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何理解动画中的“演出”概念?
时间:2019-07-0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前段时间《利兹与青鸟》引起了一阵讨论热潮,有观众看完之后给我留言,说根本就没感觉到人物塑造的细腻之处,为什么大家都打分那么高?还丢出了一个“高分烂片”的结论。

这种观感的差异,多半来源于对“演出”理解的欠缺。

为了以后能更好的跟读者们沟通,也为了大家能看动画看的更开心,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总结的一些入门知识。

对于观众而言,演出并不是需要钻研的很透才能感受到的东西。

也不要把它当成什么生涩的知识点,只要注意到某些亮点,就足够提升观看动画时的体验了。

先简短介绍一下概念,演出作为一个职位,指的是每一集动画的总指挥,负责将文本转化成影像。

而将文本转化成影像的这种行为,也称之为演出。

分镜是介于文本和演出的中间过程,相当于画面的设计图,在绘制分镜的过程中,演出的行为已经开始了。

早期基本上都是演出家负责画分镜,这些年流行把画分镜和演出两个职位分开。

本篇重点在于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展示演出的效果:构图:常见、直白、目的明显,所以放在最前面。

《利兹与青鸟》这一幕前半部分气氛融洽,给的是正面的同框镜头,空间分割并不明显。

而当希美说谎的时候,两人的距离感通过镜头有了直观的体现。

利用前景或背景,将空间进行均等或不均等分割的例子相当多。

这些刻意为之的镜头会传递演出意图,并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

有些目的性强的构图会从前几个镜头就开始准备。

《darling in the franXX》第10集,为了得到这样的镜头,刻意给角色安排了跑向沙发的动作。

之后的对话全部转换为面部特写,为的就是在镜头瞬间拉开时带给观众最大的冲击。

可能让新房昭之这样的演出来做这一幕,就不需要任何过渡,直接从两人正在对话画面瞬间切换成第一张的效果。

这也算是演出风格的一种差异。

象征手法画面中有总会有暗示性的事物,有时会出现在人物所在的场景中,有时会在过场的空镜头中一闪而过,有时候也会伴随着蒙太奇的手法反复出现。

这些事物并不是无意义的凭空出现,而是演出意图的体现。

比如说《强风吹拂》13集最后一幕,藏原奔向同伴。

这里加一条水沟用意很明显,主动跨过去,就相当于接纳伙伴、解开心结。

条水沟象征着与过去的自己诀别的分界线。

比如《SSSS.古利特》开场时的形影单只的紫色球鞋,以及隐形形成的分界线,也在暗示着角色的孤独。

《恋如雨止》第一集开篇,镜头从女主的面部转向腿部,又切换到了断裂的跨栏,田径部的部员将这个损坏的跨栏置于一边。

暗示了女主的腿伤和她退出田径部的原因。

第十三集,这个坏掉的跨栏又一次出现,而且还被修好了。

此时不仅在暗示女主的伤情好转,更是两人重归于好的见证。

久美子与蝴蝶两个画面前后出现,象征比赛事关重大,也显示了角色的紧张。

通过象征性的事物来达到演出的意图,这种手法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有时候作为观众并不需要刻意解读,会在无意识中受到影响。

但有时候不去专门捕捉这些镜头,并发散思维的话,会导致根本看不懂。

《化物语》的OP,这订书机不单独拿出来看,估计大家不会想歪吧?不过跟情节没关系,多半是尾石达也的恶趣味。

《迷之女友》第二集,男主晚上梦到女主,然后给了一个水龙头滴水的特写。

我是第二次看才注意到这里,年轻的时候还是太单纯了。

环境效果没有演出会给原画和摄影找麻烦,在不需要下雨的时候强行下雨,所有在动画中出现的异常天气,都含有一定的演出意图。

环境是演出的重要方面,不过并不限于天气这种基本操作。

《恋如雨止》,暗恋店长的晶在得知店长已经有孩子还离过婚之后心里闹别扭。

这一幕发生在厨房,处事正在炸东西,晶回头怒视店长的瞬间,背景正好切换成下锅时的“刺啦”声,增强了人物的情绪。

《EVA》21集,这集主要是在回顾过去,冬月也对碇唯有些好感,只不过让碇源渡先得手了,在收到两人的请帖并得知碇唯已经有孩子的时候,冬月的心理肯定很难受。

这种情绪并没有通过正面镜头表达,而是化作了一声刺耳的海浪。

特殊效果叫不上学名,但是看例子一目了然,这是观众都能注意到的演出手法。

用意明显,直贴几个例子:为了气氛,改变画风,改变配色,脱离“现实”,或是用其他的一些摄影技巧进行的特殊处理都可以归为此类。

人物演绎用于展现人物特点,跟真人的“演技”差不多,考验的是原画的作画水平,演出所给的必要指示也是不可或缺的。

人物演绎有不同的目的:有时候是为了刻画可爱、霸气、沉稳等形象,有时候是为了刻画疲劳、兴奋、紧张等状态。

常见的各种“颜艺”也算是人物演绎的一种方式。

演出的力度也决定了刻画的程度,比如同样是流泪的动作,有的是眼角上的点点泪光,有的则像喷涌而出的豆子。

机位、运镜开篇说演出这种行为和它的意图,从分镜阶段就开始了。

关于分镜的各种手法这里先不展开了,还是以一些特例着重说下演出效果。

比如这种自下而上的角度比较容易带来压迫感。

这种第一视角更有代入感。

不给正脸一般是为了表示人物正在隐瞒真相或者隐藏情绪。

明明坐在一起却不给同框,这类分镜有时候会用来展示人物的隔阂。

不过这里只是因为两人都有点小紧张。

《约定的梦幻岛》第2集,把镜头置于钟摆的位置,随着钟的节奏晃动,直接从视觉上传递不安的感情,也是个饶有趣味的运镜方式。

误导、信息不对等我更喜欢把这种手法称为“演出陷阱”,这里还是举几个例子说明吧。

《魍魉之匣》第一集,中村亮介的把关键人物放在了最开头,却很阴险的给了他一张别人的脸。

在整个故事的推理过程中一直误导着我。

隔着街喊“想吹的更好”,喊出了相互表白的感觉,我觉得把字幕换成“我才更喜欢你”也不会看出什么违和感。

停一停,我受不了了。

总结:其他与演出相关的要素还有很多,比如多个人物的站位安排、巧妙的无缝转场、还有各种为了省钱做出的花里胡哨。

上述提到的所有例子只是“演出痕迹”明显的片段,只是入门级别的内容。

真正要了解演出,找出完整的一集拉片才是正道。

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只要有关注演出的意识,你看动画就会越来越深入了。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