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原本并不应该“偏科”(“缺文化”),但在现行的模式下,实际上是硬生生地将文化课水平一般的学生“赶”到向了艺术生的阵营。
关于这个话题,我自己是有亲身经历的:中学时音乐老师成立了一个二胡兴趣班,我去报名,结果被“推”了回来,原因是老师觉得根据我的成绩排名,应该去考重点高中,不该跟着瞎掺和。
作为一名八零后,自从入学起,甚至于从懂事起,便承担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靠知识改变命运。
我没说“用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讲“靠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是有深意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个家庭命运几乎都寄托在孩子的教育上。
倾尽举家之力来供出一个大学生,往往被视为改变家庭命运的唯一方式。
因为,曾经的大学毕业生哪怕是专科毕业生,都会包分配、有铁饭碗。
这一点,现在许多孩子根本感受不到。
这正是基于这一点,凡是学习成绩“靠谱”的,家长也好,老师也罢,都会给他们规定好一条康庄大道:考重点。
当然,孩子们自己也是认同的。
成绩离“重点”远的学生,也不是没有退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艺术也走统招,于是这条路便成为了少数成绩一般且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学生的备选道路。
也是基于这一点,我所在的中学有老师组织兴趣班,教学生美术、音乐。
当时的二胡兴趣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十几岁的我,觉得很有趣,边去报名,但却被退了回来。
理由很简单:年纪前五名的学生,应该去学好专业课、考重点。
就这样,我的童年和少年,基本与“艺术”背道而驰了。
同样的道理,许多同龄的艺术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文化课。
从生源的选择上来讲,曾经有一段时间,成绩好的很自然地去主攻专业课,成绩尚可且家庭条件较好的,也可以将艺术作为自己的备选出路。
还处于童年的一批孩子,就这样被决定了命运。
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我想大家也都很清楚。
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传统认识里,从事艺术道路是不被看好的,或者说不如学文化课、上重点光彩。
这么说并非我个人怀有歧视色彩,而是曾经的社会认识。
在这样的思维的笼罩下,艺术院校招生也自然不得不降低文化课的要求。
长此以往,逐渐积累并形成了题主所说的现象:“艺术生缺文化”。
“艺术生缺文化”的另一面,就是学习尖子缺艺术。
好在,这种局面正在逐渐改变。
选艺术,还是学文化课,其实是文理分科前的第一次学生分流。
这一分流的结果造成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艺术生缺文化、学习尖子不懂艺术。
这种情况实际上持续了有十多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
这是现实。
好在,这种情况也在逐渐转变。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转变来得太快,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也太大。
还未入学,就有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入学之后,又不得不接受门类繁多的课外辅导。
不管你是选择从事艺术,还是决定靠知识改变命运。
这些都是“必须”接受的任务,而这,又是新一代的命运。
从理论上来讲,优秀的艺术家也该具有渊博的学识,各学科、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该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
只是,如何从不正常转向正常,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