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案例——音乐课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一、主题内涵 《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和技能”更不可测量,现行的大部分课堂教学与评价都很难关注前两者,因此基本上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非常深远,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比较容易量化,而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越难以测量。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
学生在任何一节课都会带着一个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情感倾向,我们必须把消极的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略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样的弊端,重新审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赋予新的内涵。
二、 案例描述 第二册第四课课文《幸福在哪里》是一首旋律优美简洁学生又比较喜欢的教材歌曲,特别是这首歌具有非常多的可挖掘内容,但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思想道德和理想的说教。
一般地该教材的教法有以下种: 第一种授课法:教师先仔细地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怎么掌握、然后引到该歌曲,以解决“切分节奏”为目的先学习该歌曲,等学生都会唱之后,介入歌词,问学生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在歌词中找到答案:然后老师提出“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找到幸福呢?”学生大抵就有了“好好学习”、“听老师话”、“不怕苦累”等等之类的答案。
最后老师将自己准备的思想和理想教育理论向学生“演讲”。
第二种授课法:教师先由“幸福”导入,先问学生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学生会有超出该歌词的答案,但教师随后就想尽办法将答案引到歌词的答案中去。
于是下一步就是齐声朗读歌词,问题的答案学生马上就心知肚明了。
然后学习歌曲(包括唱旋律、填歌词和切分节奏的讲解)。
最后教师来一段结语:我们应该怎么怎么样。
一堂课圆满结束。
第三种授课法:基于①该歌曲旋律较为简单,②老师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到最积极状态是完成教学任务成功的一半。
老师先让学生分成几个组,围绕“你认为什么是幸福?”“你认为怎么样才算幸福?”展开讨论,然后每个组的组长想大家汇报本组讨论出来的答案。
教师并不随意武断地评价哪个答案非常好、哪个答案很消极无聊,而是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分辨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恰当的。
然后介入歌曲,先让学生自己大声唱乐谱(不管能唱多少),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相继提出难点后,先交由其他同学解决,可以单独、也可以先讨论。
最后教师将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其中一定会有“切分节奏”问题)。
解决疑点后学生就可以自己学会乐谱的演唱了,填入歌词更显简单。
然后结合歌词,围绕同学们起先的讨论再让同学发表意见。
最后结合“幸福”主题让学生们合作编演。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授课法非常显然地是老师在让学生无条件地跟着老师走,教师强行将自己的观点、意见灌给学生,学生显得非常被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老师无情地抑制了。
上一篇:古典入门:乐曲速度标记
下一篇:和弦的正确弹奏方法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