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蒙古族长调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长调的传承从草原走进学校,传承者从牧民变成老师,学唱者从放羊娃变成学生,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利弊——蒙古族长调艺术团在台湾演出。
额博摄 第一次听到蒙古族长调,是10年前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演唱者定是骑在马上,否则怎么会唱出如此感人的律动? 10年后再听长调,是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室里。
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使长调的传承从民间走进了学校。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保存长调艺术的最佳途径;有人担心,长调艺术会因此失去它的原生态。
长调传承进学校,民间大师功不可没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是国内学习和研究长调艺术的最高学府。
院党委副书记毅力老师介绍:第一个把长调引入学校的,是民间艺术大师昭那斯图。
他先于1959年应邀到内蒙古中专艺校授课;1965年又应邀到中国音乐学院讲学一年。
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民间大师,登上大学讲台,为师生们讲长调的唱腔、唱法、艺术内涵。
长调作为一种声乐流派,在民族唱法中有了一席之地。
音乐教育家莫尔吉胡在担任内蒙古中专艺校校长期间意识到:要使长调从实践教学变成有科学理论体系的学科,需要有一批既懂长调,又有音乐理论修养的人才。
在他的建议下,自治区文化厅派出一批年轻教师,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为长调艺术纳入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打下了基础。
用科学发声唱长调,有分歧没争论 长调牧歌,早在18-20世纪初就已非常流行。
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几乎没有不会唱长调的。
但几百年来,它的继承方式都是口口相传。
一位艺校老师说:“现在听到的长调已不是原生态的了,那些刚从牧区来面试的孩子唱的才是。
到学校让钢琴一定音,一练声,唱出的长调就不一样了。
” 一位被誉为“草原雄鹰”的长调民间大师说:“民间哪里知道什么高音、中音、低音,就是唱着唱着找感觉。
长调的气息有三层,第一层是小肚子,第二层是肚子,第三层是头腔。
唱歌时,该用哪个用哪个。
对于‘诺古拉’(装饰音),我觉得是没法教的。
它要靠感觉,要根据个人条件自然发挥。
不能像拧螺钉一样,固定的,那样唱就没味儿啦。
” 而在学术界、教育界,科学发声的优点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内蒙古大学音乐系主任李世相老师认为:科学发声使长调更艺术化、更成熟,不会带来跑味儿、风格不纯的问题。
这位著有《蒙古族长调概论》的学者虽然是汉族,但他家在内蒙古已经三代,自己的感觉和蒙族人是一样的。
格日图勒是该校唯一具有博士学位的长调教授。
他说,过去民间的传授方式,只有天分极高、感觉特别好的孩子才能成材,而通过科学训练、科学发声,即使自然条件不是最优异,也能培养出来,成材率要高得多。
巴鲁老师是昭那斯图大师的嫡传弟子,如今她已是内蒙古大学长调教学方面的顶梁柱。
她独特的教学法,除了继承昭那斯图大师的方法,还揉进了她在中央音乐学院学到的科学发声法。
巴鲁老师认为,这种结合使练声的效果更好了。
那么牧民怎么看呢?大学三年级的浪腾苏都是巴鲁老师的学生。
每年假期回牧区探家,她少不了要唱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听。
在她接受长调学前教育的家乡,人们表示:“(在学校)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就是不一样!”长调的高音区、超高音区比一般民歌多得多,意大利专家曾惊叹:“真正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原来在这里!”没受过训练的牧民只有特别出类拔萃的才唱得上去,而受过科学发声训练的学生普遍都唱得上去。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