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剧 戏曲剧种。
又名福州戏。
流行于福建福州方言语系地区。
由明末至清代中叶(约公元1628—1820年)的“儒林”、“江湖”、“平讲”吸收外来的徽剧、京剧之长而逐渐形成。
主要剧目有《紫玉钗》、《荔枝换绛桃》等。
属曲牌体剧种。
包括四种腔调。
(l)江湖。
由长乐、福清一带的民歌和闽南传来的傀儡戏腔调融合变化而成。
高亢朴实,旋律与语言结合紧密。
唱词通俗、口语化。
有江湖调、江湖叠、梆子叠、柴牌叠等多种腔调,已有板腔化的倾向。
(2)洋歌,或作飏歌。
主要源于江西传来的傀儡戏曲牌,曲尾均有帮和。
如[鳌头金桂] 、[锁南枝] 、[香罗带]、[太师引] 等。
还有来自浙江“江浙女唱班”所唱的小调,如纱窗外、看相、银纽丝等,逐渐地方化后,成为闽剧常用曲牌。
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曲牌结构包括引子(散板)、正曲(中板)、结尾(稍慢)三部分。
(3)逗腔。
包括急板、倒板、急板叠、叠牌、宽板、宽板吟、宽板叠、观容、观容吟、泪透、自掏岭、板下壮、水过浪等板腔。
具有端庄严肃、低沉哀怨的特点,多用于正剧和悲剧的抒情叙述场面。
在急板、宽板中,句尾常有后台帮腔,称为掏岭。
过去由司鼓和司锣者担任,后以唢呐吹奏代替。
上句帮腔称岭上韵,下句帮腔称岭下韵。
凡有掏岭者,均以岭下韵接介头结束,而不以岭上韵结束。
掏岭有转调和不转调两种。
转调的一般转入上五度调。
(4)小调及其他。
有来源于京剧的二黄、反二黄和由昆曲曲牌演变的琵琶怨、西湖亭、新茶花等。
还有吸收自外来的小调,如更打、茉莉花、小小鱼儿等。
器乐由介头、哗牌、琴串组成。
介头即锣鼓点,文场介头较有地方特色。
武场介头多取自京剧,稍有变化。
哗牌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曲牌,常衬以板鼓、战鼓、小锣、小钹、大锣等打击乐,有[急三枪] 、[风入松] 、[黄龙滚] 等。
琴串是以丝竹乐器主奏的器乐牌子,多衬以板鼓、尺板、小锣点子,常作文场伴奏,有梆子串、火石榴、一枝花、四合如意、八岔等。
闽剧乐队俗称后合,分硬爿(pān)、软爿两部分:硬爿即打击乐,乐器与京剧大同小异。
软爿即丝竹乐,特性乐器是椰胡和头管,还有二胡、京胡、三弦、月琴、笛子、大唢呐、小唢呐等。
传统乐队由七人组成,俗称“七条椅”,每人掌握几种乐器。
上一篇:梨园戏(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下一篇:傩戏(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