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语境与管乐演奏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任何一种音乐表现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他特定的环境和因素。

管乐属于西洋音乐,是在西方古代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管乐是西洋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表现形式中蕴藏着丰富的西洋音乐的内涵和精髓,表现着西方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包含了西方人的行为方式。

因此,学习演奏西洋管乐,演奏者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最好是处在西洋音乐的“语境”中。

这里所说的“语境”主要是指演奏者所要学习和演奏的音乐产生和所处的社会环境。

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情”讲的就是不同 “语境” 的作用和表现。

演奏艺术的提高需要有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

音乐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

管乐演奏作为西洋音乐的表现形式,是西方人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和思想情感的反映。

这种反映不光是表现在音乐的内容上,同时也反映在了音乐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上。

因此,西方人在学习管乐演奏上就具有了先天的优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宗教的思想、社会的习俗、人文特点、城市风格、情感世界、行为方式等等西方音乐的“语境”模式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他们,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西方人在管乐的学习和演奏上占尽了优势。

  管乐演奏,我们和西方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少有世界级的管乐演奏大师。

我们有许多管乐演奏者出国学习和工作,可真正能进入世界顶尖乐团的却是屈指可数。

我国的钢琴、声乐、弦乐的状况和管乐相比则要好得多。

我们的管乐老师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出的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多为“希望你能出国深造”。

和西方相比,我们在管乐演奏的技术、技巧方面并不差。

这在我们对外交流中,国外的专家、教授来我国讲学中和我们出国留学人员的学习中都得到证实。

我们的管乐演奏和西方相比差距不是在演奏技术上,而是主要表现在“演奏意识”上。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从生理方面说,人的意识以具有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是在劳动生活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

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对物质和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对物质和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

“演奏意识”是指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演奏状态。

要提高我们的管乐演奏水平,首先要加强我们的“演奏意识”。

  像西方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度内无法理解中国的音乐和很难学好中国的音乐一样。

中国的演奏家生活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围绕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语言、思维、情感方式、生活习惯、信仰等等,都和西方的“语境”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形下,尽管用的是西洋乐器,演奏的大多都是西方的音乐作品,可演奏的音乐要求和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社会现实感觉却很不一致。

我们除了技术上的追求,音响效果上的模仿外,音乐内涵的东西就很难表现出来。

解决“演奏意识” 上的差距,首先要提高艺术修养。

更多更深地学习、了解西方音乐艺术、管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理解西方人的宗教思想、情感世界,熟悉西方人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和人文特点等。

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西方的音乐,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西方音乐作品的风格。

  解决“演奏意识”上存在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进入到西方的社会中,融入西方的音乐“语境”中。

实践证明,到西方社会学习音乐,学习管乐演奏是一种效果最好、进步最快的学习方式。

许多出国学子经过学习都有质的升华。

我和一些在国外学习管乐吹奏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求学者的交流时,他们大都谈到了意识上的改变和提高。

  如何解决学习管乐演奏和缺少学习的“语境”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日本的管乐演奏水平在亚洲可以说是最好的,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为了迅速提高国内的管乐演奏水平,由政府出面,派出了几千人到美国留学,学习管乐演奏。

把西方社会的“管乐理念”、“演奏方法”、“演奏意识”带回到了日本国内。

这些人大部分都做了管乐演奏的老师,同时,在国内的各个音乐艺术院校都设立了管乐演奏和管乐教育专业。

在日本国内形成了一个相对的西洋管乐演奏的学习“语境”。

从而,快速地提高了日本的管乐演奏水平。

这种方法见效很快,但需要政府的重视、扶持和一定的经济投入。

  出国学习虽是最好的学习管乐演奏的办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只能是少数人的求学之路。

大部份人没有这个条件。

只能是在中国境内学习管乐演奏,只能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演奏西方的音乐,无法跳越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在这种情景下,我们的演奏者在学习掌握好演奏技术外,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西方文化历史的学习,加强对西方音乐艺术发展史的学习,增加对西方音乐的理解,提高演奏诠释西方音乐的能力。

弥补在学习管乐演奏中存在的先天不足。

  这里我谈谈“语态”在学习管乐吹奏中的特殊作用。

“语态”是指语言发声时的形态,是人类在进化和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讲话方式和语言习惯。

由于人类进化发展的起源、环境和过程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种类的发声形态是不相同的。

不同的“语态”在管乐学习中形成的吹奏效果有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语言种类比较多,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就其几个主要语种间的语态则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

相比之下,东方语言和西方语言之间则有着较大的语态差异。

我们的汉语言的发声形态和西语的发声相比也是一样。

这里所说的西语主要是指英语、法语和德语等。

这些语言是在西方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有着明显的发声特点。

是西方“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乐演奏中,“语态”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音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区分汉语与西语间的“语态”差别,了解西语发声的方法,搞清西语的“语态”特点,有助于掌握好管乐演奏时的基本吹奏发声方法,提高演奏的声音质量和增强音乐的整体艺术表现力。

  “语态”在管乐吹奏中和用气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和吹奏的用气方法相比较,“语态”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泛。

他包括用气的位置、方法、发声通道的形态和声音气息的形态。

我们汉语言的“语态”同英语言的“语态”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汉语言的发声位置比较靠上,喉部用力较多,发音比较紧,音调就比较高。

这是民族语音习惯。

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这种发声方法带入西洋管乐吹奏中,就形成了演奏声音发紧的问题。

声音不够好是存在于中国管乐演奏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困绕许多演奏者的一个难题,是很多人叹息艺不如人的缺憾之处。

西语和汉语相比发声就相对靠下,主要用腹部给气,喉部不像汉语那样紧,相对较松弛顺畅,发声的音调相对较低。

在唱歌中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区别。

在我们的传统戏剧中, 演唱者所唱出的声音大都是以单薄或比较用力的喉音为主。

然而西 方的演唱者却是用来自腹部的气息, 完全填满的声音为主。

这就是语言的发声方法不同的关系。

例如用汉语说“你好”可以发现声音是发自喉咙,用英语说" How are you" 时, 声音是 来自腹部的。

同样,用汉语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数字和用英语说,"one tow three fore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作发声比较,就能比较容易地分辨出,汉语的声音基本上都是发自喉咙,而英语的声音则都是来自腹部。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说西语的人学说汉语“你好”不同于我们说的“你好”。

他们说你好是用腹部发声,声音比较粗,音调比较低。

而说汉语的人初学英语说" How do you do"则经常带有汉语喉部发声的习惯,声音偏紧,音调较高。

  台湾的长笛演奏家、教育家戴念平博士在谈到吹奏者了解到语言的重要性时说:“ 一位完全不会西方语言,完全不了解西方文化及对空间的概念的人,所吹奏出的声音将永远是薄的。

大致来说,在各阶层中,我在台湾听到的演奏都是大音量,但是音的完整紧缩度却是不足的。

感觉上并没有和乐器结合为一。

所吹出的都是一种直线,很尖锐的感觉。

所以我个人认为,若要学得长笛,你必须要学习一种外国语言。

学习并不是只会讲而已。

而是要说得像一位外国人在讲一样。

你必须听起来像个外国人,而不是一个说着外国话的中国人。

  管乐的演奏运用的方法就是西语中的发声方法,西方人演奏管乐就比较容易。

东方人在管乐演奏中存在着先天不足。

因此,演奏者在学习和演奏管乐中,一定要了解并掌握西语的“语态”特点,并把他运用到平时的演奏中。

这样肯定会使我们的演奏声音有一个质的提高,会对音乐作品的处理和表现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会使我们的演奏有一个质的飞跃。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