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古人写枫叶,往往会提到荻花,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人写诗的意象选择上。
所谓的意象就是诗中描写的景物,表达的情感。
荻花是秋天特有的景物,它出现在诗中,往往交代写诗的季节——深秋。
同时,它还表达一种萧瑟冷清,孤独的感情。
由于荻花的颜色是白色的,荻花开花的季节是深秋,在冷瑟深秋,映入眼帘,立即给人以萧瑟之感十分强烈。
因此,诗人如果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冷瑟时,最好的选择物就是荻花。
从最早的《诗经·蒹葭》开始,这一意象在古诗中比较固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枫叶这个景物,也是秋天特有,它出现在诗中,往往也是交待写诗的季节。
由于它的颜色是深红色的,给人以热烈的感觉,因此它还表达的是一种热烈的,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
本来,同是在秋天,枫叶和荻花一个热情,一个冷瑟,是不搭调的,可是有些诗词中这两个景物竟然同时出现。
这是为了表达什么呢?仔细观察,这种枫叶荻花同时出现的诗句多出现在相思离别的诗中。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开头两句,先点明送客,接着就写“枫叶荻花秋瑟瑟”,荻花瑟瑟好理解,枫叶瑟瑟就不好理解了,其实它应该还有更深的含义:虽然离别是冷瑟的,但还有红叶,给冷瑟中添了一点亮色,这就构成了一幅冷而不绝望的景色。
这红叶与后文“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遥相呼应,暗示知音到处可遇的旷达思想。
同时,枫叶在山上,荻花在水中,能同时入眼帘,也同样暗示了作者视野开阔,进而暗示作者心胸宽广。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唐] 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 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中国古诗的魅力就在于此。
看似有意无意之间,却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只有深谙其味,才会有无穷的魅力,让人永久回味。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