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戏 戏曲剧种。
流行于福建省晋江专区、龙溪专区、厦门市和台湾省的闽南语系地区。
历史悠久,是宋、元南戏的一个支派。
有大、小梨园之分。
大梨园又有上路和下南两个流派。
三种艺术流派都有自己的“十八棚头”(即十八个主要剧目)和艺术风格特色。
上路较多地保留了宋、元南戏剧目和形式特点,如《王魁》、《赵贞女》、《朱文走鬼》等,内容以表现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居多,表演风格较为古朴。
下南剧目多为明代传奇,如《苏秦》、《刘大本》、《郑元和》等,内容以讽刺和暴露封建社会人情冷暖居多,也有部分公服戏(袍带戏)。
表演风格明快、利落。
小梨园又称七子班,剧目多属男女爱情与悲欢离合题材,如《陈三五娘》、《吕蒙正》、《朱弃》等,载歌载舞,典雅精美。
唱腔为曲牌体,以福建南曲中的“曲”为主要唱腔,来源于各种古老乐曲(如大曲、佛曲),并吸收部分民歌小调以及其它戏曲腔调(如昆腔、弋阳腔)。
为适应戏剧情节与表演动作的需要,常以变换节拍、节奏、改变曲调、改变曲牌结构、插入说白及丝弦曲牌等手法将南曲唱腔加以处理运用。
在长期发展中,各流派按剧目内容、人物性格及性别的不同,各有其专用曲牌,唱腔也各具风格。
“上路”唱腔较为刚劲、淳朴,如《王魁》(见谱例一); 下南唱腔较为明快、粗犷,如《郑元和》(见谱例二);小梨园唱腔较为优美、缠绵,如《陈三五娘》(见谱例三)。
各行当均用本嗓,质朴自然,而在音色上有所区分。
对气息的运用和吐字收音非常讲究。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
其中,帮腔又有和声(或称“赞声”,为加强情绪,代替演员齐唱曲牌中某些句子)、回声(帮唱曲牌中的重句,或与演员对答)及琏尾(为陪衬演员表演动作,增强气氛,刻划人物,帮唱曲牌末附有“唠
上一篇:莆仙戏(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下一篇: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