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式呈示部的任务,就是将整个乐曲最主要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即两个对比鲜明的音乐主题,进行最初的呈示。
因而,由这两个主题各自构成的主部与副部,就是呈示部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相对而言,连接部与结束部则处于辅助地位。
在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部所呈示的音乐即主部主题,也有称作“第一主题”、“正题”的;副部所呈示的音乐即副部主题,也有称作“第二主题”、“副题”的。
这两个主题形成的段落是构成奏鸣曲式的基础,也是乐思发展的主要依据。
典型的奏鸣曲式最突出的特点,也正是在其第一大部分(呈示部)中,有着这样两个对比鲜明的音乐题。
以前谈到,在欣赏奏鸣曲式作品时,首先要识别并熟悉两个主题的音调特征。
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注意两个主题是如何形成对比的。
它们之间的对比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结构及规模、音乐性格、速度、调性等都有鲜明的体现。
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对比,是奏鸣曲式具有戏剧性展开功能的重要基础。
以下我们从四个方面谈谈主部副部主题间的对比。
(一)主题结构及规模方面的对比 一般来讲,典型的奏鸣曲式,其呈示部中,主部的结构规模大都小于副部。
在结构上,主部主题常由典型的动机发展而成,并具有易于展开的性质及不方整、不平衡的特点。
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的“命运”动机,即是由四个音符构成,整个主部主题就是由此发展而来。
与主部主题不同,副部主题大多具有“歌调性”,其特征常常是歌唱性、抒情性的,结构上也往往表现为比较对称。
(二)主题性格方面的对比 很多奏鸣曲式作品的呈示部中,作曲甲运用了音乐主题之间的性格对比,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并为它们进行戏剧性结合与发展作靠充分的准备。
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在性格方面的对比,其类型与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 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b小调)是惊悸不安的性格,副部主题(D大调)则是非常优美的如歌的旋律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b小调)是惶惑不定的歌谣性格,副部主题(G大调)则是优雅的舞曲 在以奏鸣曲式写成的古典及近代音乐作品的呈示部中,正题与副题的对比都是不同程度存在的。
在早期的古典作品里,这种主题性格方面的对比表现的还不太明显。
有时,其正题与副题甚至完全用同一曲调写成,只是正题在主调上出现、副题在属调上出现,副题仅是正题的移调而已。
也就是说,正题与副题间只强调了调性的对比,而性格上的对比是极其微弱的。
如海顿的《D大调第104交响曲》,其正题与副题就是同一个曲调,副题仅仅是正题的移调:从D大调移到A大调。
随着历史的推移,奏鸣曲式呈示部中正题性格的对比得到了加强。
到贝多芬及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这种对比就更为鲜明了。
一般来讲,愈是在近代的音乐作品里,这种音乐主题性格的对比就愈强烈。
(三)主题速度方面的对比 在古典时期与前期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呈示部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通常采用相同的速度标记,即两个主题是建立在同一脉动基础之上,速度本身并未产生对比。
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更多是在节奏或音符时值上发生变化,这样就在听觉上产生二者速度不一的感觉。
例如,在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中,主部主题由三短一长的动机构成,其基本单位是八分音符(谱例3a);副部主题则是以四分音符为基本单位(谱例3b)。
虽然它们的速度标记是一样的,但由于采用了不同时值的音符作为基本单位,就感觉主部主题活跃、紧凑,副部主题抒情、缓和。
上一篇:曲式调性布局常用名词
下一篇:奏鸣曲式呈示部连接部与结束部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