮大和硬件上的加强。
当然,没有这些量上和硬件上的发展,就根本谈不上音乐教育的质的发展和飞跃。
但音乐教育的质的提高,或者说要想使音乐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得到量和硬件这些外在条件的保证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音乐教育本身即音乐教育内在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有了外在条件的保障,我们在跨世纪的这一历史时刻,才有可能潜心发展和完善音乐教育自身,提高音乐教育的水平。
可以说,该是关注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时候了!此时此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克服浮躁心理,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大道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音乐教育要想求生存、求发展,最终只能靠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自己。
音乐教育的路在何方?就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自己的脚下! (本文发表于《儿童音乐》1998年10期)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