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一位胡友在“赵寒阳文化艺术中心”向赵老师的提问: 赵教授的揉弦听起来声音特别美,看上去也特别舒服,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我为练好揉弦也曾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可就是收效甚微。
我在一些二胡的网站上也看过不少关于如何练好揉弦的贴子,我也试着用分解动作(从慢开始做手掌上提、下摆、上提、下摆,手指靠近指尖的关节做一曲一伸、一曲一伸的动作,频率约为一秒钟两次,再快动作就乱了。
我也试着在手上练习(把右手背当作琴弦),在手上揉感觉还行,可只要在二胡上的真正琴弦上就揉不起来了。
我周围也有许多拉二胡的朋友,可是揉弦揉得好的几乎是没有。
难道揉弦就真的这么难练吗? 很想知道赵哥一开始是如何练习揉弦的啊!听说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天生就会;第二种人是后天练了以后才会;第三种人是怎么练也练不会。
我显然不是第一种人,但很希望能成为第二种人,可我越来越觉得我可能是属于第三种人啦!很郁闷啊!赵哥是不是属于第一种人呢?至少您也是第二种人。
您在学习揉弦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我这样的问题吗?要想基本上掌握揉弦这一技术,大概需要练上多少年呢? 我仍有练好揉弦的愿望和决心,并也为此花了大量的时间。
可显然我还不知道和没有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所以进步几乎没有。
我想,象我这种情况的胡友一定也不在少数。
(功夫下得不少,可收获不大) 很希望赵哥能祥细谈谈您是如何练习揉弦的,也希望各位胡友谈谈自己的练习体会。
我还特别希望版主能组织胡友来个关于如何练好揉弦的专题大讨论。
大家都来谈谈自己是如何练习揉弦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有哪些失败的教训。
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这些想练好揉弦但又不知道正确方法的胡友们道声:谢谢啦!! 赵老师回复: 揉弦是演奏者内心乐感的一种自然流露,在演奏时,揉弦都是下意识的动作,没有人想着动作去揉弦的,而是要想着声音去揉弦。
下面我将揉弦的基本方法论述一下,在运用时还是要求自然、多变,一定要变成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才行。
二胡音乐之所以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音圆润、甜美、悦耳动听,近似于人声,能充分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这和演奏时运用揉弦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
揉弦是利用左手的动作使弦的长度(一长一短)或张力(一松一紧)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发出近似于人声颤动的音波。
揉弦是左手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二胡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它还是一个演奏家独特风格的具体体现。
揉弦在二胡发展的早期称为“吟”,幅度较大的揉弦称为“大吟”。
但随着二胡事业的飞速发展,揉弦的变化越来越复杂,很难用一种符号来概括,在乐谱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乐曲所有的揉弦都用符号标出来。
因此,揉弦的符号就逐渐废弃不用,而由演奏者来作艺术上的处理了。
揉弦的种类很多,凡是利用琴弦长度或张力持续变化产生音波的方法都可以叫做揉弦,常用的有滚揉、压揉、滑揉、抠揉等等。
滚揉是最基本的揉弦技法,它是以手掌的上下摆动,带动手指第一关节作屈伸运动,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匀地滚动,来改变弦长产生音波的一种揉弦方法。
滚揉是由两个动作过程来组成的,第一个过程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关节伸直,以指面触弦,此时发出比音准基线略低的音;第二个过程是:手掌下摆,使手指第一关节弯曲,触弦点滚至指尖部位,此时发出比音准基线略高的音。
这两个过程循环往复,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匀地滚动,从而发出围绕音准基线上下波动的揉弦音。
在滚揉时,动作的主动点应该放在手背部位,手掌只可上下运动,而不可里外煽动。
手腕是动作的一个“轴”,因此腕部千万不可僵硬。
运动中小臂被动地微微上下摆动是正常的,但有的演奏者却用小臂来带动手运动,这就使滚揉动作的从属关系颠倒了,会造成动作僵硬、发音笨拙等不良倾向。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滚揉的音波一定要围绕音准基线上下等幅地均匀波动。
滚揉的音波总是从音准基线先向下波动,然后再经过音准基线向上波动,如此循环。
因此,它的第一个动作一定是手掌上提,而不能是相反。
滚揉是借鉴西洋弦乐器的揉弦技法而来的,它发音优美、流畅,揉弦的频率和幅度易于调整,是演奏歌唱性旋律首选的揉弦方法。
在纯粹运用滚揉技法时,手指的触弦不可过重,而且腕部可稍稍抬高,以增加手指的活动余地。
一指和二指因弯曲度较大,所以滚起来比较轻松、自如。
三指的弯曲度就小得多了,尤其在二、三指呈全音指距关系的时候,常会感到手指缺乏滚动所必要的活动余地。
四指本来就是伸直按弦的,它的第一关节没有弯曲的余地,因此滚揉对于四指来说是不适宜的。
此外,滚揉虽然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特点,但它在揉弦音波的深度和力度上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乐曲的需要,那么怎样来弥补这些缺憾呢?这就要讲到揉弦的第二种方法—压揉。
压揉是利用手掌的上下摆动,带动手指对琴弦产生轻重不同的压力,来改变弦张力而发出音波的一种揉弦方法。
在压揉时,手指的按弦音位应该略低于音准基线,它的第一个动作和滚揉相反,是手掌下摆,带动手指对弦压力加大,使发音从略低的音经过音准基线至略高的音;第二个动作是手掌复原,手指对弦压力减小,使发音经过音准基线回落到略低的音。
在压揉时,左手的动作和滚揉是相似的,所不同的只是手指的第一关节没有屈伸运动,指尖也不在弦上滚动,手掌上下摆动的力量均化作手指的压力作用于琴弦。
纯粹的压揉发音较为紧张,力度较大,有一定的深度,但缺乏滚揉的优美和流畅。
因此,在实际演奏中,除了乐曲的特殊需要外,常将压揉和滚揉结合起来使用。
因为在演奏方法上,这两种揉弦都是以手掌上下摆动来带动手指运动的,所以在动作上并没有矛盾。
我们以压、滚成份相等的揉弦为例:手指按音准基线,第一个动作,手掌上提,手指第一关节伸直,触弦点滚至指面部位,手指对弦没有加压,此时发出比音准基线略低的音;第二个动作,手掌下摆,手指第一关节弯曲,在触弦点滚至指尖部位的同时增加对弦的压力,发出比音准基线略高的音;然后在回复第一个动作时撤去对弦的压力,如此循环往复。
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压、滚的成份是可以随意调配的,只需在揉弦时加大压力、减少滚动或加大滚动、减少压力即可。
这两种不同性质揉弦的结合,再加上力度、频率、幅度、情绪等等的变化,就为我们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揉弦世界。
空弦音一般不需揉弦,如因乐曲需要时,可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①以三指按在琴杆上做揉弦动作,使琴弦张力微微发生变化来产生音波;②一指按在千斤上作滚揉,同时稍稍加压来产生音波;③一指按在千斤以上部位,微微在压弦,用改变琴弦的张力来产生音波。
但空弦的揉弦音波一般只有音准基线上方的波动,而不易有音准基线下方的波动,因此容易引起音准偏高。
解决的办法是:将琴杆微微向右偏斜,即可使空弦音略低一些,这样再加上揉弦动作,音准就正常了。
除了以上所说的改变弦长的滚揉,和改变弦张力的压揉这两种常规的揉弦方法以外,还有改变弦长的滑揉和改变弦张力的抠揉这两种特殊的揉弦方法。
滑揉本是坠胡所特有的揉弦方法,它是以手指在琴弦上围绕音准基线上下滑动,来改变弦长产生音波的一种技法,其符号是“﹋﹋”。
滑揉又分小滑揉和大滑揉两种。
小滑揉在演奏方法上与滚揉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也是以手掌的上下摆动来带动手指运动的,与滚揉不同的是:手指的第一关节不作屈伸运动,而是手指弯曲,以指尖触弦,甚至可以用指甲触弦,在手掌上提时,手指随之向上滑过音准基线,发出略低的音;当手掌下摆时,手指同时向下滑动,发出略高的音,如此循环往复。
滑揉是纯粹改变弦长的揉弦方法,因此,在演奏时手指触弦要轻,尽量使对弦压力保持平衡,不要有任何变化,否则将会失去滑揉特有的风味。
大滑揉也称悬腕滑揉,顾名思义要将手臂稍稍抬高,使手腕悬起,手指呈居高临下之态,用指尖触弦,虎口要松开,以手臂大幅度的上下摆动来带动左手在琴杆上作整体滑动;手指在弦上滑动的幅度较大,一般都在围绕音准基线上下小二度以上。
这种滑揉在河南、山东风格的乐曲中用得较多。
抠揉是用手指的抓力来改变琴弦张力产生音波的一种揉弦方法,它的发音很紧张,类似哭泣的声音,因此多用在悲痛情绪的乐曲中,如:《江河水》等。
在运用抠揉时,手指的音位要略低于音准基线,手掌没有上下摆动,纯粹利用握力一抓一放,循环往复,使琴弦张力持续变化而产生音波。
为了使手指抓弦更有力,可以将左手腕微微塌下,以手掌抵住琴杆,形成与手指相对的一个反作用力,或几个手指都按在弦上,特别是三指和四指,由于本身力量较为薄弱,更应采取上述的方法来加大握力。
抠揉是一种特殊效果的揉弦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影响乐曲正常的演奏效果。
还有一种压滚揉,它是吸收了板胡的演奏特点而形成的,常用在陕北风格的乐曲中,如:《红军回来了》、《陕北抒怀》等。
压滚揉是将三个手指(一般是二、三、四指)的指尖并成一个平面,手腕微微塌下,以掌根抵住琴杆,于腕力的带动之下,三个手指联合运动,在弦上大幅度地连滚带压,使音高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极富陕北风味。
这也是一种特殊效果的揉弦方法,平时极少运用。
揉弦应该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来变化地运用,这种变化大约有以下五个方面:①频率的变化,即每一单位揉弦次数的变化,可产生慢揉、中揉和快揉等等;②幅度的变化,即音波上下颤动大小的变化,可产生轻揉、重揉等等。
一般来讲,低音区的揉弦频率可适当放慢,幅度可适当大一些,高音区的揉弦频率应适当加快,同时幅度要适当小一些;音符时值短的揉弦频率可稍快,幅度稍小,音符时值长的揉弦频率可稍慢,幅度稍大;乐曲速度快的揉弦频率也快,乐曲速度慢的揉弦频率也相对稍慢;音乐力度强、音色浓厚、情绪较为激烈的段落,揉弦频率快,幅度也大,音乐力度弱、音色清淡、较为抒情的段落,揉弦频率要相对稍慢,幅度也小。
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情况,音乐是千变万化的,在运用时,还需要演奏者根据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来做出具体的处理。
③滚压成份的变化,即滚揉和压揉在揉弦中所占比例的不同调配,可在揉弦的深度、情绪、流畅性等方面形成对比;④揉与不揉、迟到揉(即一个长音开始时不揉,稍迟一点才慢慢地加进揉弦)与终止揉(和迟到揉相反,在一个长音上开始时揉弦,然后慢慢地停下来,末尾不揉弦,多用在乐曲的结束音上)的变化;⑤常规揉弦与特殊揉弦(如:抠揉、压滚揉等)的变化。
揉弦除了使二胡的演奏效果更加动人以外,它还是演奏家保证音准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音准是演奏者通过自身敏锐的听觉,在他人尚未察觉时,运用揉弦及时地纠正指位误差的。
但初学者常常会有因揉弦反而弄得音不准的情况,其重要的原因是揉弦的音波上下不等幅,或是向上波动大,向下波动小,或情况相反,而欣赏者的听觉总是以音波的中心线作为音准基线的,这样就等于挪动了音准基线,因而造成音不准的弊病。
揉弦在二胡演奏中常带有个人的爱好,如:有人习惯揉弦深沉些;有人习惯揉弦优美些;有人揉弦比较激动;有人揉弦善于变化,等等。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演奏家的独特风格,使人一下就能听出是谁的演奏。
但不论是体现什么风格,揉弦最重要的原则是运用得当、分寸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二胡的演奏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二胡演奏者在揉弦方面容易出现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滚揉时动作紧张、僵硬,各部位的配合不协调,主要表现在①手臂动作太大,甚至过于主动运动;②腕部不松弛,没有起到“轴”的作用;③手指僵持,第一关节不能自如地作屈伸运动;④手掌里外煽动,⑤用指力过多地抠弦,等等。
在初学揉弦时,可先以左手在桌面上练习“小鸡啄米”的动作,熟练后再持琴,将动作过程分开来训练,边练边数“一、二、一、二、……”,数“一”时,做滚揉的第一个动作过程;数“二”时,做第二个动作过程,如此反复练习,至动作正确、操作熟练后再将动作过程连起来练习,直到运用自如,方能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为了在滚揉时手指运动更为灵活,可尽量少用保留指,以减少手指间的互相牵制。
二、揉弦时虎口移动,影响了音准的稳定性,(大滑揉除外)。
虎口是揉弦动作的支点,一定要保持稳定。
三、揉弦与音准的关系把握得不好,或是因揉弦影响音准,或是不能运用揉弦纠正指位的误差,等等。
这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揉弦方法以外,还要在敏锐的音准听觉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解决。
四、滑揉时动作不松弛,或滑动中音准基线掌握得不好,影响了音准;或滑动的幅度不恰当;或滑动过程时快时慢,频率不均匀等等,从而表现不出滑揉应有的效果。
五、压揉时带有过多的抠弦成份,致使发音紧张,影响了旋律的通畅性。
压揉和抠揉虽然都是以改变琴弦张力来产生音波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揉弦,在方法和发音上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要严格地加以区别,和恰当地运用。
六、揉弦手法贫乏,缺乏变化。
在乐曲中,并不是逢音必揉,千篇一律。
揉弦作为二胡的一种表现手段,一定要为音乐内容服务。
音乐是如此地丰富,揉弦也必定是千变万化。
因此,从学会一种技巧的演奏方法,到用好它,中间还需要一段很长的磨练过程。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