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都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按照《标准》大力开展艺术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要求广大音乐教师登高望远, 转变观念,以创新的思维和教学手段,认真授好每一堂课,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创新课研究,并获得累累硕果,然而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就有选题的问题,选题是一堂创新课成败的关键所在,选择一个恰当的课题事实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
创新是事物进步的推动力,音乐课的创新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节音乐创新课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师本身业务素质和选择多姿多彩的教育手法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却是第一步:即选题。
可以这么说,正确的选题是这节课成功的一半。
笔者曾听过许多老师上音乐创新课,受益非浅,然而在总结时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简而言之是“六个不要”,具体如下:一、不要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小天地里 有一位在乡镇学校任教的音乐老师,花了两个星期时间准备了一节关于音乐创作的创新课,主要内容是给下面乐句补充结尾:1 1 1 3 | 5 5 | 6 6 6 i | 5 — | ii i 6 | 5 3| | || 学生反映热烈,答案丰富多彩,最后教师又选定其中一句让学生填词,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应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可我们知道,这种课型几年前人家就开了,已失去了新意。
可就她和她的学生们而言,却是首次接触,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与外界接触太少,不了解外面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继续封闭下去,那只能是永远地跟在别人后面跑。
如今是信息化网络时代,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已不是困难的事,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责任心。
另一方面,有的老师觉得音乐课无从创新,即使是有的问题老大难解决,如歌曲的纠错问题、全半音问题、和弦问题等。
笔者认为如果有了问题死用传统方法解决,就等于是钻死胡同,必须跳出常规,另辟蹊径。
如大家说起歌曲教唱,普遍认为“纠错难”,特别是在教唱前学生就“会唱”的歌曲,其错误的唱法有一定的顽固性,所以大家都感慨教“新歌”易,教“旧歌”难。
针对这个问题,山东有位教师就采用以下方法解决:一是范唱纠错,二是节奏纠错,三是比较纠错,四是指挥纠错,五是旋律线纠错,六是乐器辅助纠错。
通过以上方法的使用,这个老大难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二、不要忽略德育的渗透毋庸置疑,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的首要内容,无论哪门学科都应注意德育的渗透。
音乐课堂是德育渗透的良好阵地,学生往往能在感受美妙音乐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
同时《标准》指出:“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音乐教育的全过程,都要体现这一基本理念,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应在教学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如今的电视广告越做越精,音乐成了广告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广告中的音乐”被许多老师选作创新课的主题。
大体地讲,广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品广告,另一类是公益广告。
产品广告有的做得比较有意义,可有的内容与画面实在是粗制滥造,甚至令人作呕,如果把这些广告的音乐作为课堂素材,不知会带来怎样的负效应。
学校是教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教育的第一线,若能把那些意义深刻、画面音乐赏心悦目的公益广告作为素材,即可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创新课的档次就提高了。
三、不要把“创新”二字理解片面化 1、以为创新即推翻传统的所有 有的老师对“创新”二字的把握不够准确,以为创新课就必须把所有传统的环节都改掉,如唱歌前不练声、歌曲难点不突出、忽略歌曲的演唱处理等,而是一味地追求课堂环节的所谓创新。
有的老师甚至用一节课时间变着花样、旁征博引地讲解“前奏 间奏 尾奏”这个仅需自学就能完成的音乐知识。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深情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反,音乐教学中的枯燥技术训练、单纯理论性讲述等则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等负面情绪。
2、以为越新越好而偏离音乐实质 创新不等于纯粹的标新立异,不管如何创新也不能偏离音乐这个主题。
有位老师她的选题是“有趣的音乐创作”,即给学生一首有关小鸭子歌谱,进行歌词创作。
为了使学生增加兴趣,她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先画小鸭,然后把画好的小鸭剪下,粘到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画板上的环节。
学生兴致极高,纷纷精雕细琢地画了一只只自认为最棒的小鸭子,然后争先恐后地将它粘到老师的画板上。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只是这个环节花去了将近25分钟,最后用在歌词创作上的时间仅15分钟左右,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堂美术工艺课。
还有的音乐教师在设计个案时片面强调标新立异,因而忽略了全体,使之成为空中楼阁、墙上芦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四、不要超出自己的表现水平和学生的承受能力 有的选题内容非常精彩,可是由于教师本身基本功的欠缺,导致整 堂课缺少应有的华彩。
笔者就曾听一个老师上的“京剧的魅力”一课,他的课件做得非常漂亮,教学环节安排得很是合理,角色扮演也较得体,应该说这是一堂极有创意的课,可是由于教师本身对京剧的基本知识了解欠多,如京剧的角色中的旦角分类、京剧的音乐等,讲解起来比较费劲,甚至含糊不清,形成知识性错误;还有一个环节是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京剧,增加课堂气氛,教师范唱了一段《苏三起解》选段,这本应是这堂课中的一个亮点,只可惜他唱得可谓是京韵无,效果适得其反。
好在学生们都为老师的勇气和卖力表现报以善意的热烈掌声。
还有一个例子是有位老师对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讲解“切分节奏”,什么“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啊、“重拍应在切分音上”啊,学生就是掌握不了,于是教师就很耐心地再讲,学生更加不懂……这个内容花了整整25分钟,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效果。
《标准》设定的音乐教学领域包括:“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
上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不能把它们相互孤立、相互割裂开来。
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不要顾此失彼 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创新课,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配合,可往往有的时候由于某个原因,其中某个环节不能按原先计划完成,从而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内容。
怎么办?笔者听过许多老师的参评课,竟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就束手无策,有的甚至陷入这个问题的泥潭,不能自拔。
就像上面举的“切分节奏”的例子那样。
这里就要考验教师处理偶发事件、随机应变的能力了。
应该说,课堂中出现类似的偶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讲解这种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
教师应在选好课题之后认真论证上课时每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努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以备不测,同时也要加强锻炼随机应变能力,绝不能因为一个环节的受挫影响整堂课。
六、不要脱离实际 创新课的选题应注重可操作性原则,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即一是不要超越师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二是不要在课前得做太多的准备工作。
有一位老师上了一节主题是“春”的创新课,整堂课在教师的指挥和导演下,可谓是春意融融,令人耳目一新。
可是其中有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唱《春之声》的歌曲,教师是科班出身,十分强调发声的准确,什么“要竖起来”啊,要“靠后”啊,“鼻腔共鸣”啊,甚至还出现了“你们这样的声音是狼一样的嚎,根本不是美好的春天”这样的话……他忘了他的学生才小学三年级。
还有一位老师上了一堂“中国民歌与民族舞蹈”的创新课,在课上,一个个学生顺着老师的每个环节的需要从位子上走出,身着漂亮的各式民族服装,跳起优美的民族舞蹈……试想,光是这些服装的准备和舞蹈的编排就该花去多少的时间?教师是否能够每堂课前都去这样的准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笔者认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试着去创新,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才能在《标准》的指引下更好地开展各项艺术活动。
可是无论怎么创新都不应该是空中楼阁,秉承传统是前提,一切创新都应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另外,要切实地论证操作的可行性,要知道最漂亮的方案假如没有可操作性都是毫无价值的。
上一篇:剖腹产儿童如何学好钢琴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