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器乐教学中几个有关心理问题的研究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一、学习器乐为什么要从小开始? 我们人类的文化知识十分广博浩瀚、门类纷繁,但从某个角度来分析,我以为也可以分出理论性和技艺性这样的两大类。

其中一类是需要认识、理解并能记忆储存、灵活运用的理论性学问;另一类则有所不同:虽然理解、记忆仍很重要,但理解了并不就会做,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反复操作训练,方能学到手的技艺。

我们从事的器乐演奏和教学,就是这样的学问。

所以不论是专业的或业余的,若想学到一定的本事,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反复操作和训练才成。

因此对于培养专业演奏人才来说,开始学习的年龄只要生理上有可能,则越小越好。

如弹钢琴、拉小提琴三、四岁就可以开始,这时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理解力;可是假如到了二十岁,智力充分发展了,理解力很强了,再开始学琴行不行?可以肯定地说不行,除非不打算作为专业来学。

这是为什么? 当代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琼·皮阿杰(Jean Piaget)研究了人的思维、感知、语言、智慧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或认识的发展,或对世界的知识和有效地、灵巧地与世界相处的能力的发展)是人和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他把人的心理发展看作一系列连续的但又各具质的不同的四个阶段: (1)从出生到约两周岁――感知运动阶段。

从先天反射开始形成的许多分离的图式到一个统一的特体的概念的出现,是智慧的萌芽时期; (2)约从两岁到六、七岁――前运算阶段。

出现了言语,具有了表象思维的能力; (3)从六、七岁到十一、十二岁――具体运算阶段。

从想象能力的开始出现到使用符号进行思维的能力的开始,语言和守恒概念的发展以及对具体事物的思考和推理; (4)约从十一岁到十五岁――形式运算阶段。

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这里我极其简略的引用琼·皮阿杰的理论,是为了说明:人从出生到约十五岁,随着身体的发育,在与外界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发展和掌握了复杂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动作的技巧。

它们得来是那么自然,几乎和人的本能一样,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从儿童掌握母语的情况受到启发,提出了“才能培育”和用“祖国语言的教育方法”来教音乐的理论。

他的主张通过 ① 接触;② 模仿;③ 鼓励;④ 重复;⑤ 增加;⑥ 改进和完善这些步骤,来教儿童学学提琴。

他还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

我以为:他是力图使音乐教育能和人的心理发展相一致,以减少心理障碍给音乐教育所带来的重重困难。

二、为什么会发生心理障碍? 在北方的春天,每当柳树将发芽时,孩子们常把柳枝扭转抽出树皮做成叫子,呜呜地吹个不停,他们从不会发生呼吸困难,也不会引起心理障碍。

再如,不论孩子还是成人,在学吹口琴、笙、竖笛等一吹就响的乐器时,也不会在发音方面发生因难。

再如,在管乐学生中容易发生憋气毛病的是双簧管学生,因为他们的哨子小而窄,因而气流通过并使之成声的阻力就很大。

由此可见困难是发生在不容易吹响的、成声的阻力比较大的乐器上。

这是因为乐器构造的物理原因对吹奏者的要求各不相同,也就是不同的乐器学起来有难易之分,这是容易理解的。

此外,还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应该研究。

人作为历史的、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其能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巧夺天工的文化艺术,使得每个具体的个人在这些伟大成就面前都显得十分渺小。

然而,个人的能力从其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在某些具体事物上的体现来考察,也可以说是无限的。

因为任何一项伟大的科学发明或艺术创造,都是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石上,由那些伟大的个人奇迹般地创造出来的。

但是,任何个人当他刚接触到一项他完全陌生而又比较复杂的事物时,总会免不了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这是抽象的人的无限创造力和具体的个人的无能为力之间的尖锐冲突。

换言之,是物化了的人的无限创造力和具体的个人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

它必然引起心理紧张,影响到行动的不协调。

比如,一个初学者拿到一件结构复杂的乐器时,十个手指都不知怎么放才好,假如又不容易演奏,或者需用较大的力气方能克服成声的阻力,这都会使他心慌意乱,动作完全陷于盲目。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学习乐器过程中一直要解决的人与乐器的矛盾。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