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长调传承:从民间走进学校的喜与忧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自2005年蒙古族长调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长调的传承从草原走进学校,传承者从牧民变成老师,学唱者从放羊娃变成学生,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利弊——蒙古族长调艺术团在台湾演出。

额博摄  第一次听到蒙古族长调,是10年前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演唱者定是骑在马上,否则怎么会唱出如此感人的律动?  10年后再听长调,是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室里。

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使长调的传承从民间走进了学校。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保存长调艺术的最佳途径;有人担心,长调艺术会因此失去它的原生态。

  长调传承进学校,民间大师功不可没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是国内学习和研究长调艺术的最高学府。

院党委副书记毅力老师介绍:第一个把长调引入学校的,是民间艺术大师昭那斯图。

他先于1959年应邀到内蒙古中专艺校授课;1965年又应邀到中国音乐学院讲学一年。

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民间大师,登上大学讲台,为师生们讲长调的唱腔、唱法、艺术内涵。

长调作为一种声乐流派,在民族唱法中有了一席之地。

  音乐教育家莫尔吉胡在担任内蒙古中专艺校校长期间意识到:要使长调从实践教学变成有科学理论体系的学科,需要有一批既懂长调,又有音乐理论修养的人才。

在他的建议下,自治区文化厅派出一批年轻教师,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为长调艺术纳入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打下了基础。

  用科学发声唱长调,有分歧没争论   长调牧歌,早在18-20世纪初就已非常流行。

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几乎没有不会唱长调的。

但几百年来,它的继承方式都是口口相传。

一位艺校老师说:“现在听到的长调已不是原生态的了,那些刚从牧区来面试的孩子唱的才是。

到学校让钢琴一定音,一练声,唱出的长调就不一样了。

”  一位被誉为“草原雄鹰”的长调民间大师说:“民间哪里知道什么高音、中音、低音,就是唱着唱着找感觉。

长调的气息有三层,第一层是小肚子,第二层是肚子,第三层是头腔。

唱歌时,该用哪个用哪个。

对于‘诺古拉’(装饰音),我觉得是没法教的。

它要靠感觉,要根据个人条件自然发挥。

不能像拧螺钉一样,固定的,那样唱就没味儿啦。

”  而在学术界、教育界,科学发声的优点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内蒙古大学音乐系主任李世相老师认为:科学发声使长调更艺术化、更成熟,不会带来跑味儿、风格不纯的问题。

这位著有《蒙古族长调概论》的学者虽然是汉族,但他家在内蒙古已经三代,自己的感觉和蒙族人是一样的。

  格日图勒是该校唯一具有博士学位的长调教授。

他说,过去民间的传授方式,只有天分极高、感觉特别好的孩子才能成材,而通过科学训练、科学发声,即使自然条件不是最优异,也能培养出来,成材率要高得多。

  巴鲁老师是昭那斯图大师的嫡传弟子,如今她已是内蒙古大学长调教学方面的顶梁柱。

她独特的教学法,除了继承昭那斯图大师的方法,还揉进了她在中央音乐学院学到的科学发声法。

巴鲁老师认为,这种结合使练声的效果更好了。

  那么牧民怎么看呢?大学三年级的浪腾苏都是巴鲁老师的学生。

每年假期回牧区探家,她少不了要唱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听。

在她接受长调学前教育的家乡,人们表示:“(在学校)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就是不一样!”长调的高音区、超高音区比一般民歌多得多,意大利专家曾惊叹:“真正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原来在这里!”没受过训练的牧民只有特别出类拔萃的才唱得上去,而受过科学发声训练的学生普遍都唱得上去。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