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陈若克:战士、母亲、英雄
时间:2019-05-14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新华社济南1月1日电(记者萧海川)山东孟良崮烈士陵园里,有这样一座坟墓:青黑色的墓碑正面,遒劲的字体镌刻着“陈若克烈士之墓”;墓碑背后,是一方小小的坟茔。

22岁的陈若克与她未曾满月的孩子,已在沂蒙山长眠了77年。

陈若克,又名陈玉兰、陈雪明,祖籍广东顺德,1919年出生在上海。

她的家境并不宽裕——父亲是当地报馆的小职员,母亲是婢女出身的家庭妇女。

陈若克8岁时,曾在小学就读过一年半的时间。

因在学校寡言少语,被老师、同学喊做“小哑巴”。

随着父亲病故,陈若克不得不辍学,随母亲进工厂做工。

15岁的陈若克,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到工人夜校读书。

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她年纪轻轻便患上胃病、贫血、头痛、肺气肿等病痛。

然而,正是这艰苦的生活,锤炼了她的意志与品格,让她投身到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中。

面对工厂主、资本家,陈若克直陈道理、毫无惧色,让她在工人群体中小有名气。

1936年8月,陈若克加入中国。

随后,她辗转湖北、山西等地,并于1937年进入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其间,她不断汲取先进思想的养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执行委员等职务。

在革命工作中,陈若克收获了志同道合的爱人——随后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

如今,在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照片上,陈若克与丈夫朱瑞席地而坐,一同笑对镜头。

陈若克轻轻靠向朱瑞的右肩,嘴角眉梢里都洋溢着暖暖的笑意。

抗日烽火燃遍神州大地,每一份救亡图存的力量都显得弥足珍贵。

陈若克从事妇女工作时,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国会、识字班和姐妹剧团,唤醒广大妇女投身抗日事业。

她组织编写妇女刊物,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对当时山东妇女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941年深秋,日伪军大举进逼沂蒙山区。

11月7日,在突围作战中,怀有8个多月身孕的陈若克不幸被俘。

两天后,她在狱中产下一名婴儿。

但这并未引起敌寇丝毫的怜悯。

陈若克饱受身体上的摧残与精神上的折磨。

她的孩子更被敌人当成要挟她的资本。

日本人知道陈若克身体虚弱、无力喂养孩子,于是便把一瓶牛奶送进牢房,希望以此击垮她的精神防线。

陈若克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她毅然咬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哺育自己幼小的孩子。

恼羞成怒的日军最终举起了屠刀。

11月26日,陈若克母子二人惨死在侵略者的刺刀之下。

陈若克牺牲后,一位老乡把她们的遗体偷偷运回了沂蒙红嫂王换于家。

王换于变卖部分家产,购置了一大一小两口棺材,把她们隐蔽安葬在自家地里。

下葬那天,匆匆赶来的朱瑞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妻儿,悲痛万分。

今天,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在沂蒙红嫂纪念馆,陈若克的名字如雷贯耳,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松柏林下,山风萧萧。

陈若克墓的身后,是一眼望不尽的、像方阵列队般的无名烈士墓……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