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响度、音色和时值 我们已经介绍过作为声波一种的音乐及其客观物理量。
但是音乐终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人们的审美感受。
不管是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或歌唱家以及欣赏音乐的听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标准。
一首乐曲,一首歌曲或一部音乐作品,都要通过有主观感觉的人的创作或表演,才能给欣赏者以艺术的享受。
那么,这些表示音乐的客观量又是如何在人的感觉上得以体现呢?有哪些可以表达音乐的主观量?客观与主观之间又如何联系,有什么差别呢? 历史上,声学的奠基人之一、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就曾提出过,音调、响度和音色是音乐的三个主观量,在许多地方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其内涵是在不断发展的。
音有一定高低。
唱歌有高音、低音之分,小提琴的声音比大提琴高,女人的声音比男人高。
所以音调是一个主观量。
一般来说,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人们听起来音调也越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低,人们听起音调就越低。
音调(pitch)*也曾称作音高。
音乐上用音名来表示音调,即用C、D、E、F、G、A、B及升、降号来表示。
如果表示不同的八度还有小字一组即c1—b1,小字二组即c2—b2,此外还有小字组,大字组……等等。
正对着钢琴钥匙孔的中间的一组音的音名是小字一组即c1、d1、e1、f1、g1、a1、b1。
中国的黄钟、大吕、太簇、应钟……等是音名,同时也是律名。
凡是要合奏、合唱或制造可以同别的乐器合奏的乐器,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音调(高)标准,不然就合不到一起。
现在把a1的频率定为440赫兹,叫作国际标准音调,这是在1934年定下来的,称为第一国际音调。
又在1939年重新确认。
有些国家每天的广播中都播出这个标准音调。
还有把c1=256赫兹作为标准音调的,这叫作物理音调,目前已不多用。
各指挥家或演奏家也可以自己确定音调标准,如有的钢琴演奏家愿意把a1定得高一些,如a1=444。
00赫,这样,整个琴的音就更明亮了。
频率与音调并不是严格按比例对应的。
一般认为,频率每增高为2倍,音调听起来高一个八度。
这仅仅在中频段里是这样。
在高音部分,听感偏低,即频率增加一倍,听起来不到高八度而偏低。
于是,要把频率调高一些,以适应人的耳朵。
低音段则听感偏高,于是需要把频率调低一些,这偏高和偏低在钢琴上最大会达到30至40“音分”。
钢琴上每相隔“半音”,相邻两键按等比分为100音分。
音调有个单位叫“美”,在音乐界一般不大熟悉也不大去用。
乐音听起来有一定的强弱,即音的响度,这是乐音的第二个主观量。
音的能量越高,声强越大,听起来响度就越大。
但是这两者也不是按比例一一对应的。
例如,对于低音,同样的声强,听起来响度比较低,而在某个频率处,如3k赫兹附近,同样的响度声强最小,即这地方的听觉最灵敏。
响度有个专门的单位叫“宋”,在音乐界也是不被常用的。
至于音色,那更是一种主观感觉了。
从传统来讲,决定音色的因素主要是频谱,所以常常根据频谱模仿各种音色。
但是实践表明,音的起始和结尾时的瞬态情况,即“音头”和“音尾”,也同音色很有关系。
例如,如果你把音头截掉,那就很难分辨出长笛还是小提琴。
又如你把录音磁带倒过来放,当然频谱不会改变,但音色不同。
音色不仅与频谱的组成,即基频、谐波和分音的数目、长短、相对强度,分音的不协和程度及瞬态有关,还与基频和谐波在听音区的位置有关,这是由于人耳对于各种频率的响度反应不同。
音色也与听者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这是因为一个音中的各种成分的衰减不同。
而且音色感与年龄、职业、本人的经历等有关。
对于音色的客观基础是什么这一课题,一直被人们所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把音乐归结为四要素:即音调、响度、音色和时值。
上一篇:和弦转换的意义和声部进行
下一篇:表示音乐的物理量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