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西]Rasgueado)
Rasgueado的原意是抡弹,刮弹,抓弹,一种吉它加花的奏法,常见于佛拉门哥吉它演奏法。在乐谱上常缩写为“Ras.”、“Rasg.”。
弹指的奏法是右手握拳状,但不必过紧,用指甲的表面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次序弹弦。拇指不弹。弹指的速度和琶音差不多,但发出的音的层次要比琶音多,所以弹指这种奏法常用来表现激越、热烈的气氛。注意:弹弦时各指依次放开的时间要均等,不要有快有慢。
并拢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用指甲同时弹弦;或用其中一个手指的指甲面快速的弹弦,就成了扫弦奏法。它的符号是一个向下的箭头,这种奏法在弹唱中很常见。大拇指也可以回勾,符号是一个向上的箭头。
击板([西]Glope)
在吉它演奏中,敲击琴弦是一种方法,而敲击琴的面板也是一种方法。
击板,这种技巧的弹奏方法很容易,即用右手的某个手指(通常用中指)垂直敲打琴的面板。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古典吉它不象佛拉门哥吉它在面板上一块护板,当手指垂直敲击面板时,容易使面板受到指甲所损伤,所以,一般可以轻轻敲击琴马底座的右边部分。
击板奏出的音不是乐音,而是噪音。
琶音([意]Arpeggio)
吉它有六根琴弦,它可以模仿出类似竖琴的琶音效果。吉它的琶音奏法有顺琶和倒琶两种。顺琶的符号是“}”,或再加上文字说明,如Pulgar,Pouce,Friser等。文字Pulgar,Pouce都是大拇指的意思,这种琶音要用大拇指从低音弦圆滑地向高音弦弹。
注意:有时乐谱上会有Pulgar单独出现在旋律上,并由虚线点表明其范围,这时它不表示用琶音奏法,而是要求用大拇指把这些音符一个个地拨出来。
Friser的意思的“联接,接近,靠近”。这种奏法是把右手除拇指外的三个手指都密集拢来,分别放在最上面三个音符所在的三根弦上,然后从拇指开始,在弦上用手指一个接一个地弹。如果琶音音符超过四个,那么多出的音符就都由拇指来担任,拇指可用上面的Pulgar奏法,即可以用拇指接连弹,然后紧接着再由剩下的三个手指一一弹出最后三个音符。以上两种奏法虽然都属于顺琶,但效果是有区别的。
在乐谱上,有时只有符号或什么都没有,那么这一串和弦音的奏法可以由你自己选择。
倒琶的符号是“|}”,再用文字Index或indice说明。Index和indice都是指食指,这种奏法是用食指由高音弦圆滑地弹向低音弦。
琶音和奏法不难,但要注意速度,过慢过快都不能弹出琶音的效果。过快就是扫弦奏法;过慢就成了分解和弦。琶音介于扫弦和分解和弦之间,虽快但刚好能清楚地听出各音的音响。
移指
从外形上粗看,移指和滑音的动作好象差不多,但实际上是很不相同的,首先两者的目地不同;移指是为了移动把位以便手指达到某个音或某群音,或为了取得某弦所特具的音质;而滑音大都是为了取得半音阶式的效果。其次,虽说同样是手指的移动,但其方法是不同的。
移指的奏法是:
移动的手指略微向上抬起一点,完全松释手指在弦上的压力,使手指浮按在弦上迅速地移动。正确的移指是绝对不能听到经过两音之间的各音痕迹的。
注意:移指时,在两音中间移动的过程也不要太长,要尽量缩短这段无声的时间。做到听不出手指移动的痕迹,就象手指在一个把位内按音一样。
由于移指经常是为了使手指达到在原把位按不到的音,因此移指总是和换把紧密相关的。关于把位的概念是这样的:吉它上每一个音品都是一个把位,最靠近琴头的是第一音品,下一个音品叫第二音品……,依此类推,直至最靠近音孔的音品(即第十九格)叫第十九音品,通常古典吉它拥有十九个音品。决定整个手究竟在第几把位,主要是左手食指。食指在第几音品就叫第几把位。
把位的英文是Position,常缩写为P.或Pos.。如果表示某个把位,则要和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结合在一起。如Pos.9表示第九把位即食指在第九音品上,有时也有单用罗马数字表示把位,如“VI”表示第六把位。另外,在一些欧洲出版的乐谱上,我们也常会见到“2e,7e”等。或在西班牙和南美洲出版的乐谱上见到“Ca2a,Ca7a”等写法,它们都是表示第二,第七把位的意思。
拨奏([意]Pizzicato)
Pizzicato原指弓弦乐器的一种拨奏技巧,对古典吉它来说,这个单词则有模仿弓弦乐器拨奏的音色的意思。演奏时,右掌伸直,用其右内侧(小指的方向)轻轻压在琴马正上方的琴弦上,同时用右拇指拨弦。当然,有时也时也可用食指,中指拨奏。无名指一般不用。用这种方法奏出的声音余音短促,沉闷,跟小提琴类等无音品的弓弦乐器上的拨奏效果差不多。
使用拨奏奏法要注意压弦部位的准确、稳固。手掌压得太前,发音效果不好,而且容易使音偏高;压得太后等于没压。
弹奏时,手掌不要随着手指的运动而偏离正确的压弦部位。使用拇指拨弦时,手掌可随拇指在不同弦上的位置变化而沿琴马小心地稍稍移动,以便调整拇指拨弦的角度。Pizzicato常缩写为Pizz.。
泛音([英]Harmonics [西]Armonicos)
泛音是一种奇妙的音响,在吉它上奏出的泛音,其音色透明而清澈。象铃声,也象钟声,有时又象潺潺的流水声或岩洞里单调的滴水声。总之,在乐曲中偶尔出现的泛音,是很富有情趣的。
泛音的奏法很多,基本可分为自然泛音(Naturalharmonics)和人工泛音(Artificialharmonics)两类。
泛音的发音原理是:
把手指轻轻地接触在琴弦的等分点上,使琴弦不仅全部振动,而且等分点部分也同时振动,这时所发出的基音高的那个音就是泛音。从理论上说,在琴弦的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等各点上都能发出泛音。但吉它上,各等分点上泛音的清晰度和响度都是不一样的,等分越少(如二等分到六等分),发音就越清晰越响亮;等分越多(如七等分以上),发音就越模糊,越不响亮,甚至使噪音盖过泛音。
泛音的常用符号有:harm.,har.,arm.,ar.等,并以点线显示其范围,用比左手指法数字在一号的数字表示品位,用外围带圈的数字表示弦号。泛音中,八度泛音用得最多,所以,八度泛音又可用8va,8(ottava的简写)和Oct.(Octave的简写)来表示。
吉它上自然泛音是以空弦音为基音,在六等分以内的各等分点上演奏,即以空弦音为基音,在吉它的第十二、七、五、四、三各音品上发出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小于第三品以上的泛音很不清晰响亮,通常不用。
自然泛音的奏法是:左指轻轻虚按在琴弦上,右手手指用适当的力量拨弦,同时按弦的左指立即离开琴弦。注意左指按弦的部位要准确。在第十二、七、五、四、三音品上发的泛音分别比基音高八度、十二度、十五度、十七度、十九度。
在一根弦上,除了能在以上五个地方发出自然泛音外,高把位上的几个地方也能奏出清晰响亮的自然泛音。不过,它们的音高都和上述五个泛音中的某一几个相同。例如第九、第十六音品上泛音都和第四品上泛音一样高;第十九品上的泛音和第七品上的泛音一样高。所以,可以这样讲:在一根弦的不同部位,能发出五个音高不同的自然泛音。但不以为吉它有六根弦,就能奏出三十种不同的自然泛音。因为其中有几个泛音的音高也是相同的,例如第六弦第五音品和第五弦七音品上泛音一样高等等。一般说,吉它上六根弦能发出清晰响亮的自然泛音只有二十二个。如果把音高相同的泛音都算进的话,那么吉它的六根弦上就有四十八个地方能发出自然泛音。注意:这四十八个地方仅指十九音品,超出十九个音品,在极高把位的无音品的地方也有几个自然泛音,虽然它们都是二十二个自然泛音中已有的。由于这些超高把位上自然泛音不容易按准,因此极少使用。
人工泛音是人为地改变弦的基音而发出的一种泛音。通常的奏法是:左指实按,右手食指在离左指实按的地方的后面第十二个音品上虚按,用无名指弹奏(也可用拇指代替)。同样,无名指弹后,食指立即离开琴弦。左指仍按弦,这时发出的泛音要比左指实按的音符高一个八度。吉它上所有音域内的音符都能用人工泛音奏出。自然泛音作为人工泛音的一个特例,也可用人工泛音的方法奏出。右手食指虚按在离左指实按的品位后面第七、五等音品处奏人工泛音也可以的,不过,既然相距十二品的人工泛音能奏出所有的音符,那相距第七、五音品的人工泛音也就显得意义不大了。
泛音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奏出,成为双泛音或各弦泛音。常见的是用自然泛音的方法奏出。同时发出泛音和实音比较困难,这个泛音既可以是自然泛音,也可以是人工泛音。如果要自然泛音和实音同时发出,就不必考虑它们的位置,右手可直接奏出。如果要人工泛音和实音同时发出,就要看泛音和实音之间的位置了,即看泛音所在的弦在实音所在的弦的哪个方向,是低音弦还是高音弦方向。在低音弦方向的奏法是:右手食指虚按在离左指八度(即离开十二品)的地方,用拇指弹弦,然后同时离开,实音用无名指或中指弹奏。或者用右手拇指虚按在离左指八度的地方,用食指弹弦,然后同时离开,实音用无名指或中指弹奏,当泛音在高音弦方向的时候,其奏法是:右手食指虚按,无名指弹弦,然后同时离开,实音用拇指弹奏。
人工泛音的记谱比较简单:由于习惯上使用的都是离实音十二品的泛音,因此只要规定虚按的右手手指的位置(即品号)就可以了,通常在十二至十九品之间;而弦号则由实音决定,不必另外标出。
泛音中还有一类击弦泛音,一般不常用,演奏起来也较难,不易奏好。击弦泛音的奏法和大鼓奏法几乎完全相同,它把弹奏大鼓奏法的手型从靠近琴马处向上移动到指定位置。击弦泛音奏法不仅要求敲击部位十分准确,而且对吉它琴的灵敏度也要求非常高,质量差的吉它几乎不可能奏好这类泛音。击弦泛音没有类似大鼓伴奏声。泛音也能用左指演奏。(参见左手独奏)。
在泛音群里,或在泛音实音的和弦里,有时我们可以见到“Nat”的字样,它是“Natural”的缩写。它不是自然泛音的意思,而是表示这是一个自然音,即实音。标上这个记号是为了把少数几个实音从泛音群里区别开来。
击弦(大鼓)([西]Tambora[法]Tambour)
Tambora和Tambour的原意都是鼓、大鼓,可以想象这种奏法就象敲大鼓,好象有一个大鼓和吉它在同时演奏。音色粗犷有力,别具一格。
大鼓的奏法是右手作半回转动作,用大拇指的外侧平敲离琴马2–3厘米处的琴弦,使弦振动发声,产生鼓声般的效果。注意敲击到高音弦,则高音旋律就能清楚地浮现在大鼓伴奏声上面。
在乐谱上,击弦奏法的符号可缩写为“Tam.”。
打弦([法]Vibracion[英]Vibration[意]Vibrato)
在音乐上,这些单词通常是指“揉弦”。但揉弦一般是由演奏者自己决定的,吉它谱上从不标出。乐谱上如果标出这些单词,一般就指打弦。这些单词的缩写都是“Vibra.”或“Vibr.”。
打弦完全不用右指,仅靠左指用很强的力干脆果断地在琴弦上敲打,使琴弦起振动发出声音。在奏上行连音时,左指多少能借一点琴弦的余振,因此还比较省力;而打弦时,左指一点儿也不能借助这种余振。打弦奏法对左指的要求就更高了,左指软弱无力是打不出高质量的音来的。
在打弦时要注意:
(1)连续打弦,要注意左指抬起时,不要勾到空弦音,手指应该垂直起落。
(2)在低把位的打弦较容易;在高把位的打弦容易打出另一端的音,这个音大都比想要的音低。打弦前先用其它手指按住比要打的音低一、二个音品的音,然后再打弦。
倚音([西]Apoatura,[意]Appoggiatura)
倚音有前倚音和后倚音两种,它们的写法都是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普通音符的角上,前倚音写在普通音符的前面,后倚音则在后。演奏时占用普通音符的一部分时间。按占时多少又有长、短倚音之分,占用普通音符一半的时值的倚音叫长倚音,只占很短一部分时值的倚音叫短倚音。
前、后倚音的弹奏方法大致一样,只不占时先后不同,前倚音占前,后倚音占后。倚音的演奏方法和连音奏法比较相似,但又有所区别。在同一弦上时,它的奏法和连音一样。在不同弦上时,小音符和普通音符要分别弹奏。
当倚音附在和弦音符上时,除了倚音后面的音符较晚出现外,倚音和其余几个和弦同时奏出,那个较晚出现的音紧跟着倚音用连音奏法奏出。倚音也可以有两个或两个音以上,叫复倚音。
注意:复倚音的弹奏方法虽和普通一个倚音的奏法一样,但倚音数目多了后,容易超出规定的时值,或与旋律音符平分秋高气色,使旋律音符占时过短。所以,弹奏这类音符时,一定要动作敏捷,切忌拖泥带水。
颤音([意]Trillo [英]Trill)
在音符的时值内,用一个主音和一个比主音高一度或半度的音,以非常快的速度交替反复地弹奏,就产生了颤音效果。颤音的记号是“tr”或“tr~~”。根据不同的演奏方法,分为下面三种:
(1)用连音奏法奏出时值内的颤音。
(2)弹出主音,把主音上方的音用连音奏法奏出。
(3)在两根不同的弦上用左手按住两个音符,然后用右手两个或三个手指弹出
横按([西]Ceja [法]barre)
横按是吉它上和弦组合指法中一类特殊的指法,非常重要。当左手食指横倒按在六根弦上时,相当于一个机动灵活的移调夹,而且它比移调夹更具一个优点,就是能够对正在振动的弦进行制止,食指稍微松一松,便能使声音嘎然而止。使用横按可以节省用指,腾出来按别的音,或者避免几个手指同时挤在一个音品里。横按在伴奏、独奏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手指横倒按住六根或五根琴弦叫大横按,按住一部分(通常二、三根)琴弦叫小横按。横按的符号比较多,而且它和表示把位的符号一样,经常和数字连在一起,表示在第几品上横按。
大横按的符号有:C.(Ceja的缩写);B(Barre的缩写);gr.barre(GrandBarre的缩写),其中以C.最为常用。小横按的符号有:M.C.或M/C(MediaCeja的缩写);1/2C.;4.;pet.barre(PetitBarre的缩写)等。
有时也可见乐谱中一些音符或一个和弦的左边有“[”的符号,并标有左手手指的记号,这也是横按记号,大小不分,记号上下端盖括多少音符就横按多少音符。
大横按和小横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握琴姿势来讲,小横按远比大横按来得影响小。小横按一般总是横按在高音的二、三根弦上,手指略微放倒就行,对整个握琴姿势影响不大。小横按的进入和出去都比较方便,不会影响旋律的连贯性。大横按由于要按所有的弦,因此用一般的握琴姿势就不行了。下面把大横按的按法要领归纳一下:
(1)大拇指的位置从琴弦的左侧下降到琴弦的中间。
(2)食指根部抬起。
(3)食指伸直,与大拇指隔琴相对,平放在弦上。
(4)用食指两个侧面相交的部分用力按在六根弦上。注意要按在音品稍后的位置上,不要按住音品。
(5)使其它三个手指放在各自的位置上。
初学者刚刚接触到横按,一定会感到这个指法很别扭,很不好按。第一,伸直的食指容易弯曲,使中间几根弦上的音发不出来,而且其它三个手指按不到各自的位置。第二,勉强按好后,弹一下却一个音也不响。第三、不一会,左手就酸不可支,等等。解决要领如下:
首先,食指弯曲,若是食指纤弱无力,就应该加强手指练习;但也可能食指按弦的部位不对,如果用食指的下面部分按弦,那么照手指指骨的构造,自然容易弯曲了。而且这样的按法容易使其它三个手指按不到位。其它三个手指按不位的另一个原因是初学者太想使手指按到位了,但又不知如何去按,无形中使手掌拚命往高把位方向提,结果又使手掌贴住琴颈,失去了手掌与前臂间的角度,造成按弦困难。如果改变方法,使手腕适当向外突出一点,把手掌送出去,再使手指弯进来,应该好一点吧。其次,发音不响亮,不扎实且有噪声,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横按的食指位置不当,不是盖到音品上,就是远离音品,致使声音发闷或发毛,但也可能是食指弯曲,没有把弦按到底。第三,如果横按的方法都对,但还是手酸,那么就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手指缺乏锻炼,肌肉不够强劲有力,那只有多炼了。二、琴弦离指板距离太远。它们之间正常距离应是在第一品时不超过去时1.5mm,在第十二品时,高音弦不超过4.5mm,低音弦不超过5.5mm,超过这个距离手指按琴弦就会感到吃力,这时就应该修磨弦枕和琴马,调整琴弦和指板的高度。
一般地就,横按大多数用食指,但其它三个手指也能作横按,只不过机会比较少。食指既可大横按也要小横按,其它三个手指都只能作小横按,特别是中指,只是偶尔同时按两根相邻的琴弦。
军鼓([英]Snaredrum)
把一张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的坚韧光滑的牛皮纸或道林纸裹在琴颈中部,用左手在琴颈后面把纸张两端并在一起捏住,稍稍拉紧,使六根琴弦完全贴在纸上。右手模仿军鼓的节奏敲击全部琴弦,或者用右指分别弹拨各弦(各弦的音高几乎相同),这时你将得到军鼓效果。
军鼓奏法由于要借助其它工具——纸张,所以它在独奏中几乎不使用。但如果在一个吉它乐队里采用这种奏法,不仅其效果十分逼真,而且使用也十分方便。
双簧管效果([英]Oboeeffect)
这种技巧的演奏方法没什么特别,右指仍用一般普通的方法弹奏,只不过弹奏的部位离琴马很近。
这种奏法所产生的音色在低音弦低音区时偏硬,坚实响亮,有点象我国的民族乐器三弦;在高音弦高音区时音色清澈,明亮。双簧管效果奏法也可以模仿出日本的二十弦琴的效果。
在乐谱中“Ob.”即是“Oboeeffect”的缩写。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