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产生过程“工业”这个词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及风格出现并发展于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当时文化思潮而存在。
任何一种风格都是受环境影响而诞生的,正应了那句话:“环境铸造人”,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什么样的艺术家,什么样的艺术家决定什么样的音乐。
工业最为典型。
工业音乐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于8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90年代至今分化融解。
当时的欧美人文思潮推崇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又正是信息化与产业化成熟的阶段,更赶上工业化(这里用的是本义)流水线式的生产结构基本成熟,于是工业音乐应运而生。
尤其第三点,很形象解释了此种风格诞生的原因和起源,正如“哥特”音乐的本质来源于古典、取材于诞生于欧洲中世纪教会统治时期哥特建筑一样。
所以说,音乐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的体现。
二.风格来源工业音乐的理念意在推翻70年代音乐界所谓“音乐要真实”的说法,从思想上正好迎合了当时著名的音乐界革命“朋克运动”。
朋克精神追求愤世嫉俗、无拘无束,这点和工业有共通点。
只不过工业追求的是那种放纵麻痹的态度,往往又包含深刻的政治思想,所以音乐形式上更偏向重,噪音形式更丰富:区别于朋克的三和弦和乱吼乱叫,工业多了合成器和各种采样。
归根结底,工业是朋克运动中那一部分更富有创造力、更激进、更富有思想内涵的人所创造出来的,这点从他们的创始人身上能很好地体现。
“工业”这个词来源于英国谢菲尔德一个叫“工业唱片”的唱片公司(Industrial Records),公司的成立者是乐队Throbbing Gristle(跳动的软骨),它是在1975年末脱胎于一个叫Coum Transmissions的“表演艺术”团体,这是个由四个艺校学生组成的团体,那时他们是欧洲“知识分子艺术运动”的一份子,经常参与前卫剧院里古怪惊悚的舞台表演,他们的表演是音乐和戏剧的混合物,为了达到恐吓观众的目的,他们一方面在舞台上煞有介事地大搞暴力色情表演,另一方面找来了很多怪里怪气的打击乐器以加强气氛(所谓的前卫艺术)。
1976年,这几个人将团名改为Throbbing Gristle,并开始制造一系列“音乐”专辑(一些是他们的现场录音,一些是在录音室里制作)。
然而,他们作为一支乐队远比以前的“多媒体闹剧”团体受欢迎,在知名度和唱片销售方面乐队开始显现出前途(虽然他们的首张专辑仅仅复制了500份)。
工业这个词虽然是Throbbing Gristle发明的,工业这种声音却是Can这支德国乐队首先运用的。
60年代迷幻摇滚兴起,Moog合成器的产生使拷贝/粘贴这样的工作方式变得简单易行,实验摇滚大兴其道。
1969年他们发行首张专辑《Monster Music》,运用电子实验、强烈的节奏、另类的音响拼贴和前所未有的厚重感,在流行音乐界引发很大反响。
随后Faust(浮士德)、Amon Duul(阿蒙·杜尔)、Kong等一批乐队出品了一系列与Can一脉相承的作品,标志着工业音乐的萌芽。
而另一个德国乐队Kraftwerk(发电站)也不得不提,它使工业建立起良好的主流人气。
乐队全面依靠电子设备“创作”音乐,他们把自己的风格称之为“电体音乐”(Electronic Body Music,即EBM)。
这的确是一支机器人乐队,他们与机器的关系十分亲密,不仅他们超长的歌曲全部是用合成器演奏的,而且他们的唱腔也全部被处理得和机器人无异,他们专辑《Electric Café》的封面更令人怀疑他们已经提前换装了电子内脏和人造皮肤。
后来Kraftwerk顺应潮流玩起了迪斯科,但他们对工业音乐的影响(以及欧洲迪斯科、高科技音乐、hip-hop等等沾电子边的音乐)是决定性的。
重要的是,他们的机械音乐还上了排行榜。
三.歌曲组成有人试图将工业音乐定义为“在以工厂为基础单位的经济社会状况下,对严酷污染和非人性化世界的艺术反映”这种说法适应当时的环境,也符合当时人们的心态,但并不够深刻。
工业音乐往往富含了对人性、社会的不满,但是却没有强调他们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工业艺术家们并不是像愤青朋克们一样毫无目的的乱喊,也不像忧郁的后朋克们一样想不开,他们借助手上的工业噪音,来对抗产生这种噪音的社会现象。
后来者往往忘记先驱们要反抗什么,但却始终坚持着这种“厚重冰冷的套路”来达到自己的抱负。
重型打击乐,即机械的节奏和“工业味道”的打击乐是工业音乐最基本的元素,一首歌可以是快节奏的,也可以是沉稳、阴暗的,但是以鼓声为代表的重型打击乐声却永远要显得比旋律更压抑。
这也是为什么工业音乐不像流行歌曲或节奏布鲁斯的原因。
合成器与电子乐器的旋律、失真或人造的人声也是关键。
电子成分是工业音乐永远的主干,电子乐器的旋律或者从大千世界中拷贝或采样来的声音贯穿始终——蒸汽机、铆钉枪、锻造机、电钻……等等。
如果说打击乐是骨架,电子和声就是血液。
拷贝/粘贴式的歌曲结构始终是“工人”们注意的方面,它也好比是肌肤。
作者多是些“愤怒的中产阶级白人男青年”,主题多关注于“疏离、冷漠、愤怒、痛苦、压抑和控制”,这点毫无疑问是工业音乐的大脑了。
以上是理论,要看一首歌是否是工业之音,最关键要看它是否给你一种空旷、阴郁、拥有教条秩序的工厂车间氛围以及一种冰冷、坚硬、富含沉重压力的机械工具质感;工业音乐所联想的画面一定要是不含色调的。
四.思想表达工业分子是激进又不乏深刻的,它除了受朋克思潮影响外,还存在一些原始灵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William S.Burroughs(威廉·巴勒斯)、Brion Gysin(布里昂·基辛)这些音响实验者。
他们在采样器和合成器产生之前便已经开始利用录音技术将一些日常谈话和声响拼贴成一些不同寻常的声音作品;像Sun Ra这样的前卫“爵士”艺术家;一些受过良好古典音乐训练的、无法归类的实验艺术家,像三四十年代的Edgard Varese(艾德加·瓦雷斯)、六十年代的Holger Czukay(霍尔格·丘凯)。
Edgard Varese创作了第一部全部使用打击乐的知名的“西方”音乐片断,他所受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前卫的“机器音乐”的启发。
其他一些类似的著名的作曲家还包括John Cage(约翰·凯奇)、Phillip Glass(菲力浦·格拉斯)以及后来的Brian Eno(布莱恩·伊诺);六十年代“迷幻”摇滚的大量兴起,这是实验主义数量上的顶峰,比如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早期的实验派作品、Jefferson Airplane(杰弗逊飞机)的《After Bathing At Baxter》等等。
而工业思想最有代表性的乐队还要数Throbbing Gristle。
他们的音乐是很难描述的,因为他们在传统音乐技能上的修养积累实在是有限,他们音乐存在的根基是建立在观念之上的,它包括了Burroughs与Gysin的拷贝/粘贴式的音响实验,Kraftwerk式的电子胡闹和Can以及其它德国实验团体的“条顿节奏”,并在紧张度和可听性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些由巨大的冲击波构成,有些却显得十分压抑。
别人有时会把这种怪异色彩理解为一种有趣的幽默,但乐队主唱P-Orridge却认为这是自己哲学使命感的表现——他要打碎罩在社会表面上的那层玫瑰色玻璃,将生活严酷的真实性呈现出来,以娱乐我们的形式达到震惊我们的目的。
Throbbing Gristle认为他们不是演员而是社会活动家。
所以,他们甚至将他们的工作内容,即MUSIC改称为MUZAK,以体现其意识主导的作用。
乐队的支持者、乐手及朋友Monte Cazazza将Throbbing Gristle的音乐称为“为工业的人们所做的工业的音乐”,这启发了Throbbing Gristle,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Industrial Records”(工业唱片),从此,那些与Throbbing Gristle的哲学观和创意不谋而合、使用大量电子设备制造的音乐开始被称为“工业”音乐。
Throbbing Gristle在这个“工业唱片”里的作为看来有些蹊跷:他们在自己的专辑上滥用标志并且杜撰一些荒唐的社会团体名称,比如“反社会不安全部”之类的东西,同时在专辑中堂而皇之地刊出他们身穿军装或其它制服的照片,当然还有感觉上更恐怖或淫秽的东西。
不过,Throbbing Gristle将视觉影像的重要性提到了与音乐同等的地位的这一良苦用心而今已成为了一项“工业传统”。
五.工业音乐的分化第一类,早期的工业表演和早期的电子噪音,包括工业金属出现之前的工业摇滚,总称为人们常说的“工业噪音”;第二类,就是工业金属,包括工业底蕴的乐队于80年代末受重金属浪潮影响而产生的音乐和当时重金属乐队受工业运动冲击的转型之作第三类,进入新世纪之后,原先的工业音乐已经告别主流,但是工业风潮并没有消散,作为其他形式音乐的附属品而发扬光大。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