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香港中乐团:中国民乐的新曙光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几年前,我曾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对国人一向引以为豪的民乐,陷入演出频率下降、民乐观众流失、曲目晦涩难听、不思进取创新的濒危之境,表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失望之情。

希望中国民乐,能走出传统的篱笆外散散步,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

可5月15日晚,洗心革面的香港中乐团访沪音乐会,让我看到了低迷落泊、沉闷乏味的内地民乐市场出现的一束新曙光。

作为“2010上海之春”台北、上海、香港三场重要的民族音乐会之一,无疑,香港中乐团的艺术表现最为出色。

当进取心成为一支高度职业化乐团的灵魂时,音乐语言就变得清新可人,活力四射。

这或许是香港中乐团每每在内地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民乐“内冷外热”现象已经存在多年。

可悲的是,内地民乐界始终未能从中找到治愈“民乐阳痿”的可靠药方。

坦率说,民乐需要亢奋,亢奋才有救;民乐需要新曙光,新曙光能让扭头离去的听众重返音乐厅;民乐还需要布郎鼓,满场的布郎鼓,能唤醒恹恹欲睡的内地民乐精英“雄起”。

这场音乐会,香港中乐团可谓出尽风头,这在近年来内地民乐市场难得一见。

98%以上的上座率;阎惠昌四次返场加演后、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仍久久不愿离去。

这种狂热之情,实在让我大吃一惊。

这种“盛况”,唯有在世界超强乐团的交响音乐会上才能所见。

我们有必要回放一下5月15日晚的这台音乐会。

音乐会共上演了四部作品。

上半场是郭文景的合奏《滇西土风三首》;罗永晖的琵琶协奏曲《千章扫》。

下半场是民乐版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程大兆的《黄河畅想》,并且全部采用大乐队的形式。

我们且将对作品的曲式结构等技术分析,留给专业人士评说,单说说这支乐团的与众不同。

我以为,《滇西土风三首》、《千章扫》两部作品,是以现代作曲技法加“中国元素”(少数民族部落元素)创作而成的。

说实话,这两部寻古探幽式的晦涩难懂的作品,学院派们或许叫好。

可我相信,它与符合音乐大众欣赏习惯的乐曲有很大不同。

75%以上的非专业听众未必领悟,反而勾起人们“怀念经典”之情,感叹这个时代,旋律大师太少。

因为,上乘作品,从来就是简约、完美旋律与技法锻造的。

然而,这类不正统的调性关系和不规则的韵律组合,并且复杂得吓人的作品,演奏却颇需功力。

即便这样的作品,香港中乐团的演绎依旧可圈可点。

这里,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阎惠昌的“敢为天下先”。

随着常规乐器二胡、低音革胡、中胡、高胡、贝大革胡、中阮、小阮以及低中音唢呐等乐器的大规模改良,音乐洗心革面,猛然痉挛了一阵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是继彭修文开创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模式后的又一次“革命”。

而这种“革命”,是需要胆魄的。

香港中乐团把占乐队压倒数量的系列弦乐器原来的蟒蛇皮,改用人造的PET聚酯皮膜替代。

不仅仅在环保方面顺应了世界潮流,清除了中国乐器制作靠“杀生”的不良记录,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改良,极大地改善了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音质。

就音色而言,听众明显感受到耳朵舒服了。

它富有成效地改善了以往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音准差、协调性差、噪音令人心神不宁等一系列乐坛争论不休的难题。

其厚度、质感,音准以及整体协调性,基本符合那些听惯西方音乐的耳朵。

产生出“一样的民乐,不一样感觉”的效果。

话在说回来。

与上半场略显沉闷乏味相比,下半场,民乐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出现,观众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音乐会高潮叠出乃至贯穿到终场。

这是一次美的感官享受。

这种形式上的新尝试,将使更多经典之作以此为蓝本,出现在今后的音乐会舞台上。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版《梁祝》的配器手法,仿照了西洋乐器的配器手法,毫无别扭感,使得小提琴与民族管弦乐队完全融合一体,即有层次感,又有厚重感。

一组高中低唢呐及管子在改良后的音色,除音量稍弱外,已具有了西方交响乐队铜木管的某种质感。

极大地改善了这个声部的软肋。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