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刘索拉:以一种流浪的方式做音乐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昨天,津巴布韦裔英国爵士女歌手娜莎耶与中国前卫女音乐人刘索拉在东方艺术中心为观众们呈现了《娜莎耶》与《刘索拉与朋友们》两台音乐作品。

作为“世界音乐周”系列活动中的两位女音乐家,刘索拉表示,十几年来她跟随像娜纱耶那样的海外音乐人开始了音乐之旅,并开始顿悟,“我发现自己原来就像一根‘棍儿’,听到他们的音乐,神经突然被拨开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东西。

两位音乐人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所做音乐的方式却一脉相承,都是在大蓬车里颠出来的“流浪”之声。

  津巴布韦裔女伶用她的音乐诉说了一场寻根之旅,呈现黑人音乐的别具特色;而前卫女音乐人刘索拉则对传统音乐进行探索,震撼性地把民乐做成了摇滚乐。

两人以各自对本族音乐的继承、改编,呈现出了各自内心的音乐。

  乡村小媳妇娇嗔地调情,把嗓子挤得尖细尖细;公鸡打鸣、老母鸡下蛋、小狗狂吠……这些你都能在刘索拉的“新民乐”里听到,她在传统中异变,把自己放在摇摆不定的状态里,靠一种莫名的能量,携着声音往前走。

  走到哪里呢?恐怕对于刘索拉自己都是未知数。

这就是她为什么称自己为“声音艺术家”,而不是作曲家。

那大千世界里的音啊,裹在风里,跟着雨一起流,随着雪一起扑簌地下,旋呀转呀,飘忽来去,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个个坎,一幕幕景也就在眼前了。

  发几个月的呆,眼珠盯着看的东西都能发出音乐来。

昨晚,这么“神”的刘索拉带着她的乐队,在东方艺术中心参演世界音乐周。

把琵琶搞得像三弦般乡土,把人声搞得像口技般花哨,那种“变化”有着移步换景的功效,让你想听下去,你来不及思索这到底有什么深度,或者还会不会让你思前想后地回味,而只是沉浸在那样的风景画里,但这已足够。

  昨晚的演出还未开场,刘索拉先来一段告白:“因为我的音乐太奇怪了,为了不吓着观众,我先解释一下吧。

”接着,她介绍她的曲子《生死庆典》,“生与死、黑暗与光明就在一线之间。

但它们具有同样的能量。

”对于第二曲《飞影》,刘索拉的解释是:“让人声追寻琵琶细小的声音,充当器乐的影子。

”但实际效果看来,人声显然已经喧宾夺主,成为全曲灵魂。

  最后一曲《鸡赶庙会》里,刘索拉扮演的那只鸡欢得像吃了兴奋剂,咯咯咯地一路狂奔,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奔哪儿去了,她时不时以人声模仿二胡与唢呐,让人突然发现原来民乐器有如此的仿生效果。

总体上,刘索拉处理方式不像新民乐那般有拼贴痕迹,而是根基扎得更深,从本质上找到妙趣横生的新鲜立意,就像民间的“社火”般热闹亲切,观众为之发出一连串尖叫。

  听得兴奋的人,笑着自语:“这不是气死谭盾吗?”意思是,比谭盾还“过”,还另类,还自由得没边儿。

是啊,刘索拉那是在醉态里唱啊,貌似什么都不是设计好的,而是全凭一种喝高了的很HIGH的幻觉来吊着嗓子肆无忌惮地走。

  没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也更具生命力,“生命力在领着我,它往哪儿走我会跟着往哪儿走。

”刘索拉说。

  出国十几年,刘索拉不停地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不停行走,不停地放下前面的东西往后面走。

1997年,她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致力于使中国传统音乐以一种新形象进入世界音乐界;回国后,成立现代民族室内乐队,把民乐做成“摇滚”或“爵士”。

  她在以一种流浪的方式做音乐,也是在用一种“流浪”的方式运用嗓子,很疯,很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地位,就是一个流氓”。

  不管怎么说,听刘索拉能让人接受,不晦涩难懂,这话是相对她的同学们来说的。

1977年,刘索拉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与后来名噪天下的作曲家谭盾、郭文景、瞿小松、叶小纲、陈其钢等人成为同学。

这个集体天天在讨论,怎么找新的声音。

那种另类实验,别人看起来“疯了”,他们自己却因此成为我国乐坛最具创造力的“第五代”明星作曲家。

“寻找新声音是作曲家的天职,就像我说的,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说。

访谈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