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爱德华·霍普吧。
爱德华·霍普自画像 爱德华·霍普是一位美国绘画大师,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
属于都会写实画风的推广者,他的门生日后几乎都成为了美国重要画家,并被评论家称为垃圾桶画派。
其实要欣赏爱德华·霍普,只要去努力感受他作品里的孤独就可以。
那是一种非常忧伤的、自省的、节制的孤独。
霍普早年喜欢描绘乡村、风景的孤独感。
大部分都是风景,静物。
但后来他开始描绘都市生活,其实这种日常生活的孤独感才最为致命,最能引起共鸣。
繁华都市中的个人寂寥,在今天的社会,或许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同身受,所以我觉得霍普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在中国火起来。
停滞的时间、寂静的阳光、锋利的阴影、空荡的场景,孤寂的气息。
看到它们就想到没有背景音乐的电影,画面越是鲜明亮丽,就越期待花一样的声音。
可是它们和生活一样,生活就是巨大的,色彩艳丽的,没有背景音乐的电影。
即使戴上耳机增大音量,外面也什么都没有。
爱德华·霍普小时候因为不愉快的童年生活,所以渐渐喜欢独处,所以他有一种跳脱出喧嚣繁杂的能力,抽象出生活中带有孤独感的无数细节。
霍普在我看来最独特的地方在于画面的“时间静止感”,像按下了时间暂停键的电影画面。
比如他最富名气的《夜鹰》。
深夜的咖啡馆里,画中的四个人,虽然共处一间咖啡馆里,却都是礼貌的疏离。
看着这幅画就好像在好莱坞电影一般,画中的街道荒芜的可怜,霍普用光滑,顺畅而又克制的笔触成功制造出画面过于夸张的冷静氛围。
霍普本人是一个超级大影迷,他曾经这样说过:“当我没心情画画的时候我会在电影院带上一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得不说,这还得是要有钱才能任性的事情,总之也正因为如此霍普的美学中,有着满满的好莱坞风情,比如浓重的镜头感,还有故事感。
不仅霍普会借鉴电影,电影也会借鉴霍普。
比如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借鉴了霍普的构图。
再比如奥地利导演古斯塔夫·德池的电影《13个雪莉:现实的幻象》是一部完全还原了霍普作品的电影。
有人说,“孤独是我们低身直面阳光下的蔷薇时能闻到的花香,就在那一丝丝若隐若现的美妙体验中,我们独自与这个世界发生了一点关系,然后迷恋上了它,再也忘不掉。
”是啊,多年以后,我们能回忆和确定的自己,就是在这样的香味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