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是我的原创,首发于某导购评测平台(,我觉得对坛友会有帮助,所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选琴有帮助。
我用了Martin DRS2这把吉他已经一年了,经常拿来录伴奏,干活最常用的就是这把琴。
最近心血来潮,用这把吉他录了一些视频,最近刚刚处理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在选择吉他时能帮到各位朋友,让大家少走弯路。
先来说说我的弹琴经历。
我弹吉他已经十多年了。
我在大学的时候组过一个乐队,大大小小的木吉他、电吉他折腾过好几十把,从几百元到一万多的价位都有。
我的经验基本来自于对这些琴的体验,不能说全面,但至少是比较客观的。
这里说几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吉他。
先从最早时期的开始:我的第一把吉他是07年从本地的一家小琴行买的,花了五百多大洋。
我还记得买这把琴的时候,还报了个吉他班。
其实很难承认,我刚学吉他时用这样的琴。
这把琴陪我度过了最初的半年,自从换了新琴以后,再也没有用过。
虽然现在这把琴还在家里放着,但是早就被丢到仓库里,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它了。
切记千万不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使用啊,会让你感到挫败感十足,会让你万念俱灰,让你为弹吉他这件事感到后悔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土摇吉他手,接下来的选择是录音之王RD-05,跟上面那把玩具比起来,这把琴至少是正常的实木吉他。
反正当时我用这个的时间还挺长,大概用了三年多。
直到现在,这把琴还挂在我家墙上,距离买来已经八九年了,还可以正常工作。
这把琴的弦距很低,稳定性特别好,而且还带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拾音器。
音色嘛…不做评价。
至少这把初级价位的琴质量不错,让我学会了《老鼠爱大米》《QQ爱》等世界名曲——往事嘛总是很不堪回首的……这里把这五把琴放在一起来说。
这五把琴我都在大学里用过很长一段时间。
同为1000-2000价位,这几把吉他其实都是新手不错的选择。
因为都是单板,而且都有不错的做工和手感。
性价比高,作为练习使用都是游刃有余。
音色方面各有所长,雅马哈FG比较均衡,泰玛适合指弹,鸽子的音色和其他的比起来有些特别,那种木材震动的感觉会比较少一点。
如果选鸽子的琴,建议至少去琴行现场试弹一下。
总体来说。
这五把琴基本是怎么选都不会出错的选择。
从这个价位开始的琴,已经属于”专业现场可用“的范围了。
关于泰勒214ce的争议,网上不计其数,但从我个人感觉来看,这把琴还是非常不错的,我的泰勒214ce是日落色版本,颜值高,拾音器素质很不错,原声清亮又现代,有自己的特色。
虽然是面单,甚至比其他国产的全单音色还要好。
很多全单配置啥不错,音色手感也可以,但是论音色有特点,那还是干不过泰勒。
如果你希望原声不错,有点小演出需要对付,214挺合适的。
Gibson J45 一把很传奇的琴,是Gibson最早开始生产的吉他,在一战之前就有了。
。
这把琴的优点一大堆,扫弦音色特别整齐,音色复古有韵味,低音扎实,缺点是个人以为不插电扫弦时高音发闷,有点像蒙在棉被里,声音打不开的感觉。
虽然全世界各路吉他手都说这把吉他琴经典,可是我觉得有点名不副实。
我更喜欢声音比较均衡的琴。
嗯,一定是我耳朵的问题。
还有一些其他的琴也用过,卡马、星辰、圣马可等等,印象不深,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这是最开始买吉他最容易入坑的原因。
在中高端吉他领域,马丁和泰勒是全世界范围内,没什么争议的带头人。
从品牌影响力,销量,款式覆盖的范围来看,一直以来都很强。
如果想要避免被坑,不花时间研究就买到好吉他,准备一个合适的价(qian)位(bao),闭着眼睛随便买这两家的就可以了。
这两家都是非常重视科技的,现在量产的琴都是高度自动化制作,所以品质稳定。
特别是泰勒,一直是吉他科技的积极推动者。
泰勒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可以做到今天的市场影响力,我想主要还是靠创新和科技,确实它的琴从初级到顶级,几乎都是一样的手感,工艺很一致,也很少有毛病,这一点可以说很厚道。
而马丁历史是久得可怕,而且近些年也是大量用科技,虽然中端琴的做工不算细,但也是稳定可靠那种。
在目前在Martin的常规型号里来说,这把马丁DRS2算是最低端的全单了,为了降低价格,这把琴不可避免地有各种削减成本的做法,比如降低木材质量,削减人工费用等。
通过这一点你也可以猜到,他的产地是墨西哥…… 不管如何,综合说说我对这琴的印象。
目前这把琴国内的价格是6200-7200,由于我长期生活在美国,所以是在当地的一家小琴行买的,价格是$799。
算是在全单吉他里面最便宜的款式了。
虽然比不上一万以上的马丁款,但如果自己在家练习不演出或者录音,说实话区别不算太大。
然而,很多人买了这款吉他,内心是期望它有和martin D28一样的声音表现的,最终由于音色的区别而失望。
所以,没有过高的期待,就没有使用的情感伤害。
我自己觉得,马丁DRS2和D28如果只是在家里练习,不演出和录音的话,说实话区别真的不太大。
外观的做工很精细,基本无毛病可挑剔。
手感方面,为了扫弦方便,我把它调成了稍高一点的弦距。
我尝试过调节琴颈调到很低的位置,也不会打品,但音色的饱满度会打折扣。
所以这里我还是建议大家保持一定弦距,一能练习更好的按弦力度,二能保证琴的声音能释放出来。
很多人觉得马丁的琴不好弹,因为琴弦太硬很难驱动,其实说得没错。
马丁是个既烧钱,又烧设备的乐器,还能锻炼技术(特别是右手)。
很多人觉得买了马丁以后弹不动,声音发闷,一定要大力弹才好听。
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一把难驱动的琴动态会更大,能承受更大的演奏力度。
一个能掌握动态细节,驾驭马丁的演奏者,和不能驾驭的演奏者,演奏出的音色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好驱动的琴在动态强时穿透力会更强,声音会更稳,不怎么发飘。
这有点像是修仙小说里的史诗级武器,在拥有强大内功的人手里就是宝物,在菜鸟手里就很难发挥出全部的功力。
这个型号的马丁面板有云杉和沙比利可供选择,云杉的音色偏亮,沙比利的音色偏暖,没有特别的好坏一说,纯看个人选择。
木材风干得很好,所以整把琴重量很轻。
从正面的木纹来看,我的这把是质量还不错的实木云杉。
做工细致的音孔和装饰,吉他的木纹清晰地延伸到吉他内部。
值得一提的是,这把琴的拾音器和普通的安装方式有点不同,这把琴的拾音器安装在音孔下方,视觉上非常简洁优雅,有两个小型旋钮可以调节音量(volume)和音色(Tone)。
拾音器用的是Fishman的标准款,现场演出使用不错,录音方面和一万以上的琴还是略微有差距。
在音频测试方面,我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内容测试,分别是单独扫弦、分解和弦、指弹时的声音表现,另外测试了这把吉他在整个乐队中录音时的表现。
吉他弦用的是新换的Martin Acoustic(012)系列的琴弦,所有的吉他部分都没有经过后期处理。
除了独立的测试以外,一把木吉他在整首歌里面的融合度也是很重要的。
我重新编了一个demo,歌曲是宋冬野的《莉莉安》,测试一下这把吉他在录音时整首歌的融合度。
使用的器材和参数如下:在低价位的吉他中,基本没有厂商能兼顾到音色、做工、手感等等各种因素。
首先要明白,这个价位的吉他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
所以选择对某些因素要放弃,而有一些方面是底线,绝对不能让步。
对初学者来说,底线就是手感。
第一把吉他可以声音不好听,也可以颜值低,但要保证你的学琴之路能延续下去。
我估计死在“怕手痛”这点上的初学者,连起来已经可以绕地球一圈。
所以保证手感是底线,绝对不能让步。
那什么东西会影响一把琴的手感呢?琴弦高度、琴颈厚度、指板宽度等等,而其中琴弦高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如果琴弦和指板之间的距离过高,那你按弦的时候就会很吃力,从而出现“怎么按都不响”的情况,所谓的“拉弓箭”就是这样来的。
像图中这种高度已经超出常人可以按压的范围了,算是属于世界奇观的一种…那怎么样才能知道琴弦高度是不是合适呢?通常合适的高度是:1品在1mm左右,12品在2.5-3mm左右。
你可以和我一样用游标卡尺来测量,也可以去找一个“吉他测量尺”,万能的马爸爸家有卖。
当然,拿着尺子去琴行是一件很奇葩的事,记得跟琴行老板客气点儿,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
表达出买琴的诚意,即使真的不买,老板也不会真的为难你。
这款琴身上也很好的继承了Martin家族的低音优良传统 低音很丰满 可以说现场听起来很过瘾。
美中不足的是在低音的衬托下,高音会显的绵软无力一些,用来做指弹的话,表现力没有同价位的其他琴好。
总的来说,如果你对Martin有情结,又想要一把全单的琴,同时预算不多,那这款琴可以算是你的不二选择了。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