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兴曲 impromptu 19世纪的一种抒情性乐曲。
英文名称原意为即兴创作或一时的兴致,后发展为器乐短曲曲名。
往往采 用如歌的形式,例如F舒伯特的作品90、142以及F.F.肖邦的作品29、36、51和《幻想即兴曲》是这一体裁的典范作品。
B.布里顿曾用此词作为他钢琴协奏曲中经修订过的第三乐章的名称。
19世纪的一种抒情特性曲。
即兴是指创作动因的偶发性而言,类似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偶成”。
F.舒伯特的作品90、142以及F.F.肖邦的作品 29、36、51和《幻想即兴曲》是这一体裁的典范作品。
所谓即兴创作,就是不预先把谱子写出来,而是在乐器上一面创作一面演奏。
在十九世纪以后,即兴创作已不流行,不管幻想曲也好,即兴曲也好,都是把谱子先写出来再演奏的了,但在格调上还是带有一些即兴创作的特点。
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
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即兴曲这个名称是舒伯特创造的。
它没有明显的体裁特征,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
乐曲的构成为三段体式:第一段为升c小调,右手与左手以不同的节奏型急速地交合,使人产生一种幻觉;中段为降D大调,有优美如歌的旋律,把听众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美丽世界;然后回到第一段。
尾声为中段的旋律在低音部反复,仿佛幻想中的世界还在时隐时现,酝酿出一种余韵袅袅的效果。
即兴曲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之初。
是一种音乐格调具有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但并不是真正即兴创作出来的作品。
在形式上,即兴曲并不象幻想曲那样自由,常常采用变奏曲、三段式、复三段式等规范化的形式。
舒柏特写过八首钢琴即兴曲,大都采用复三段式的形式;但音乐挥洒自如,并不受形式的束缚,好象是水到渠成,自然地流注出来的。
如他的《降A大调即兴曲》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象一首真挚纯朴的歌曲。
其中又分三个小段:第一小段中从容不迫的歌唱性旋律,在第二小段中变为强劲有力的和弦进行,好象昂奋热情的语言,第三小段回复了第一小段亲切如歌的主题。
第二大段从头至尾贯穿着三连音节奏的分散和弦,有如溪水潺潺,川流不息。
其中也分三个小段,也象第一大段一样,两头比较平静,中间向高潮发展。
最后,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再现。
4大调 1.降A大调,OP.29,作于1837年,呈献给德·罗伯伯爵小姐,3段体。
全曲以戏谑的形态贯通,左右手连续的3连音符的摆动音型非常迷人。
尼克斯对其中段的评述:“像是泉水池里的水泡闪烁着光亮,阳光就照在水面上。
” 2.升F大调,OP.36,作于1839年,表现形态为叙事曲的叙述要素及夜曲冥想要素的综合。
此曲由晚钟似的低音部上方,传来忧郁而富夜曲风格的旋律,接着的连续和弦转为朦胧的歌唱,右手插入句终了后,夜曲风格旋律在三连音符音型伴奏下重现,此时转为F大调。
不久又回到主题,主旋律经过修饰并加以变化处理,尤其32分音符处理非常迷人。
回到梦幻和弦,然后似烟雾渐渐消散,最后八度音突起,冲破原来的梦。
3.降G大调,OP.51,作于1842年,呈献给艾斯蒂哈伯爵夫人,3段体。
尼克斯评说:“开头相对方向蛇行一般的二声部律动及旋律,使人想起降A大调第一号即兴曲,不过两者个性截然不同。
此曲完全是病态似的不安,有哀伤的特征,松懈无力的半音阶进行及三度、六度音之连续性摇动,使中段有很大的安宁感,且呈示了降D大调和弦的力与热,有雄辩效果。
不过,这里还是有哀伤的半音阶经过音,而那些忧郁的、断断续续的伴奏一点也不快活。
此曲虽非常优美,但整个在不健康、有待拯救的情绪中。
” 4.升C小调,OP.66(幻想即兴曲),可能作于1834年,呈献给狄斯特夫人,由冯达纳作为遗作发现出版。
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
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
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
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
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
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
代表作 肖邦有一首《幻想即兴曲》,它的曲名,意味着这个曲子既有幻想曲的特点,又有即兴曲的性质。
这首钢琴曲也分三段,在第一段中,上下奔腾的快速旋律,表现出奔放激动的情绪;中段气息宽广的歌唱性主题,妩媚动人,充满柔情;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速度更快,热情更加高涨。
当音乐从高潮上平静下来时,中段的抒情歌唱性旋律的第一个乐句,又在低音部出现,但这已经是“尾声”了。
《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升c小调,遗作)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
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 1855年出版。
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
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
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