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腔 戏曲声腔、剧种。
原称昆山腔,简称昆腔,又称昆曲或昆剧。
最初是昆山(今属江苏省)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
元代至正(公元1341—1368年)间的顾坚,即以擅唱此调得名。
明初已有昆山腔之称。
嘉靖、隆庆(公元1522—1572年)年间,流寓太仓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吸收弋阳、海盐诸腔的音乐和北曲唱法,与过云适、张梅谷、谢林泉、张野塘等人共同研究,改创了新的昆腔。
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鼓板及锣等。
改革后的昆腔,宛转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
成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
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洗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万历(公元1573—1620年)以来,昆腔很快扩展到江苏、浙江各处。
后由士大夫带入北京,成为玉熙宫大戏之一(见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卷一)。
昆腔在舞台艺术上继承发展了宋、元以来的古典戏曲遗产,创造了完整的表演体系。
昆腔剧本文学性强,音乐与表演艺术传统丰富,数百年来对许多地方剧种有广泛深厚的影响。
有的和当地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如北方的北昆、京昆;南方的苏昆、湘昆、川昆、永(嘉)昆、宁(波)昆等,形成昆山腔声腔系统。
清代后期,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而昆腔却由于剧本的内容和形式脱离群众,艺术上趋于僵化,逐渐走向衰落。
但在京剧、川剧、湘剧、赣剧、婆剧、晋剧等剧种中,仍保存若干昆腔剧目和较多的曲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恢复南昆、北昆、湘昆、永昆、宁昆等专业演出单位,有计划地培养新人,进行艺术改革,使昆腔获得新的生命。
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游园·惊梦》、《思凡》、《山门》、《夜奔》、《水斗·断桥》、《痴梦》、《醉写》、《刀会》等单折。
整理改编的有:《十五贯》、《墙头马上》。
新编历史剧有:《文成公主》、《蔡文姬》、《李慧娘》。
现代剧有《红霞》等。
上一篇:苏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下一篇:沪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