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
流行粤东、闽南以入上海、台湾、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潮人聚居的地方。
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支别具特色的地方乐种,深受群众喜爱和赞赏。
一、源流与沿革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潮汕地区的先民史和文化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时期的潮汕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闽越族)的住居地。
但那时已有青铜文化,说明中原文化已渗透到这里。
潮汕古墓出土屡有发现青铜文化和商周文化遗物。
潮阳市和惠来县华湖镇出过铜甬钟,是庙堂礼乐器具,属西周文化。
惠来县神泉港海滨打捞出西周时期的铜鼓,说明潮汕先民早已用过商周文化器物。
由于史上历经“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造成北方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
如晋朝元年,随晋元帝南移的山西、陕西居民分居江浙,后来,为了逃避战争烽火又移入福建;唐玄宗时,为了防范边疆倭寇,还有居民南移福建,后来几经唐末、宋末、元末、明末等几次兵灾,都有过大举辗转南移的史实,先后分住江西、福建的漳浦等地再相继入潮。
由此,随民而来的中原音乐文化流播入潮,则不言而喻。
清乾隆时有个叫孟良揆的外地人来潮后,写了一首《潮州竹枝词》:“从入新年便踏春,青郊十里扑香尘。
怪他风俗由来异,裙屐翩翩似晋人\”。
从词中可反映出中原汉人后裔居住潮汕一带的史实。
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兵百粤,设置揭阳守区,秦将领史禄及其家眷后来留寓揭阳,也将中原文化传入百粤之地。
潮汕先民长期与中原汉人同化过程逐渐融合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也加速中原音乐文化与潮汕土著音乐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
这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潮州音乐的远源。
唐宋是潮州音乐的形成期,明清两代是潮州音乐的演变、发展期。
唐代音乐艺术空前繁荣,其时潮州与江南各州郡一样已逐步进入文化发展的上升期,潮属境内丝竹吹管之音,钟鼓和鸣之声,遐迩可闻。
早于晋代潮阳县西建有西岩寺,到了唐朝佛教空前盛行,举国上下寺院林立。
潮州于唐开元二十六年(238)建开元寺,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潮阳建灵山寺(建成于791年),其后潮汕各地先后又建了不少寺院。
由于中原佛教音乐随之传播入潮,潮州及潮阳这两大寺院更成为其时法乐佛曲最大的集散地,唐高宗时奉旨平定泉、潮蛮僚骚乱的陈政父子(何南人)是精通音乐的乐官,陈政原是隋朝协律郎,其子陈元光精通音律,任过漳州镇抚(管辖潮、泉),素以乐、武汉化潮泉二州著称。
陈元光曾咏::“秦箫吹引凤,邹律奏生春,缥缈纤歌遏,婆娑妙舞神。
”描写宴乐歌舞。
中唐韩愈贬潮时,已有民祭神的音乐活动,韩愈在《韩昌黎文集》中记叙唐代潮州民间祭神活动有:“吹击管鼓,侑香洁也”;“侑以音声,以谢神贶”;“躬斋洗,奏音声”等名句,史籍还记载:潮“仕皆倡琴瑟,重乐以治民”。
宋代潮州出现一种祭孔的大成乐。
据饶宗颐先生在海外搜集到的《永乐大典》、《三阳志》中记述嘉定十四年重修供奉孔子的宣圣庙大成殿,恢复旧制云:自宋以来,潮城孔庙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举行祭孔典礼,演奏大成乐。
所用乐器有编钟、编馨十六枚、琴自一弦至黄十张、笙、瑟、凤箫等,初由士子执器登歌、到淳熙年间由民间乐工演奏……。
可见演奏阵容之庞大与正规。
这是当时儒学文化所提倡的礼乐,是宋代大晟府教坊音乐,原名叫“大晟乐”。
也是当时宗庙祭典用之雅乐。
此为中原古乐在潮汕传播的明证。
南宋末年。
宋帝南逃,宋室左藏朝散大夫吴丙随文天祥率勤元之师抵潮。
吴丙是宫廷乐官,其时带乐工、歌伎、礼乐。
后来吴丙在潮阳安居落户。
明代江西提学李龄(潮阳棉城人)告老回乡于潮阳修建学宫,传播宫廷音乐;及后任过广西副使的陈淳临因奉旨平交趾有功获御赐,荣归故里潮阳棉城时,圣上赐与一班乐师、歌伎随其还乡。
这是宋明时期中原音乐辗转传播入潮的例证,故潮阳素以\”笙、箫、管、笛为主器的笛套音乐\”闻名。
《潮阳县志·风俗志》有记载日:\”帝乡万里虽非唐魏比,然被化深矣,方其盛时弦歌达于四境……\”可见其时潮阳音乐风行盛况。
而潮地南海之滨北有五岭之嶂,使上古的中原之音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于此。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