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相信我这个答案也会帮助到很多有着类似困惑的朋友。
首先,题主面对的困惑,其实是两种音乐教育路径之间的区别。
一是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的音乐普及教育,一是以培养行业人才为出发点的音乐职业教育。
第一个老师教你的一切,都属于音乐普及教育的范畴之内。
在这个范畴之中,音乐主要的意义是提高审美品位、增加生活乐趣、丰富人生内容。
当然,很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参加的“考级”也属于这一类。
现在你遇到的第二个老师,他自己把自己定位到了音乐职业教育的领域,这就很不一样了。
他希望音乐是严肃认真的、是童子功、是比赛名次、是艺考成绩、是艺术情操、是谋生饭碗。
所以当他说出“大学生没有可塑性”这句话的时候,是给你一个台阶下,因为你没有童子功、也参加不了艺考、打不了比赛,成不了艺术家,今后也不一定靠吉他吃饭。
他教你,对于自己的时间精力来说就是浪费啊。
类似情况在吉他领域其实还算好的,钢琴小提琴什么的特别明显,感觉不是这块料的学生,到门口拿着现金交学费老师都不收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路径(或者说教育理念)有什么区别?一、不是音乐普及教育一定水准低,音乐职业教育一定水准高。
两者之间的区别更多的是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节奏的差异,好老师做哪个领域都能是好老师,好学生在哪个领域都应该是好学生。
作为教师,不要因为自己的所谓“专业”或者“水准”的追求来打击甚至剥夺任何人对于音乐的热爱。
二、不是普及教育出来的一定是业余,职业教育出来的一定能干专业。
艺术行业过了基本的努力门槛,主要看天赋。
最近看了《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朋友一定会记得电影里面梵高和医生朋友之间那段剧情。
音乐也是一样啊,很多音乐人都不是所谓科班出身,另外,真的科班出身的音乐专业的学生转行干金融干地产干广告的有的是。
三、社会更需要好的音乐普及教育。
毕竟,庞大的群众基础是任何行业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再是演奏家,也得卖唱片卖票吃饭啊。
要是有一天,走到大街上随便从10个人里找3、4个人都会弹着吉他唱《成都》,中国的吉他行业就行了。
其次,才涉及到题目里的这个“可塑性”问题。
如果把可塑性界定到艺考成绩和比赛名次上,别说题主,我想连我自己也没啥可塑性了。
但是如果把“可塑性”理解为音乐上的可能性,那么大学生简直是最有“可塑性”的那一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能理解发展史、类型学、比较研究和概念思维。
大学生听歌多,脑子里面现成的乐句多,稍微整合出来都是很好的灵感。
大学生有文化,有时间写写歌词编编歌也会很不错。
大学生有平台,学校里面各种文化活动音乐比赛演出机会都是激励机制。
大学生同学多,在学校里面组织乐队比在社会上找人要简单,也靠谱一些。
大学生时间多,如题主自己说的,他自己每天可以练琴3个小时,这让工作之后的人觉得太奢侈,想都不敢想。
上面列举这些,小学生中学生比不了,很多成年人也比不了,都是大学生独特的优势。
所以高晓松啊李健啊 @鞠起 啊这些人可以在大学时候写出那么多好歌来,日后也能以“非专业”的出身从事音乐行业,获得自己的成就。
=====题外话的分割线=====吉他这个乐器之所以这么流行,就是因为这是一件充满可能性的乐器,他直接参与了所有当代流行音乐类型的发展和进化,也是界定音乐类型的重要标志。
老师的任务,是立足于学生的身体条件、音乐审美、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把吉他的可能性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自由自主的选择自己的音乐路径,而不是以自己的经历为窠臼来限制学生。
现在的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节奏都非常快,吉他教育的理念还是得进步。
我们需要有人能弹《大教堂》,也需要有人能写出来《Gravity》。
======广告的分割线======我一直在做教学,北京天津都可以面授,其他各国各地的朋友都是通过视频和我一对一上课的。
对提升自己吉他水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zakkchen咨询。
找我帮忙买设备是OK的,告别选择恐惧症,也不用担心是不是正品,更不怕买贵买错。
定金询价,非诚勿扰。
版权声明:禁止转载,未经同意转载即视为同意支付稿酬1000元。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