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本名查良镛,出身浙江海宁望族查家,13岁离乡,出外求学,24岁前往香港,创办明报、以武侠扬名。
少小离家,先生对故乡的思念相伴一生,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嘉兴海宁的踪迹,而自1992年起,金庸又多次回到故乡,并表达愿回乡归老之念。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海宁袁花镇查氏祖居之地,寻找金庸先生留下的印记。
杭州往东驱车70余公里,即金庸出生地海宁袁花镇新袁村,村中规模最大的仿清式建筑即为金庸旧居所在。
资料记载,金庸(查良镛)先祖于元时迁居此地,置地造房。
由于年久失修,1998年由海宁市政府拨款修缮,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金庸逝世后,旧居成为人们的缅怀之地。
10月31日和11月1日,人群包围了这不大的庭院,现场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从10月31日开始,金庸旧居来访的人数就已大大超过了过去一周的参观人数。
在人群中,记者看见有来自毛里求斯的博士留学生,因为学习汉语初读金庸小说就开始着迷,专程与同学赶来参观缅怀;有一对临镇的夫妇,带着即将远行求学的外孙,因为外孙自小喜欢金庸先生小说,临走前来此,一是缅怀,同时也希望外孙牢记小说中仗剑天涯、心系天下的武侠精神。
“他普通话中夹杂着乡音,幽默谦和,平易近人。
”在金庸先生回故乡海宁探访时采访过他的《海宁日报》记者王超英说,金庸先生回到母校海宁宏达高中,80多岁却并不以长辈自居,“老先生80多岁,却说我是你们的大师兄,像个小孩子。
”居住在当地的金庸同族侄女查龙华告诉记者,金庸旧居原为查氏族人祖居的大屋,原有的建筑远比复建的面积广大,复建只是针对的澹远堂等主要建筑。
在旧居内部,记者看到诸多与金庸先生有关的物件和信息,包括其出生的房间,生平事迹,查家的传承等等。
查龙华老人表示,目前在袁花镇仍有金庸大量族人居住,包括金庸异母弟在内,“1948年先生前往香港,我父亲当时去上海送别,但我们这一辈见到他的机会比较少,印象不深。
”尽管金庸先生一生在海宁逗留时间有限,查氏的传承,故乡的记忆却在先生的小说和回忆中处处可见。
金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曾有如下描写,“陈家洛到得家门,忽然一呆,他祖居本名隅园,这时原匾已除,换上了一个新匾,写着安澜园三字,笔致圆柔,认得是乾隆御笔亲题。
旧居之旁,又盖着一大片新屋,亭台楼阁,不计其数。
心中一怔,跳进围墙。
一进去便见到一座亭子,亭中有块大石碑。
”记者在金庸旧居中看到,大门往里正厅名为“澹远厅”,一副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相传为清代康熙帝亲题,也彰显了查氏一时的兴旺。
这种皇帝题匾、题诗,在金庸旧居中随处可见,正是査氏家族曾亲身享受过的荣耀。
海宁当地金庸小说研究者袁斐对记者表示,在金庸小说中,对于旧时记忆演化来的情节比比皆是,其最出名的射雕三部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嘉兴、海宁等地名,除此之外,以家族、家人为原型的人物、事件也寄托了先生的回忆和思念。
比如,1938年,金庸先生母亲避战乱途中因病早逝,在《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生母名为“潮生”实际就是金庸自己母亲的名字。
陈家洛回乡的情况中有如下描写:“己牌时分已到达海宁城的西门安戌门。
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见景色依旧回忆儿时母亲几次携了他的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
望着大海,儿时旧事,一一涌上心来”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