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老乐迷,马东主持的“乐队的夏天”综艺节目,我一期不落地看完了。
面孔乐队,新裤子,痛仰,刺猬……它们都是在中国摇滚乐史上一再被提起的名字。
再次出现时恍若久历沧桑,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乐队的夏天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极少参加综艺节目。
毕竟摇滚乐圈相对小众,跟娱乐圈基本搭不上关系。
所以,他们能来,只有两个可能性:马东面子够大,尤其加上了张亚东这个圈内重磅人物之后。
乐手们也需要一个在公众前发声的机会。
毕竟,这年头无论资讯还是音乐,都加上了智能推荐模式,他们永远给你推荐口味一样的东西。
每个人都渐渐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如果乐手和创作者们不自己站到台前来,就太容易被大众遗忘了!那么,“乐队的夏天”能否创造一个属于乐队的夏天呢?或者直白点说:能否为乐队与摇滚乐带来一次复兴?张亚东老师我的观点是:不会。
但它至少会成为一个火种。
如果想要为摇滚乐与乐队带来一次复兴,仍需要再多添几把柴。
原因有两个: 一、这是一个大家都太忙的年代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多数都是口水歌与娱乐圈的烂俗作品。
大家知道这些歌没“营养”,但顺口,足够缓解一时疲惫。
而摇滚乐与乐队,与轻松愉快的口水歌相比,是不同的东西。
流行歌轻松,而摇滚乐往往沉重,或情绪复杂。
如果说流行歌是“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网络小说,摇滚乐就是杂文或豆瓣评论。
大家每天工作时间那么长,都996了!回到家之后,哪有时间去品评杂文呢? 二、音乐并非刚需,娱乐才是刚需! 乐队,即认真做音乐的队伍。
靠谱的乐队都拥有独立作词作曲演唱演奏的能力,与娱乐圈的小鲜肉们完全是两类人。
问题是,大众真的需要音乐吗? 大众需要食物,因此食物必定要翻新;大众需要衣服,因此衣服也必定要翻新。
假如大众需要音乐,那么他们听的音乐也必定要尝试许多新鲜的声音。
然而,并不是这样! 多数人听的音乐,都是一再循环的老歌。
或者,只是由音乐播放软件“智能”推荐的序列而已。
他们不会像对待美食或美衣服那样,去亲自寻找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
所以,大众不是真的需要音乐。
大众只是需要娱乐。
90年代的摇滚乐热潮能火起来,不是因为那一代人特别。
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渠道! 一旦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化,那么真正的音乐必然受冷落。
这毫无疑问。
音乐节摇旗呐喊的年轻人 那么。
摇滚乐,与乐队文化,何时才能复兴呢? 我的答案是:在于大学音乐氛围的进步。
每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摇滚乐组织与摇滚乐团体,让摇滚乐成为属于青年的“流行文化”。
因为大学生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渴望表达,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胜过轻松娱乐。
他们更容易被摇滚乐打动。
哪一代大学生不是一腔热血又充满理想主义?多少社会上的油腻大叔,年轻时也曾是白衣飘飘的少年!一旦这群人聚集起来,且独立发声;那么,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凝结核,持续感染大众。
虽然大众并不是真的需要音乐,但大众是容易跟风的。
当年轻人摇旗呐喊的热情持续扩散,且感染大众的时候,就一定会带来摇滚乐的再次复兴!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