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不久,某学院学生发生了吞鸡蛋事件:某学院有一位男学生高音问题一直很难解决,自己非常苦恼,有一次在课堂上专业老师为了让他体会“喉咙放松打开,气息保持”的状态,说了一句“打开喉咙,吞鸡蛋一样唱歌”。
于是,这位男学生便把自己的高音问题与自己做不来“打开喉咙,吞鸡蛋一样唱歌”这个状态联系起来,他认为只要他能体会“吞鸡蛋”的状态,就能解决高音,于是便摸索起来,由于求知心切,他便按照老师课堂上的提示和指导吞起鸡蛋来,结果,状态没体会到,反而,差点儿把命给丢了,幸亏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才让男学生不致窒息而死。
这就是吞鸡蛋事件。
作为声乐工作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因为老师教学用语运用不当而在教学时闹笑话的故事,但吞鸡蛋事件简直骇人听闻,引发了我对声乐教学用语的思考。
象其它的一些行业,声乐教学也有自己行业的“行话”,声乐教学的“行话”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也叫课堂导语)和教学术语。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唱时说的“悠着点儿唱”、“靠前唱”、“靠后唱”、“在眉心(面罩)位置唱”、“气息往下叹着唱”和“对着自己唱”等等。
一般来说,对同样的唱法问题,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教学用语描述和表达方法,也有不同的运用习惯和理解总结,而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唱法问题上,老师也会对教学用语“换种说法”,不断变换讲法,因此,整个声乐教学界的教学用语有很多很多,数不胜数。
教学用语通常是老师用来引导或要求学生怎样唱时使用的,老师使用教学用语通常不外乎两个目的:1)直接、简练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要求和目的;2)让学生直接、快捷、全面理解和把握老师的教学观点、目的和唱法特点,并迅速达到要求。
但是,由于平时有些老师滥用和乱用教学用语或者对教学用语的使用不科学,不仅使教学用语达不到正常的教学目的,而且,相反起到坏的作用,让学生对老师的意图和说法引起误解,耽误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对学生的发声器官造成致命的伤害。
比如,某大学的因为声乐老师,他在要求学生深吸气时经常这样提醒和引导他的一位女学生:“气息下沉”、“吸到丹田”、“用小腹吸气”,结果不久那位女学生得了子宫下垂的毛病;某大学的另一位颇有名气的老师,在气息保持这个问题上经常提醒学生:“吸着唱”、“保持腰间小肋往外胀”“声音上走,气息下沉”。
结果造成好几个学生犯了腰肌劳损的毛病。
调查表明,由于老师教学用语使用不当,闹笑话甚至发生教学事故的例子数不胜数。
笔者日前做了一次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声乐学生中间,有78%的人认为老师应在教学事故中负责任;有96%的人认为老师的教学用语不当是引起误会主要原因;有89%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老师有教学用语使用不当的情况,不太理解老师的教学用语的真正含义;有92%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老师有教学水平,而62%的人认为教学用语使用不当与老师的专业水平有关。
从调查中分析到,教学用语的使用不当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绝大多数人认为,教学用语的使用不当通常是教学事故的直接原因。
而教学用语的使用不当现象不仅存在于教学水平低的老师身上,通常也会出现在教学水平比较高的专业老师身上。
老师教学用语使用不当,闹笑话甚至发生教学事故总结起来有几个原因: 1、老师的水平问题:a)教学水平低:由于老师没有相当的教学经验,或者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没有很好的总结,使用的教学用语是前人的或者别人的,并不代表他的意图,使用了这些用语,让学生产生误解;由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理解不了解,引用了一些模棱两可的用语,让学生产生错觉。
b)语言能力差:由于老师的语言归纳和表达能力差,因此,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心得的归纳总结比较差,所用的用语既不生动也不贴切,影响学生的领会和把握。
比如,有些老师说的“靠前一点儿”,老师的本意是提醒学生在处理声音音色明与暗时(听觉效果),调节声音的“点”的位置靠前到面罩位置(手段),但“靠前一点儿”这句话,既未点明是什么靠前,也未说明靠前到哪里,那么就难怪有的学生听完老师的话后,站姿尽量往前倾,以致最后无法站住,而倒下,引起笑话了。
“靠前一点儿”这句话可以换一种更贴切的说法,那就是:A直接要求“手段”——“声音的点靠面罩一点”或者“用头腔(头声)多一点”;B要求“效果”——“声音明亮、圆润一点”;C最好是“手段”和“效果”一起要求——“用上头腔(头声),使声音明亮圆润一点儿”。
c)教学方法不灵活: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活用教学用语,因材施教。
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程度和领会能力,如果,老用一句话就能教出一批学生,就等于一剂药医好所有病,那是不可能的事。
2、老师的教学态度不正确:a)粗心大意,不负责任。
老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用语一定不能随便说说,讲完之后要认真通过学生的“反应”或“演练反馈”判断学生对教学用语的领会,必要时候,必须反复讲。
b)不够耐心。
对那些第一次对学生讲的用语,老师必须引用具体生动的故事或者道理来讲明用语的意思,必要时还要亲自做示范来加以说明,总之,不能让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c)不够主动。
有时候,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表现差的时候,对老师的用语理解不了,也不敢提问,此时,需要老师主动洞察学生的心理,主动询问学生:“明白了吗?”。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教学用语使用不当既会使教学水平低的老师更深程度地耽误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会阻碍有教学经验和水平的老师的教学达到正常的教学目的。
为了实现教学用语的使用目的,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地避免教学用语使用不当,从而快速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教学用语的用语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教学用语“精辟、形象、生动和准确”的原则。
教学用语是专业老师对某一专业问题、观点或歌唱动作状态的精辟概括和点评,在课堂上,在直接引导学生如何唱时,具有直接、简练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要求和目的从而使学生快捷、全面理解和把握老师的教学观点、目的和唱法特点,并迅速达到要求的意义,所以,教学用语应该以“精辟、形象生动和准确”作为原则,需要专业老师平时勤于总结,善于提炼和积累。
“精辟”指的是语言的简练,精辟的语言往往可以一语中的,在学生唱歌过程中,具有省时、灵活的实践意义; “形象生动”指的是语言的概括性和整体听觉效果,在解答学生声乐方面抽象思维问题时具有较高实用性。
“准确”是指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地做出正确的引导性提示或说明,这一点决定教学用语的价值。
2、 减少误会,3、 端正观念,4、 加深印象的原则。
“减少误会,端正观念,加深印象”本来就是教学用语运用的目的,但有时由于专业老师图方便和快捷,不经思索就随口说说,结果“讲者无心,听者有意”,反而引起学生的误解,再说,如果学生一朝按照这个提示去练习,便会走弯路,或者犯错,其害无穷。
因此,老师应该明白“君子无戏言”个中道理,运用教学用语时,要遵循“减少误会,端正观念,加深印象”的原则。
三、“以学生‘明不明白’、‘懂不懂’作为衡量运用教学用语的标准”的原则。
1、日常,许多老师运用教学运用的本意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但是,有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等原因,老师运用的教学用语通常是为了方便,省时,很少考虑学生在听了教学用语后,能否理解,能否掌握,这种教学不够细致耐心的态度,经常会造成教学质量差,甚至教学事故。
2、还有些时候,年轻的老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学识渊博、师出名门”的形象地位,经常引用前人(名师)的教学用语,“某人说过……”,“某大师说过……”.此类前人的教学用语即使是对的,但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针对性,不是“放到四海,皆真理。
”,未必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有效,所以,乱引滥用教学用语,很难有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长短结合,点面俱到”的原则。
“长短结合,点面俱到”是指:运用教学用语不一定为了求简练而求简练,要从教学的现状和教学目的出发,长的教学用语作为短的用语的补充和注解,生动的故事作为某用语的举例说明,长的和短的,点与面完美结合,为说明一个专业问题而努力。
我们在评价一个声乐老师讲课的水平时,经常会说“某某老师很会举例”、“某某善于点化问题,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等等。
的确,声乐作为一个抽象学科,学生的学习很需要老师的形象化点评和指导,此时,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用语的科学运用往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和动力之一。
因此,声乐教学中,要求老师在具有声乐演唱和示范水平外,还要能说会道,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过分,它是正常的教学交流和研究需要。
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声乐事业取得的快速的蓬勃发展和前所未有的教学成就,很多声乐人才走出国门,在各类世界级的声乐比赛中频频得奖,在声乐教学和研究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重要的国际地位,但,不可否认,目前中国的声乐教学还存在很多盲点,教学用语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盲点有时往往给日常的声乐教学和研究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
以上的论述,是笔者对教学用语的运用这个问题的简单思考,希望对大家的教与学有一些参考意义。
上一篇:谈声乐有效教学
下一篇:声乐教学的事故多发区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