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
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
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 “令人有山林之想”固然不假,但此话并非正解。
虽然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购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那么,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么玄理呢?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北宋一部奇书《渔樵问对》。
琴曲《渔樵问答》与《渔樵问对》也许有一定的内在关联。
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
《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
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
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
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
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渔父做为“圣者”与“道”的化身,由来已久。
《庄子·杂篇·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父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父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父为“圣者”。
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渔父》一章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边,看起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问屈原为何流落于此。
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而被放逐到这里。
渔父劝屈原该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举“。
屈原不听,执意欲“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父莞尔而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的歌子远去。
渔父在这里已成为一个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
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
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李太白曾有诗云“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 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便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胜景。
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
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
有人说“樵”有禅意,这种说法待考。
中国自古以来有渔樵耕读的说法。
民间的屏风上常画有渔樵耕读四幅图。
渔图和樵图画的分别是严子陵和朱买臣的故事。
耕图和读图画的分别是舜教民众耕种的场景和战国时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
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
其中渔为首,樵次之。
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
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