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民乐的尴尬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相对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主旋律垃圾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处境是最惨的。

流行音乐有着巨大的听众群和商业价值,摇滚音乐有着铁杆的疯狂乐迷,西方古典音乐在这个崇洋媚外的时代被奉为了音乐的至尊,主旋律垃圾音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民族音乐缺乏必要的生存土壤,只能以它并不擅长的“交响”的方式被拿到外国的音乐厅里,被那些大胡子们像看耍猴似的观赏。

对民族音乐的误解是多层面的。

有的人只听流行音乐,这在快节奏的社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往往把民乐当作腐朽的老掉牙的封建文化的代表,这就有点悲哀了。

有的人只听摇滚音乐,把个性、另类、逃避、反抗当作音乐的真谛,而把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都想象成浅薄、俗气的垃圾,这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无知。

有的人把西方古典音乐奉为圭臬,想当然地或者习惯性地认为五声音阶是腐朽落后的东西,七声音阶才是科学的、完美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这是典型的乔治?张的作派。

至于那些“欣赏”主旋律音乐的人,不说也罢,说太多了实在浪费笔墨。

那么民乐的尴尬和对民乐的误解究竟源自何处?从根本上来说,恐怕还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断代;从实际操作上来说,也是因为教育制度的极度不合理。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中国传统音乐的失落是由于西方的文化侵略,对此实在不敢苟同。

那篇文章的作者所说的情况在少数地区(如上海)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传统文化的失落更多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否则20世纪那些曾留学欧美的大师,像钱钟书、陈寅恪等人,为什么却在“顽固”地坚持国学?对于民乐的颓势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审美样式的多元化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了民乐中可以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部分(如京剧等)被挤压到了边缘地带,另一方面,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国的古典音乐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文人的喜好和整理,但是教育制度的变更使得“文人”缩水成了“作家”,文人变得纯粹了,文人的智慧被提纯了,不能再作为古典音乐的溶剂而存在,于是清角之音几乎已变成了绝响。

我们民族本不是一个缺乏艺术细胞的民族(我特讨厌有人老说别的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难道汉族就不能歌善舞么),但是客观地说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民族现在的总体艺术素质是处于下游的,甚至还远不如前清,至少前清有很多人懂戏,还有一大堆被新文化斗士们骂得狗血喷头的老名士。

当然,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说,传承方式的改变不一定就会中断传承,但我们现在的传承方式实在是糟糕透了。

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艺术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学校里艺术教育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就算在现代的社会,确实不能把艺术教育放在和数理化同等的地位上(这只是一个退一步的说法,不代表我的意见),可是我们把艺术和体育做一下对比就可以发现,现在的教育对艺术太不公平了: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要上体育课,一直要上到大学毕业,基本上没有别的任课老师占用体育课的现象,而且体育课还经常会考试(大学里的体育达标尤其惨无人道);反观艺术类课程,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基本上就是敷衍了事,很多教艺术课的老师根本就不是学艺术的,只是领着大家上自习而已,艺术课不须考试,学生应付差事,老师也乐得糊涂,功课紧的时候干脆就被别的课程给置换掉了。

教育界的整体氛围也影响了专业的艺术教育,我个人以为,现在的艺术生、特长生体制远远比不上过去的瓦肆、作坊和科班,过去的体制虽然很有些封建的、不人道的因素在内,但对艺术的传承绝对是严谨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但今天呢,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一点艺术,但目的只是想获得挤进重点中学和大学的敲门砖,门敲开了,砖还要他作甚?而与此同时,由于商业力量的操作。

在专业搞艺术的人(不妨用“娱乐圈”这个词来代替)中,很多都只是被造星运动捧起来的帅哥靓妹(或者丑得有个性也可以),摆POSE、造八卦、走光什么的还算专业,但是和艺术就不太沾边了。

受此风气影响,专业艺术院校的校风和学风也已经无法和正规院校相比,而且这些学校的生源是有问题的,这个大家都明白。

本来就没有一个好环境,偏偏中国的艺术教育又十分西化,结果民族音乐的传承空间就无奈被压缩到纳米级别了,这是民族音乐遭遇尴尬的内在原因。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