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关注原生态民歌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近些时,我国各种媒体对原生态民歌给予较多宣传,特别是央视西部民歌大赛的举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刚刚开播的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也有一个专门栏目叫《民歌中国》,以日播30分钟时间,播出有关民歌的电视节目。

过去媒体对中国民歌有过不少展示,像电台、电视台民族音乐节目,宣传学界对民歌收集整理和研究,各种民歌汇演,综合晚会的民歌联唱等,但过去媒体和音乐工作者多为着一种传统音乐形式的展示以及带有弘扬爱国主义的教育意识。

而当今的情况,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透露出社会公众对民歌文化更深一层的感受、发现和领悟的自发行为。

特别是对那些生活中民间歌手原唱的、而不是经过所谓“民族唱法”训练的歌手演唱民歌,对所谓“原生态民歌”所表现出的偏好,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的某些大众心态和文化倾向。

分析这些大众心态和文化倾向,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民族口头文化遗产——民歌的更多关注,也提供了一种从民歌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的途径。

  民歌,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口传文化,口传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它必须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另一个特征是:决定它内容记忆和遗忘的,是个体的生存需要及其选择。

民歌作为一种音乐与语言结合的口传文化,在唱民歌的民众生活中,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沟通的基本方式,社会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们交流生产经验,积累生存智慧的主要途径。

依赖于地方方言音调夸张加工的民歌音调,不仅为本土文化贴上了地域的标签,还是不同地域文化传播、交融以及生活变迁的历史写照。

民歌这种口传文化,很好地反映了生命与文化的同步延续性。

书写的文化可以在人们日常行为之外存在,但是口传文化必须存活在人的日常行为之中,而且人们根据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着文化价值取舍,口传文化总是逐步舍弃,或者说自然遗忘那些当地人认为对于他们的生活不是那么必需的东西。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民歌与民众生活演进的密切关系。

民歌文化保留了民族生存过程最基本最精炼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本土文明延续生长的最基本精神要素。

外来文化只有融入当地人们的口传文化中,被本土人口头传承和传播,才算被本土文化所接纳,才有可能逐渐演变成本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大多是这样进行的。

民歌能够全面反映人们生活的综合信息,我们虽然不能说民歌是民族本土文化唯一的生长之根,却可以比喻说,它是民族繁衍生存之树最为主要的根茎之一。

  公众良知回苏的音乐表现  中国古代有“惟乐不可以为伪”、“审乐知政”之说:音乐不能做假,观察音乐能够了解施政情况。

我们来看当下的原生态民歌被关注,是否反映了某些社会政治的信息呢?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城市和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民生活仍然相当贫穷。

长期以来,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不仅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社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治权力也被边缘化。

即便在今天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政府也是应允三年内全部解决,但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是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恐怕就是拖欠三个月也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社会分配给农民的社会资源长期短缺,为了基本的生存,许多地方的农民、牧民不得不牺牲自然生态,来获得生存的条件。

而自然生态的破坏必然反过来危及包括城市人在内的生活。

对于中国人来说,风沙、水资源污染与匮乏、气候变暖等,都使得全社会的人们不得不考虑,人们生存的相互依存性。

这些社会问题都会在文化上反映出来。

农民成了贫穷、落后、没有文化的代名词,不仅没有政治、经济的地位,更没有自己的文化的话语权,这些都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笔者之所以赘述这些人所共知的事实,是意图说明,原生态民歌所反映的生活,过去有,现在还有,而且有的地方,其生存和生态景况甚至比以前更加糟糕。

对原生态民歌的展示,不仅仅是艺术表演,也是展示当下部分中国农民生活的实际状态,通过民歌吸引社会目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