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题主的想法非常正常,至少比大多数死抱着什么灵魂、玄学,人云亦云却根本懒得思考为什么的人想的深入得多,不知道有些人哪来那么多戾气。
实际上,吉他之所以几乎没有出现机械化,并非由于乐器制造和演奏领域的人不思进取。
恰恰相反,除了个别(其实恐怕也不少)被玄学洗脑的人士,大多数人非常乐于拥抱由于改良获得的诸多优势,例如降低难度,提升音准,以便把有限的操控技法转化为更加理想的演出效果。
但是不要忘了,大多数人也同样不愿意接受由于改良一些特性而不可避免致使另一些特性受到损害,尤其是后者大于前者时。
要说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几个机械化优秀案例。
现代钢琴,脱胎于羽管键琴、槌子键琴,由于机弦机的改良,基础演奏可控性近乎有升无降,更是颠覆性地改善了力度和制音方面的性能,唯一的牺牲,对于羽管键琴来说可能只是不能使用拨弦的华丽宫廷感音色,对于槌子键琴,大概只有揉弦(键后力度)无法实现。
这种改良就明显利大于弊。
木管乐器,可以听一下巴洛克或更早时期的本真古乐,用的几乎没有加键的传统管乐,变化音,尤其是带变化音的颤音,音准和音色令人窒息。
加上复杂机械结构后,虽然自然音阶连奏时连的没那么圆润了,但近乎根除了所有其余问题,就好像把原来10分,1分,2分的性能分布变为了9分,8分,8分,后者综合性能看来显然优越得多。
这时个别特性10分降为9分是容易被大部分人接受的。
那么吉他是个啥情况呢?对于吉他来说,原始结构假如是细节控制8分,演奏便利5分,加完机械结构恐怕会变成细节控制5分,演奏便利7分。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吉他的左手小动作对于演奏效果的重要性远大于管乐指法,后者指法几乎只为了获得特定音高,细节全在嘴上控制。
而吉他左手不仅负责音高,还要负责相当比例的细节,例如揉弦,滑弦,推弦,制音等。
这些细节在演奏家眼里,重要程度不必多说。
基础的机械只能顾及音高,而需兼顾其他细节控制可以预见以下后果:增加机械结构复杂度导致研发经费、制作成本、故障率、配件重量显著提高。
即便能接受上述副作用,这些技巧仍需相当程度的手动控制,可能造成甚至更差的控制精度和自由度,想要改善,见上一条。
右手仍需大量繁复技巧,如将右手也机械化,已有类似乐器:鲁特大键琴。
但操作并不会比同类键盘乐器更简便了,除非牺牲一些表现力。
不仅如此,吉他的用途并非简单的刷和弦,如果是那样,我倒是觉得挺适合机械化,实际上这个产品早已商品化:一键和弦神器,某宝有售。
对于古吉复杂的多声部甚至复调,民吉指弹,弗吉,爵吉的花样骚操作,机械化实现方案令人头疼,电吉则机械化后没太大区别。
实际上世界各地也不乏类似吉他的简单加键拨弦乐器,你一听就会觉得完全是另一个乐器的效果,既然效果都不同了,鲁特大键琴依然欢迎您。
此外,由于传统乐器的效果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已经明显培养出了一批“亚审美”人士,例如:喜欢吉他的人往往也喜欢听手指滑弦噪音,喜欢双簧管的人不少也喜欢录音室里听得一清二楚的按键咔哒声,喜欢羽管键琴的人不乏痴迷琴键抬起时制音结构与琴弦撞击时那一声“咔”。
你完全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后天培养的畸形审美,但“喜好”这个东西完全用客观和理性来评判就太无聊了,不是吗?综上,尽管有人玄学,有人迂腐,他们往往并不能阻止千百年来乐器的革新进程。
注意,这里是革新进程,而非机械化进程。
显然革新不能等同于机械化,因为合理的进步是将人擅长的时交给人,机械擅长的事交给机械。
既然机械不算太擅长按弦,就不应该把按弦的活丢给他。
实际上不论是没有选择机械化的制造者,还是正在试图机械化的题主,都没有错,也不傻。
(但玄学家是真的傻)只是乐器制造者知道现有科技用于吉他机械化,不说效果能有多差,至少性价比一定是奇差无比但。
而题主的展望并非没有依据,只是个人觉得题主可能过于轻视那些演奏细节了的丰富和重要程度了,以现代民用工业发达程度和吉他机械化这件事受重视程度(影响资本和相关人才等资源流入,影响具体制造的几乎一切。
毕竟艺术家也要吃饭,乐器制造更现实),目前来说各方面条件极不成熟,投产希望渺茫,或者说的更直白一些,就目前来说是一个不合理的方案。
但凡事都不能说太死。
如果将来相关技术也成熟了,吉他技巧急需突破时,是有条件出现机械化吉他的。
但是真的只是有条件,因为在这之前,合成器效果已经相当理想,不同于注重长音细节的管乐非常依赖类似电吹管才能勉强模拟,吉他的大多数特性和键盘本身契合度还不错。
有了各方面都非常便利的合成器以及真实又有一些令人上瘾的瑕疵的原生乐器,两面优势的极端高地都已被占领,此时看似啥都海星的中间乐器因其尴尬的定位反而会失去核心竞争力,因此依然难有起色。
除非,有一个天才方案不仅实现简单,价格低廉,最重要的是性能牺牲小,显然包括题主的方案在内,的确甚至都没有凑合的。
—– —– —– —– —–然后看了下题主自己的说明,补充几点。
1,可能题主对合成器不太了解,首先合成器的音色是声波合成,好坏只是声波建模的质量,和采样与否完全无关,反过来说采样与否也和好坏无关,两三千的破电钢也是采样,大几万的合成器合的可比那种采样效果好多了。
之所以合成,因为很多乐器非常不适合采样,例如管乐,真要采样,那样本容量非得无限多,才能获得正常的效果,否则只能弹平直的长音,任何变化包括尾音都得考软处理修改而来。
但管弦乐这个大类分的可就太粗了,至少吉他和管乐,提琴特性截然不同,没那堆难以合成和采样的效果,大多数特征是很好模拟的,对于个别随机性太高的细节,例如弹和弦时每个音在不同弦上分布情况出现的细微音色差异,拨弦点和角度带来的较大音色差异等等,其实就算完全不模拟对于外行来说也根本不会发觉。
因为前者过于细微,而后者是主动技巧,并非加了才像吉他。
只要模拟出客观特性和一定会频繁使用的主要技巧特性就行。
另外合成器时可以控制键后力度(揉键)的,除此以外,弯音轮,调制轮,以及各种合成基础功能可以提供相当程度的控制力,只是有些效果相对死板,但是简单模仿吉他伴个奏还是足够的。
2,按键数量问题,如果是简化刷和弦或类似玩具定位,某宝的一键和弦神器甚至实现更简便低廉,如果需要保全一定的功能,还真不太能“完全”足够,一旦超出机械覆盖,操控起来就有点尴尬了3,既然已经认为吉他之所以普及是因为对演奏条件要求低(我同意),那么这些情况是否也应该顺着这个逻辑理解:一是机械化虽然进一步降低了技巧,但对硬件要求又有提升。
二是手机上不少扫弦app其实也很好用,更便携,同样简单,连个小音箱什么的效果也还行。
三是,既然我们只要求简单的伴奏,那么播放伴奏音频(不难找),或者使用ireal pro等app编辑一下和弦,选一下速度风格,做出来的效果也不错,而且更轻松。
或许他们也各有缺点,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觉得似乎优势更大一些。
什么,喇叭像乞讨卖艺?那么既然上街了,打扮好点事卖艺,打扮破点是乞讨没毛病。
要是上了舞台,还不提供正经音响设备,我还是去卖艺吧。
。
至于跟不上的情况,个人觉得弹个伴奏分出注意力的难度应该反而高于跟上伴奏录音的难度吧。
反过来说,同样是跟不上,弹唱卡壳不也尴尬吗?而且卡壳概率更高4,现场问题,就商业价值来说,恐怕不太会有人大老远跑来现场听一个改装吉他弹奏的简化伴奏,当然,如果改变一下前提,如果机械化吉他已获普及,那么由于一定是低端化普及,不能吸引到高水平的演奏者使用,自然也难以吸引观众了。
至于声场这玩意儿,不知道玄学家怎么想,至少我自己觉得地摊耳机听一流录音可比顶级音乐厅听八流演出舒服多了。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