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隋代音乐家万宝常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万宝常(约556年—约595年),江南人,隋代音乐家。

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国,陈灭梁后,他跟着父亲万大通随梁大将王琳投奔北齐。

天嘉五年(564年)王琳抗陈战死,其父意欲返回南朝而被北齐诛杀。

按北齐法规,当时还不满IO岁的万宝常亦因株连获罪,配充乐户,成为卑贱的乐工。

后来他被北齐音乐大家祖珽收为弟子。

祖珽的父亲祖莹精通音律,还制造过洛阳的钟、磬(他甚至制造出过玉磬)、管、弦等乐器。

从祖珽那里,万宝常承继下所有技艺,并在当时的音乐机构“太常”中参与修编洛阳旧曲,从而成为一个“深通音律,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并积累了丰富创作经验的音乐大家。

北周灭北齐后,他又成为北周的乐工。

后杨坚废北周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万宝常则成了了隋朝乐府的乐工。

万宝常一生,历经四朝,始终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乐工,贫苦一生。

  隋炀帝十分奢侈,喜欢听“哀管新声,淫弦巧奏”,他把原北周、北齐、南朝梁、陈的乐工艺人全纳入宫中,万宝常当然也在其中。

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公元581年),郑泽等人重定乐律,制黄钟调。

演奏后,文帝问万宝常意见,万答曰:“此乃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接着,万宝常竭力说明此乐声之哀怨放纵,实非雅正音乐的道理。

隋文帝终于同意他的意见,命其调整乐音。

万宝常果真出手不凡,他制成了各种乐器,还撰写了《乐谱》六十四卷,提出了有名的八十四调(即一个音律有七音阶,每个音级上建立一个调,所以成为七个调。

那么“十二律”即可得“八十四个音阶调式”),为唐朝灿烂缤纷的音乐起了重要的作用。

  万宝常发现八十四调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其中与传入中原不久的龟兹琵琶有关。

一直有这么个传闻:有一名叫苏祗婆的龟兹人带着龟兹琵琶来到中原,他弹奏时一个音阶有七声,他说是“从上一代传下,音调就有七种”。

万宝常正是注意到了苏抵婆的这一“七声”之说,在对琵琶的探索中有了突破性的发现。

他在发现八十四调的同时,还推断出了“一百四十四律”。

虽然这些系纯理论,并无多大使用价值,但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他理性思辨的能力。

  万氏“八十四调论”在隋朝并不受重视,唐太宗当朝时,“方得丝管并拖,钟石俱奏”。

而至武则天时,一些音乐家则从这一理论上注意到了“七声音阶”的特定价值,更加明确地得出了“凡情性内充,歌咏外发,即有七声”,这再次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七声音阶音乐提供了可靠依据。

万宝常在提出“八十四调理论”时,还发明了用水尺来定音律,以调整乐器声音的办法,这无疑比传统的“管口校律”要更为科学。

正是鉴于万宝常所作的这些历史性贡献,郭沫若曾撰文称他是“隋代大音乐家”。

  万宝常是个音乐奇才,他听觉异常灵敏,曾于席间论乐,时无乐器,遂以竹筷敲击大小碗盏什物,奏出和谐的曲调,博得“知音”之名。

当他提出“八十四调理论”时,曾有人哂笑他,以为是纸上谈兵式的谬论,但他能自如地在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总是出手就成曲调,令人赞叹不已。

还有一次听宫中奏乐后忍不住泪如雨下,说:“声音如此尖历悲哀,天下人将互相残杀矣。

”时值盛世,众人皆以为是胡言。

大业末年,天下群雄并起,果大乱矣。

  万宝常虽有抱负,却因受一些权贵们的嫉恨,郁郁不得志,他的音乐甚至被说成是“西域之乐,乃四夷之乐,非中士所宜行也。

”因此,终生不受重用。

后来他的理论成果还被“张冠李戴”,《隋书·志第九·音乐》中竟然把“八十四调理论”视为曾“召宝常相议”的柱国沛公郑泽所发现。

万宝常晚年重病缠身,且妻子出走,又没有孩子,凄惨孤独而亡。

临死前他悲愤至极,含泪烧掉以心血所著的论述“八音转调”与八十四调的《乐谱》六十四卷,多亏旁人抢救,方从火中夺回数卷。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