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也算是高材生,和你有同样的困惑。
但幸运的是,我现在已经在用吉他谋生了,而且可以说收入能让我满意,未来我已经计划用吉他来实现我的财务自由了。
最近我正好写了我这十多年来的回忆录。
可以当故事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这十多年间真是有苦有乐。
红鱼老师吉他回忆录(一)平时其实大家知道我很少发朋友圈之类的。
这篇故事可能会写的更贴(coù)近(coù)生(zì)活(shù)一些,后续我还会在继续更新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比如【如何视唱练耳】,【五线谱真的比六线谱强?】【乐队经验】【实用设备搭配】等等。
今年是我学琴第15个年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最早接触吉他,是我13岁那年,楼下邻居家的发小,报了个吉他班,他也是初学,而我当时最感兴趣的还是一台山寨的FC和MD游戏机,每次去他家玩游戏的时候,偶尔会顺便拿起他的那把红棕色的古典吉他扒拉几下,我妈看到之后也有一句每一句的问我要不你也和他一起去学?当时我的回答是不想去,没什么兴趣,其实这里就能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就是我认为:【“兴趣是建立在了解和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的。
”】很多抱着对某些爱好感兴趣的同学和家长,其实有一个观念,就是“我学一学试试孩子(或自己)对它感不感兴趣”,这完全是因果倒置了,你都没体验到真正的内容,只学了一点皮毛(比如爬格子)怎么能知道自己感兴趣不感兴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同样的经历,就是当你没有了解某个事物的时候,你是丝毫不感兴趣的,比如(篮球比赛),我个人小时候就从来不看,但是当你亲身去球场玩过几次篮球后,你再去看比赛就津津有味了。
再这有些同学要反驳我了,说不对啊,我没试过弹吉他,但我真的喜欢吉他,觉得弹吉他实在太帅了,不好意思,这种情况我认为【你喜欢的是帅,是想得到别人关注和认可,并不是吉他本身,】只要让你帅了,弹不弹吉他对你来说无所谓,所以你还不是真正的兴趣。
我们重新回到主题,后来呢,阴差阳错的就去报了名。
第一把吉他就是现在淘宝上的烧火棍,200多块钱,黑漆指板,原木色,弦高飞上天,音也不准那种,但是还是当时感觉挺好听的。
那个时候的学费很便宜,50块钱一个月,一对一,每周一节课。
我现在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在我们那个小镇子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李老师,虽然用现在的技术眼光来看,李老师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但我现在仍然认为他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容我慢慢道来。
开始他简单的教我爬格子和姿势等基础后,也是63231323的分解和弦,但讲的特别细,不知道大家看过我的优酷《如何把最简单的分解和弦弹的更好听》这一课,这课的内容就是最早李老师教给我的,老师从一开始强调的就是【如何去把琴弹的更好听,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然后就是小星星,是他编配的带伴奏的版本,然后第三四几节课就是教他自己编配的小指弹曲,我记得有四季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学习的就是五线谱,包括指弹的伴奏部分,都是看的五线谱,第四节课之后李老师选用的是陈志老师的古典吉他教材,练里面的一些吉他小品。
我小时候是特别的内向,还有点强迫症,学什么都想做到最好,所以拿起吉他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练了好几个小时,手磨出了一个大水泡,挑破了第二天好了又继续练,没感觉多疼。
可能由于我一半的天赋和一半的努力吧,进步非常的快,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古典的各种练习曲,没有学习过任何的弹唱,当时正上初一,每天放学后回家也都有时间去练那么一会,虽说星座学是骗人的,我是处女座,但真的我这人天生完美主义特别严重,刚学琴我就买了一个日本的节拍器,机械的那种,老师让我用节拍器,他在我的第一本陈志教材封面上,写了个慢字,练琴我就每次必开,用很慢的速度,自己卡到一点不差为止,练的就是爬格子,节拍器上一次劲是不到二十分钟,我就只要开始练了,就会必须把这一波的节拍器练停位置,不然觉得心里不得劲。
其实这也是大家练琴的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小的时候,网络并不发达,那时候还都用BP机,没有手机和电脑网络,一台PC都是好几万,玩个仙剑大家都觉得好牛逼!但信息不发达有利有弊,现在就是信息太发达了,网络上的教材铺天盖地,你练目录都看不过来,有的往往还费劲看完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需要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无效信息,还有只要你打开手机,就是各种新闻啊,朋友圈,促销信息等等,不知不觉就点进去了,又不知不觉的浪费了好几个小时,练琴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拿琴拿了一整天,但如果按个监控,算算自己真正练习的时间,不夸张的说,可能只有你估计的【几十分之一】,好多人抱怨自己练了好久没有进步,都是这个原因,并不是你练了没进步,而是你实际其实没练多少。
所以就是说,环境很重要,那么没有环境,你就要创造环境,人的惰性很强是很正常的,靠外界辅助没什么丢人的,现在手机这么方便,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倒计时,比如30分钟,这30分钟内你就是练音阶等的固定内容,不要去看手机或者其他东西,给自己定个规矩,练琴时间就是练琴时间,什么事也打扰不了你,时间一过,你爱玩什么玩什么去。
后来陆陆续续的学完了这一年的古典,刚才说了,李老师教的都是五线谱,五线谱对于吉他来说,初期看起来的确费力,因为后期镇子上学琴的人多了,改成了小班授课,每节课几乎就是老师发个新谱子,大家就各自在那里一个音一个音的去识,自己去在吉他上找出弹法。
还是刚才说的,环境很重要,这个练习非常需要耐心,可能让我自己在家找的话,找几分钟就想放弃了,但是在班里,大家都在找,又没有被手机分心,慢慢也就都找出来了。
【这一年主要提高了我识谱的能力】李老师平时画画,也写字,他的身体不好,得过尿毒症,换过一个肾,这种经历过生死的人总有一种超脱,平时气质就不一样,你也看不出来他有病,和我们总是笑呵呵的,从来没生过气,经常会给我们讲艺术上的他的理念,比如常和我们说【功夫在诗外】,还经常和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他认识一个学二胡的学生,虽然技术非常好,但拉的东西就不叫那么回事,这就是缺少生活体验,有一次把他带到一个我们小镇的一个拉二胡大叔那里,大叔经历了丧偶和很多人生不幸,虽然他是自学的二胡,非常不正规,音都不能拉倒完全的准,但是同样拉一个二泉映月,几个音,瞬间你就能听到他的人生的那种悲凉【这才是真正的音乐】,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的,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什么没有技术用什么表现音乐,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才懂得,真正的音乐和技术真的没什么关系,当你听到真正的音乐的时候,【眼泪会瞬间止不住的】,这个例子我至今记忆由心。
中间我也走过很多弯路,盲目的追求过好多年的技术,也花了无数个日夜去研究所谓的乐理,但只有你这个人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成熟了,才能慢慢的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所以李老师教曲子时,除了偶尔的纠正一下技术,大部分时间都是给你讲,你这个曲子弹成什么味道,里面的感情,比如快乐,是狂喜?是恬适,舒服?喜欢你,是男女的喜欢?还是亲情的喜欢?还是友情的喜欢?比如大家知道的吉他小品《泪》,光听名字好像挺悲伤,曲子写的旋律也比较轻柔,但其实这个泪是描写特别小的孩子的泪,是带着一种生命的天真和喜悦的,如果你弹成自己矫情的非主流作家那种喝口凉水都塞牙的悲伤,就是完全错的,听者肯定也能听出来的。
如果你不带着准确的情感去演奏,最后你弹出来的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听起来比较玄学,但是实践中真的是这样,当你带着某种情感去演奏的时候,你的速度,力度,律动,会自然的表现出你心中所想,这个是人类的本能,是很科学的。
后来又学了半年左右吧,学习了一些比如轮指之类的技巧,那个年代和那种小地方,一个孩子会轮指其实挺了不起的,然后我就和我的朋友去市里的琴行炫耀,现在想想挺傻的,毕竟年轻嘛。
在学习结束之前,我接触到了电吉他,老师的那把旧IBANEZ,还有一套BOSS单块,那时候感觉简直这玩意太**好听了(其实现在也挺不错的,哪怕是没改装过的DS1,三百块钱,声音也挺正的)!点弦和推弦实在太酷了!我没有电吉他怎么办,就用木吉他凑合练吧,练《真的爱你》的前奏和间奏什么的,练下来那成就感爆棚!这半年又学完后,因为快初三了,所以就不去老师那里学了。
对了同期这一年多我还学了二胡,葫芦丝,但老师们都是只教技术的那种,现在也都拿不出手了,但是给我最大的受益是后来做MIDI编曲,配器法,学了二胡其实你对带弓弦乐的技巧大部分都了解了,葫芦丝虽然简单,但基本的比如滑音,双吐音等技巧和管弦乐理的管乐是差不多的!再加上后来又学了入门的钢琴,我会五线谱所以学钢琴很快。
【关于五线谱这个问题我以后会单开一个话题详细讲,虽然我的学琴是贯穿五线谱的,现在主流说法也是六线谱坑人,五线谱专业。
我的五线谱读谱非常好,但其实我并不建议每天有十小时以下学习时间的学生去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五线谱,后面的专题我会详细为大家分析】再接着我就和父母一起去市里的琴行买了一套电吉他,M*THER FU*KER。
和好多人一样,那时候假琴遍地,我花了1800块买了一个双摇24仿IBANEZ,一个505和一个10W的小箱子,弦距大概5MM吧,难受的一逼。
但是好在我开始了我的电吉他之路,那时候好像没有淘宝,小林克己都是打款到出版社邮购的,再加上我家里的VCD机,开始了刻苦练习。
这个时候我已经离开吉他班了,完全是自学状态了,电吉他和木吉他的演奏其实天差地别,闷音,推弦,点弦,护弦,等等。
。
。
每一课都要自己闭门造车,好在小林可己真的讲的太细了,所有的细节他都用文字表达出来了,而且加上我基础好,所以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基础的技巧我全部掌握了。
在这又有启发了(严肃脸),自己走的路才叫路,我那时候不是没走过弯路,例如技巧,姿势,力度,练习方法等。
既然没人告诉我什么对,什么错,那么没关系,我自己去试,横的竖的,轻的重的,你都试验过后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了,你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才会真正的加深。
而且还有很多要点,根本就没有【绝对的正确】比如拨弦动作,拨片拿法,发力方法,拨弦角度,推弦发力位置,不同的做法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你的姿势应该是一系列不同姿势的集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个就是很多同学不能理解的地方,总认为有什么标准的姿势。
但你去看世界上(YTB),各种吉他顶尖高手,是怎么弹的都有,好多都是你们所谓的教材上的【错误的方法】。
自己试的多了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否则就很容易发生像某些武术(躺枪)那样,【只认为自己学的是对的】,看见别人做的和你不一样,你就去急头白脸(东北话)的去纠正。
你自己没实践过的,真的没资格去评价和讨论。
接下来就上高中了,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可能是比较聪明,加上方法和努力,中考前一个月我是学校第30名,但经过一个月的刻苦抱佛脚,中考我取得了全校第2的成绩,上了个所谓的“重点高中”,有1000块钱奖学金,还进了“尖子班”。
BUT,很快,我发现,我并不能融入这个集体,繁重的课业和白热化的竞争让我亚历山大,晚上下课回到家,想弹一会琴,不知不觉就很晚了,结果第二天就去学校睡觉,然后到晚上又精神了,就这样恶性循环。
现在回想一下,那时候还是有些自卑的,自己家境,长相,等等都不如人家,学习也并没有了那么大的优势,所以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成就感。
当时弹吉他有一个动机就是,【觉得电吉他那巨大的音量和咆哮的音色,能够成为自己身体的延伸,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听起来比较中二,这其实符合人正常的心理,我们做的所有事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同。
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和同学们也越来越疏远,但是花在吉他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多,记得曾经有一个月,为了省钱买一把220块钱的新的古典吉他,每顿饭都是吃面包,吃饭时间跑到教学楼旁边的楼梯上偷偷去弹一会。
周围的人当时就是把我当成个怪人来看,放着书不好好读,却去弄这些旁门左道。
人其实有的时候就是,处在某种大环境下,周围所有人都是同样的思维,你就很难脱离他们的思维框架,大家都认为只有高考是唯一出路,很难打破这个观念。
第一步总是最难的。
但,我迈出来了。
长期每天循环的白天去学校睡觉,晚上练琴的生活,让我觉得我的生命简直在被浪费。
我真的要让自己的生命被别人左右吗?但转念就想到那些声音“不上大学怎么找好工作”“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能挣大钱”,就又退缩了,矛盾了很长时间。
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
一瞬间开悟了,我决定,【做好最坏的打算】,我想了一下,如果我专业从事吉他专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自己没成为什么大师,在我们的小镇当个兴趣班老师,像李老师那样,只要我教的好,收入也是不错的(上文说了,每个月50块钱,后来转成了100块钱8节小班课,这个收入其实真不低,因为李老师有几十个学生,我家的小镇当时商场里收银才300块钱一个月,厂子里工人大部分工资也都不到1000),想到这里,我好像朦朦胧胧的懂了什么,就是第一次感觉到好像很多人不敢改变并不是因为客观条件有多么不允许,而是他们怕,怕和别人的思维不一样,怕别人的闲言碎语,怕不能融入到周围的社会环境罢了。
接下来肯定要取得父母的支持,我不善言辞,所以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把我内心的所有这些纠结,都写了出来,在末尾,我把手指割破,用自己的血写了个“爱”字。
忐忑的等待这他们的回应,但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反应都是很轻描淡写的,并没有什么激动,只是很自然的问我“吉他,你能练进去吗?你真正喜欢的话,就自己选择”,我回答是肯定的。
我感觉我一直都是很幸运的。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父母对我的帮助太大了。
可以说,我的父母是千百个当中也没有这样开明的。
他们那个年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太少了,但他们是大学毕业,而且我父亲在俄国工作过几年,母亲又是厂里的上市部门,全国都出过差。
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就是放养式,尊重我的意见,培养我的兴趣,很少逼着我去学什么补课班之类的。
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开始了作为一个艺术生准备高考。
高考是有统考的,考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那些东西,我找了一个本地的专教这个的老师,张老师,系统的学习了李重光那些东西,张老师教学也很不错,教的很细,而且大部分都是那些针对高考的答题技巧。
那十年间,我的经济条件都很差,张老师一节课是50块钱,针对于刚才说的本地工资来说,真的很昂贵,为了省钱,我每次下课后要徒步四十多分钟走到公交车站做车回家。
这回变成了艺术生,我练琴如鱼得水了,每天都是很疯狂的练习,和我一起学习的艺术生朋友,每天都会发现我早上8点在弹琴,晚上8点还是在弹琴,觉得我疯了(褒义)。
那么这段时间我练了什么呢?除了张老师的乐理课外,我主要还是靠自学,买了一些书,乔伊系列,弦外之音什么的,还有三月通里的理论我也仔细研究了好多,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够,我就自己设计练习,在吉他上自己找音阶,找琶音的形状,然后就是练曲子,没多久其实我就能把摇滚卡农弹的差不多了,总之可能和大部分学琴的内容差不多,当时也没有网络,找不到现在那么多丰富的东西。
但你有机会反复把一个内容吃透,不像现在很多人练琴,因为教材太多了,第一条练完,还没吃透就第二条了,结果第一条过两天就忘得差不多了,弹都弹不出来,更别说应用了,这样很浪费时间。
当时听的歌倒是很多,买CD,用VCD播放出来,什么老鹰,蝎子,METTALICA,古典的,总之什么都听,每天沉醉于自己喜欢的事物里,觉得一天练多久都不累。
就这样,高考快来临了。
我决定考前突击,找名师学学提高一下,在网络上看到了季斌老师的帖子,就去大连求教他。
当时很盲目。
季斌老师是个很善良的人,季斌老师接待了我,有个小插曲,季斌老师在交通大学门口等我的时候,发现了一直受伤严重的小猫,他特意去买了几根鱼肉肠去喂它。
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况就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孩子,去拜访一个大城市的大师,他本可以回绝的。
然后在他学生的琴行给我上了一课,当时我记得我是用小提琴的谱自己改编了一首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用吉他给纪老师演示了一下。
季老师听完很实在的说,我教不了你什么东西,他帮我分析了一下当时国内吉他专业教育的现状,就是去音乐学院可能学不到什么东西,学费还太高昂,建议我还是先挣钱吧,经济条件允许再走这条路吧,以后可以出国好好学。
最后,季老师说不能收我,给我讲了一些中古调式的知识,也没收那节课的学费,又给我推荐了他的恩师。
我听从了建议,放弃了高考,去求教他的恩师,大连的指挥家周照利老师。
周老师也是真正的老艺术家,他们音乐世家,师娘是弹琵琶的,他儿子是美国一所知名大学钢琴系的(全世界只招几人)。
我开始和周老师学习纯正的古典和声,周老师教学特别注重实用,一本斯波索宾被周老师精简成几分之一的内容,把每课最核心的内容提炼出来,告诉你最基本的方法,然后做习题,最后再用MIDI键盘录下来给你听听效果,结合着给你讲比如平行58度,声部交越等的听觉效果。
周老师用的是纯固定调(其实大家平时说的爵士的固定调音阶只是同主音系统,比如小调用降367,并不是固定调,真正的固定调是全用C调加上变化音)来讲解,我要用脑子转成首调,所以有一点点吃力。
就这样我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古典和声,后来很可惜,因为我个人原因没有学完整本,但对纯正古典的作曲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因为这段学习经历,让我了解了古典作曲的基础。
所以实际教学中,我完全不推荐大部分人去学习古典和声,这个体系完全是和现代音乐有很大差别。
有很多自学的同学,对于学习目标教材没有什么判断力,觉得古典好牛逼啊,斯波索宾好牛逼啊,那么厚一本,听起来就牛逼,比学习弹唱高深多了。
但这只是你没有了解这个体系之前的意淫,是相当于自己一厢情愿的认为学了这厚厚一本就能用在你自己的吉他上,我就问你,自学过这本书的同学,里面讲的声部解决等等内容,又是几音几度解决什么的,【很多古典的概念,放到现代音乐上就是冲突的】,最后你有多少个知识点用在你弹琴吉他上了?在大连那两年,应该是我练琴最疯狂的两年了,也是最苦的两年,母亲和父亲在市场做一点小买卖,所有人寄宿在我舅舅家,环境很脏,很差。
我住的是舅舅家的一个类似储物间的房间,只有一张单人床那么大,我就在那个小屋子里,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弹,冬天墙壁上是结冰的,手指会冻到指尖全部是紫色的,就哈哈气暖和一下继续弹。
设备嘛,当时是“升级”为一把SQ 0912 TELECASTER,一台LANEY 65R。
琴太差了,手感高,而且会跑音,但也只能挺着,因为实在没钱买新琴。
除了练琴,中午和晚上市场忙的时候就去家里的摊位帮忙卖货,虽然累点,但是很开心,吃得香睡的香,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不少。
由于疯狂练琴,这段时间是我进步很快的阶段,但缺点是颈椎烙下了挺严重的病根(现在如果不注意也会犯病,犯病了起床都费劲,【严重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休息,每练个四十分钟就休息一会,其实效率更高,颈椎劳损了是没什么方法根治的】,我现在就是加强锻炼,练拳击等等,但只能保证不犯病,一停就犯病)没有上学的这段时间,我读了很多书,读书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还是感谢我的父母,其实做所有的事,爱好最重要,你是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当成一个任务包袱来完成。
读的有一些成功学啊,经商什么的,后来读到比尔盖茨的故事,我就突然觉得自己文化方面还是很欠缺,我觉得自己还是要上学学文化技术才能更好的支持自己创业(大家不要着急觉得又要励志故事了,后来又上了,其实觉得没有什么用,因为集体式教学肯定是不适合小部分特殊人群的,我的人生起起落落全是矛盾啊,哈哈,后面会说到),当时做事就更果断了,我说我要回去上学。
我父母还是和最初学琴一样的反应,好啊,你想上就去上呗。
结果是简单准备了三天,我就回去上学了。
回去的时候已经是高考之前了。
参加了一次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学校里年级里有1000人,我的排名是900多了,几乎就是什么都不会了。
所以只能选择复读了,不想耽误那么多年的时间,所以选择直接从高二开始复读,一边补习高一的知识,一边跟上高二的新课。
(不要觉得我跑题太多,从零基础直接高二两年,最后我高考成绩是理科526,被一本院校录取了。
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两年,我在学习方法上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而且主要都是自学为主。
这对我后期的吉他学习和自学能力有很大影响。
相反,倒是觉得大学有点觉得白上了,所以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学习方法论)中间的自身努力和刻苦就不多说了,主要说促使我复读成功的因素,第一,兴趣第一,我不论学习文化课,还是吉他也好,都是会先调整心态,用挑战的心态去练习,在我眼里,学习和打游戏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个习惯可能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家长没有逼我去做不喜欢的事养成的,其实比如读书,锻炼等本身很有意思,但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或者家长逼着去做,就把口味弄恶心了,留下阴影了。
第二呢,我学会了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现在的商业讲解上非常常用了,画思维导图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我现在的从日常时间管理和目标定制等几乎所有事上,当然了,也包括练琴,关于思维导图的资料现在网络上应该多不胜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和实践一下,和我的《极简基本功》一样,这个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效果非常之神奇,会刺激你大脑的不同部位,你所梳理的知识点会非常清晰的存贮在大脑里(表现就是你做梦会梦到,代表你大脑得到了充分刺激,睡眠中大脑会自动整理加工前面收到的信息,极简基本功你练到一定量,也会经常梦到弹琴的场景,这证明你真正的开始进步了,包括英语,未来我会教大家实用的学习技巧,请大家关注我的微淘,比如我自己,经常会在梦中用英文自然表达)。
第三呢,有一位对我影响特别大的老师,就是管卫东老师,关于他的简介我百度拿来一些:高中时代,管老师就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
并非传统意义的好学生,但是他能快速抓住学习的重点,他的教材上划出的重点一定会在期末考试中考到,没划的一定不考。
他的笔记和教材在期末时会成为同学们争抢的复习资料。
而且他几乎不做作业,腾出精力去准备奥林匹克竞赛。
高中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思维优势!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因为高中时参加过多科竞赛,所学知识量超过高考大纲要求。
高考时因为用“微积分、矩阵”等大学解题方式解题,与“标准答案”所要求的步骤不符,有71分没有算他正确,与清华失之交臂。
难以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大学期间并修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工、计算机六个理科专业。
毕业后,这个拿下六个理科专业的天才,竟当起了和本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英语老师】,而且成为出国考试GMAT的开山大师。
也就是说,他用三年半的时间学完了常人需要24年学完的理科知识。
他是超人吗?不是,是他的思维方式更科学,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大二时,就应邀走上母校讲台,教授本科计算系课程。
这也创校史之先河。
因此虽然管老师不到40岁,其教龄已将近20年。
期间,总结出一套快速有效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和灵活准确应用多学科知识的方法。
1994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系统分析师之一。
当时全中国只有209位系统分析师。
编程是什么?是把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固定下来,让其他人不容复杂学习和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这个过程也再次优化了管老师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特别是分析他人思维的能力。
后来加盟新东方 成为新东方GMAT首席讲师适逢出国热,管老师也参加了GMAT、GRE、托福等留学考试,取得了一系列传奇性的高分。
这吸引俞敏洪的其他几个老师找到他,他们4个人共同开发的英语留学考试培训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被中国英语培训界沿用至今。
对就是这样传奇的一位人物,当然了,我不是和他本人去学的,当时是在网络发现他的视频,当时感谢淘宝,我在淘宝上找到了他的*版课,记得花了800块钱(原价比这个贵好多倍,我的淘宝买家第一笔交易),然后学习他的VIP课。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高中学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到社会工作都用不上,但是我认为,正是因为我在高中复读的阶段,用高中的考试科目当做实验版,完全的总结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论,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要觉得这和弹吉他没有关系,其实一个人学会独立思维,对你的生活方方面面,从弹琴,到经商,到人际交往都会有特别大的改变。
如果学不会逻辑思维,学不会独立思考,我可能现在还在死磕我电脑里那成千上百本的外文教材,还是无休止的练习没有效果的东西。
我可能现在还在开自己那家收入低的可怜的小琴行,还在抱怨现代人没有耐心,抱怨没人懂真正的艺术。
如果没有一套合理实际的学习方法论,光靠努力和聪明,我也是不可能达到2年时间,一边补高一,一边跟高二,又大部分是自学(高一知识没人给你讲),最后还能考上一所一本院校的。
管老师讲的几个理念我受益匪浅,第一就是,他推崇要总结规律,找事物的根本规律,而不是死学,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所以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设计,实践,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论上了,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管老师强调“影响考试最大的因素是情商”,这个他其实想表达的是对考试临场的模拟,你考试的实际环境是和你平时不一样的,所以你考试时很难发挥平时的水平,那么,我们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尽量去模拟考试的实际环境,比如中途是连续一个半小时,连厕所都不要去,加上时间压力,等等。
其实还是,和我们弹琴一样,我们平时练习就要尽量去模拟未来演奏的实际情况,很多同学练的就是和未来演奏不一样的东西,那么未来怎么能演奏的好的呢?关于情商对学琴的影响,在我最初做教学的时候,就做了很多研究。
未来会在微淘单开话题讨论,欢迎关注。
不知不觉写了一万字了,时间很晚了,后面会继续更新,还有很多故事和感悟没有讲完,有同学问过我的学琴经历,真的是一夜很难讲完。
虽然没有说太多弹琴的具体问题。
但就如我的启蒙教师李老师说的一句话“功夫在诗外”。
如果对你没有帮助,那么就当个学琴的小人物的故事看好了,如果有帮助,就叫上你的朋友们,一起来关注我的微淘吧。
红鱼吉他 2017.6.24家中红鱼老师吉他回忆录(二)开琴行的日子&极简基本功(原创长篇,禁止转载)上次回忆到我的高中复读生活。
着重强调了学会独立思维对自己生活的改善。
后面的大家就会看到思考方式对我的生活和学琴的改编,来的的更多转折点。
在复读的这两年里,自然是没有什么时间练琴了(倒是练了两年双节棍),学校是封闭式的,早出晚归,晚上睡在宿舍。
大学我报了三个专业,两个心理学,一个英文。
最后被英文专业录取了。
终于高考完了,可以继续练琴了。
在等待上学的这个假期,我去报名了陈磊老师的暑期班。
在陈磊老师那里的那段时间,也是我突破瓶颈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时是我们十几个学生住在陈磊老师租的一个带阁楼的民宅里,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早上七点起来,大家一起“做早操”,就是练习音阶模进和琶音,一边弹一边唱。
然后就是吃早饭,继续自己练。
练到晚上全体会被“赶出去”运动身体,到附近的公园锻炼一小时,然后回来继续练。
我认为当时我自己虽然不是弹的最好的一个学生,但我绝对是最勤奋的学生了。
每天早上大家还没有起床的时候,我就会爬起来,为了不吵到他们,独自一个人跑到小阳台上练。
【练什么呢,就是开着节拍器练音阶!】当时的我非常自负,其实这是人的正常心理,现在在教学中我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这个,就是作为学生,尤其是一定水平基础的学生,总是很难脱离自己原有的很多观念。
陈磊老师强调练习音阶,并且一定要唱。
我当时并不能理解。
【因为你自己没有去实践的东西,你永远是不可能真正的了解。
】前面一篇大家其实可以比较了解我,算来这个时候已经弹琴七八年的时间了,很早我就可以弹古典轮指或者卡农摇滚或者帕格尼尼改编曲的这些东西了,所以【当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弹的很好了】,但后来事实证明,那只是我觉得而已,其实离真正的专业差的太远了。
刚入学,陈老师让我简单弹一弹,弹完之后,说【从头开始练吧】,从最基础的拨弦动作,小力度开始,练习456这三个音,然后练习音阶指型和模进。
我是个内向的人,接受这种练法,没有反驳,但是心里简直是一百个不情愿,就想,我已经弹的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练习这些简单的东西?我来找你是学高级的技术还有学习方法的,为什么不愿意教我?但再次幸运的是,我虽然不情愿,但我坚持下来了。
当时的环境和大家说了,同学们住在一起,这里有不同水平的人,有的是真正喜欢热爱吉他的,也有的是为了出来散心(治抑郁症)的,也有的是陈磊老师的长期入室弟子。
总体上来说,大家每天都是会练琴的,而且都是在练音阶,所以有这个环境,我也是抱着怀疑态度坚持练了下来。
这个阶段也是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练习吧。
在陈磊老师这里呆了一个暑假,每天就是主要在攻克音阶,唱。
陈磊老师那时候演出比较多,非常忙,一个月回来的时间也有限。
所以这一个月里给每个人大概只上了四五节课的样子,会讲一些关于技巧,比如标准推弦姿势,标准击弦姿势等等,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平时和我们聊天时,耳濡目染的带给我们的一些正确理念。
陈磊老师特别善谈,爱喝酒,喝酒之后就会给我们讲一些弹琴和做人的道理。
因为我直到离开之前都不能理解陈磊老师说的这些东西,所以上课的时候也会和老师发生一些顶撞【和你们很多人一样】,就是说你怎么不教我更高级的东西呀,为什么就让我练这些简单的东西呀。
老师就不厌其烦的说,现在教给你们的就是“方法”,有了这个“方法”你们以后才能走下去。
最后带着这种心理,我强忍着练了一个半月。
最后我甚至产生的了【你是不是故意有好东西不教我】的心理,感觉这玩意我为什么不回家去练?在这反正也学不到新东西了,所以最后还没到毕业时间,我就以家里有事为借口告辞了。
回到家!休息了一两天?然后令我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我感觉突破了一个很大的瓶颈】。
原来这就是练习音阶,唱音阶的效果!这种奇妙的感觉我没法形容,并不是通过谁给你讲一讲就能体会的!只有自己去实际体验!就是整体弹琴的感觉上了一个台阶,无论是从听音能力,还是技术,还是弹琴的乐感方面,还是即兴,都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我认为其实现在很多学有所成的吉他手并不是多么有天赋,而是要看环境和运气!我就是幸运的,我并不比那些比我弹的差的人有天赋,甚至我觉得我的乐感很差【因为以前的方法不对】,我只是幸运的遇到了比如陈磊这样的一些老师,并且在特定的时间学会了特定的方法。
我身边有很多弹的好的朋友,或者大家了解的一些大师,也是运气好。
比如很早的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教学,这些人在这些环境下只能去练习基本功(陈磊老师也算),只能去【扒带】,包括最早的我的李老师,那个年代连三月通那种书都没有,只有自己照着手头的钢琴谱改编指弹曲,然后还是【扒带】,【演出】。
这些都是看起来最普通最简单的方法。
但【最有效】,可是【人性是有弱点的,越是简单的东西,大家越瞧不起】,总是在追求那些高大上的,看起来复杂华丽的教学,经常把自己的电脑里下载成千上万本的教材,最后越练越差,总是认为自己设计的只有机器人才能完成的练习如果练完自己一定成为大师了,但十多年过去了,仍然停在原地转圈。
可以说,这个经历对我后期的教学影响特别大,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前几年的学琴之路,虽然陈老师教我的时间很短,还有很多地方不完善。
但相当于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上大学了,我仍然是个“异类”,这样一个普通的本科,让我读了七年才毕业。
上大学之前,我是满怀憧憬的,憧憬曾经在高中大家讨论了无数次的“自由”“爱情”“知识”等等。
但上过我才发现,国内的大学,尤其是我上的那种并不是分很高的学校,校园生活和我曾经憧憬的差别太大了。
虽然算是个一本专业,但身边大部分还是一群迷惘的孩子们,每天就是打游戏混日子,最后临毕业用考研为借口继续缓冲啃老的人非常多。
而且我的经历有限,也没办法太好的兼顾学业,再就是我上大学之前,已经在大连有了两年社会经验了,比他们大两岁,和这些“孩子们”思维差距太大了。
英文专业的男生特别少,我班算是男生最多的一个班了,两个。
其余全是女生,这些女生呢,大部分都是“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那种,所以能交流的大学同学更少了。
这下又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练琴了,因为宿舍里有两个每天通宵玩网游的,所以我可以练的更晚一些了,每天都是在宿舍弹到深夜。
除了上课的时间,我都在练琴,什么早操啊还有一些导员逼着出的没意义的一些活动,通通不去,通报批评什么的我也不管,反正知道都是吓唬人的。
我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时间重要】。
后来,我觉得这样的时间还是不够用,索性连很多课也都逃掉用来练琴了,大学的很多课,我觉得完全是在扼杀我的生命。
虽说是英文专业,但我认为每天大部分的课,和提高你真正的实用英文水平兼职一点关系都没有,况且很多大学老师也是纯混口饭吃的。
我只是陈述这个事实,不会抱怨,因为毕竟考了那么点分,或许到了清华北大或者哈弗等的学校,就能满足我了。
再有就是这么多年的文化学习我发现,有时候也并不是老师的过错,而是集体大班教学不能适应少部分人。
我发现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上课走神,走的太严重了!我还特意的试过几次,估计集中注意力!结果完全不行,几分钟就走神了!【我发现是老师因为要照顾大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讲的太慢了!】,而我那时候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了,学所有的东西都会快速的【归纳重点!】和本质。
觉得很多时候,为什么一句话能表达的事情,你非要在那里讲二十分钟!(还有一个事实就是,有的大学老师的确拖课,自己不备课,只能这样延长时间)。
还有就是很多课,如果换成我来教,我肯定教的是另外一种感觉,不知道大家看过电影【死亡诗社】没有,我教的肯定是又实用,又有艺术性的。
(吹远了,不过未来我会把我的一套非常实用和庞大的英语学习体系和改革方案拿出来教给大家的)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用吉他来挣钱了。
在学校大门外,我找了一个“教室”。
这个教室真的太简陋了,遗憾的是现在找不到照片了。
是一个平房,没有窗户,是用塑料布钉的,还有大洞。
平房中间有一根竖的梁支撑着屋顶,这个估计用脚大力踹一脚,房顶没准都得塌下来。
房顶是漏雨的!冬天“窗户”是飘雪进来的!真的就是像有时候你们调侃的那种农村的小土房差不多。
房租是一个月120块钱。
又花了20块钱,到美术社做了个红底黄字的条幅,“红鱼吉他教师”挂在了门前。
那个场景,是不是挺难想象的?哈哈但是!你们更想不到的是!我很快就招上来了十多个学生! 40块钱一节课,集体授课!一期400,是不是比有些同学开的班还效益好?其实非常简单,这个完全没有什么特殊方法!完全靠自己的一双脚!用A4的大白纸,打印了一些广告!自己到处去贴!我用一双脚,徒步走遍了周围所有大学能贴的地方!还有做的“便如痴纸入篓”“节约用水”的不干胶!走遍了所有能走的男厕所!累吗?非常累?见效吗?见效!完全是靠数量,贴了那么多,总会有看到的咨询,也就总会有成交的!你可能会说,教师那么差,会有人来吗?但不管怎么说,已经有人来了!而且上课后也没有退费!这个事情启发特别大,很多成功学和商业的书里也会讲这一条,就是【先去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让你等到“完美时机”,这个完美的时机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你开班之前就自己认为“这么烂的教室一定没有人来学”,那你可能就不会去发传单,更不可能招到学生,不论你有多么牛逼的想法,都只会永远停留在想法上了。
靠我敢打敢拼的做法,和不服输不怕累的劲头,靠着这第一批学生,我算是正式开始了我的吉他教学生涯。
毕竟是刚开始教学,感觉非常不适应,自己认为很简单的东西,要通过语言让别人学会,是挺难的一件事,最开始我只能通过增加说话的数量来弥补这个缺陷,而且备课也没什么思路,往往也只能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
很感谢这第一批陪伴我的学生们,陪我渡过了夏天漏雨,冬天飘雪点着小太阳上课的创业初期。
我是一个凡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的完美主义者。
从这开始,我开始花精力研究教学。
我由于管老师的影响,我对人的情商对学习的影响这方面特别注意。
我发现人能不能办一件事,并不取决于他有多聪明。
因为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发现并不是那种上手特别快的学生能学的特别好。
因为是人就有情绪上的缺点,比如没有自信,刚练了几分钟就下个结论“这个太难了,自己一定没法完成”,或者急躁“这个太简单了,我已经会了,可以学下一个技巧了”。
这里所谓的情商其实是我对学生整个心态的总结,包涵了很多方面,有一些比如“逆商”我认为也包涵在里面。
这阶段里,我主要研究的是游戏教学法,尽量希望能够让学生们不把上课练琴当成一种负担。
当时想了特别多的小点子,我有一个小本子,每当有了新想法都会立刻记在本子上,然后上课的时候去实践试验我的想法。
比如每节课给大家模拟登台的环节,让大家产生互动,让练的好的更有自信,让练的差的有所触动。
但遗憾的是,尽管绞尽脑汁,我发现效果甚微,因为大家并没有把这个事当成一个主业来做,大家认为琴并不需要“练”,来上课的时间只是放松娱乐时间。
这就是大市场环境。
我并没有能力把控他们回去后练不练琴。
由于我弹琴的水平和教琴的水平还算不错,所以学生逐渐稍微多了一些。
到了大四的时候,家里给我赞助了一万块钱启动资金,我开起来我自己的小琴行。
嗯,就是这么点钱,在一个没什么人的商场里面,租了一个40平米的小场地。
转租的,8个月6000块钱。
剩下的钱我就拿来进了一点货。
嗯,这个有图。
这么点东西,有人买吗?其实这又回到了上面说过的,【先去做】,你不去做永远都不知道行不行。
还不到一个月,我的销量是这样:第一批总共上了10把,都是卖点补点的。
就用这一万块钱来慢慢滚雪球。
中途也想了很多营销和传宣,发过传单,办过路演,组织过俱乐部活动,虽然有人来,但是顾客都不精准。
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最多的还是看重我琴弹的炫,有基础找我提高的学生。
还有就是学过几天觉得不错口碑相传来的学生了。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特别傻,自己看店时候,就是采用“强压式”推销,谁来看琴了,我就故意拿出琴来,一顿轮指,或者电吉他一顿速弹,他们就看傻了,就服了,就想跟我学了。
算上卖琴,大概一个月也能收入个小一万了。
店就慢慢的扩大。
变成这样:又变成大一点新店人慢慢多了演出活动排练室这个排练室租的非常便宜。
自己涂鸦装修的。
找到几张更早的照片。
后期比以前平房那边的好多了,找到几张平房(后期换房升级,不是那个120块钱房子要倒的了)不是房子矮,是鼓在炕上呢T.T主唱,排的二手玫瑰的歌我们乐队原创中国风《雨霖铃》有诗词朗诵和二胡。
大四的快毕业的时候,还加入了大学生创业基地。
给我分了一个办公室,我又新开了一个教室。
挺有逼格的是不是:在创业基地里,我遇到了各行各业的创业大学生。
在那里学到了不少创业知识,尤其是接触到了非常多做【互联网】创业的同学和老师。
给我后期转型为互联网教学种下了种子。
这段时期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九拍的李红育老师!偶然看到它的采访,他的标准化理念,集体课教学法,拇指教学法,让我很震撼。
虽然是教架子鼓的,但放到吉他上反而更好实行。
连架子鼓那么吵的乐器(用的都是真鼓)都能教好,换到吉他上为什么不行?!《极简基本功》这套教学最初是为了写一套标准化教程,然后去做加盟连锁店用的。
最开始我是想写一套类似与九拍和目前的金手指的标准教材。
这类教材是以练习曲为主干,穿插讲解一些技巧的。
我试着写了个草案,发现如果这么去做,就相当于是【整理曲谱】,并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
并不是说那种通过曲目学习的教材不好,而是我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
【我希望做出一点自己的东西出来】,我希望写一套更具有通用性质的教学,那么自然落在在基本功上,然后如果是线下教学,再结合其他的曲目来学习,每节课就是前半节课基本功,后半节课教曲目。
我崇尚因材施教,【如果做曲目的话,你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教材里的曲目不一定是学生真正想学的。
既然要让练习更具有通用性之,那么我在构思第一期教材的时候大量运用了完全归纳法,比如节奏练习上册,音阶练习上册。
这种简单的东西其实非常难写,不能单纯的当成排列组合去写,不然就写成一本音阶字典,或者和弦字典了,完全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一定要去掉完全归纳法中的不能应用的部分,考虑到风格化就更要提炼出一些未来能用到的东西。
我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大概精读了200多本原版教材,20个YOUTUBE频道),比如节奏练习,我对比了翟黑山老师的四书节奏练习(我买过黑老师的精华教材花了好几千,但黑老师在我眼里是毁誉参半的,以后会和大家聊聊),JODY FISHER的JAZZ教材等等。
有些书就是随便给你几种排列组合,节奏练习X条。
李红育老师说过,你要想练这种书,我随便就能给你写出好几本来。
大家还记得上次说的管卫东老师吗?所以,我们还是要去提炼这些练习中最核心的东西。
因为【那些以量取胜的教材,你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练完的。
】写教材这段时间,我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每天都要练琴,上课,读参考资料,晚上就写教材。
写了好多东西,又一点点的删。
我以前读教材都是精读的,因为自己英文还可以,所以生怕落下某些重要的知识点。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那时候对国外的教材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觉得老外人家音乐领先我们几十年,随便出一本也比我们自己的教材好吧。
但随着精读教材的增多,我的经验告诉我,这里面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对我都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并没有多少干货。
往往是抱着期待去精读,但是读完发现里面的内容要么是老套的那些东西,要么是无法操作学完根本用不上,要么只是练习的乐句拼凑出来的。
有的还不如YOUTUBE上的一个免费视频讲的干货多。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走过同样的弯路,一本外文教材到手还没读的时候,总觉得我靠,好牛逼,某某牛逼头衔的人写的,我练下来一定很大进步,但是读完却事与愿违。
每天我都大量的读教材,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和社交,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但是实际效果告诉我,【我并没有任何提高】,这个提高是指你弹琴真的变流畅了,你听音变好了,你即兴真的好听了,你编曲真的变好听了。
还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装了满脑子的东西,看待别人弹琴都会用自己脑子的里的框架来做评判,一聊天就是某某某理论,某某音阶,再来用这种理论强行的指导别人,这种状态最害人,【就是你认为自己进步了,认为自己会好多东西。
】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
我甚至得了轻度的抑郁症。
有一天我问自己:“照这个路线下去,十年后会怎样?”因为我已经读了200多本教材(当然不只是读,也会去练),花了非常多的时间。
所以我能够确信自己的路走的是错的!我能感觉到,这样练,再来十年也是一样!网络上教材浩如烟海,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啊!很多同学说【多练肯定没错】,是的,单纯说这句话一点毛病没有,多练曲子肯定没错,多练乐句也肯定没错,多学乐理更没有错。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人会对时间的估计往往不准】。
就是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你理想中的计划(虽然我算是完成了,但是我几乎是放弃了一切其他的东西,你可以看到我早期录课的时候都是灰头土脸的,有时候头发都没时间洗,有这么多时间的人真的太少了),很多人都会找到好多教材,自己列个计划,就是多就多久练下哪本什么的。
但如果你回顾一下,或者有时间管理记录系统的话,你会发现【都无法按时完成】。
人总是认为有时间了再去做某些事,有时间了再去扒带,有时间了再去练某某某,但结果往往是【没有时间的】。
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再浪费上万个小时去走我走过的弯路。
【我并不比别人有天赋,我只是在上面花的时间太多了。
】这些年都是每天要花5-10多个小时的时间在研究吉他上,如果换成每天只1小时的话,我估计等我明白一些道理的时候,我已经老了。
我最早期的标准化教材,有特别特别多的内容,因为大家要知道,写多太容易了,我随便找一本外文教材,里面的练习改一改(甚至不改),就可以凑出一套很多内容的教材了,而且这么做也是没有任何版权风险的,因为有很多练习是很经典的,大家都是那么弹的,怎么能叫抄袭?我当时心里想的就是不要着急挣钱,做点真东西出来。
现在国内还有的一些自媒体,完全就是把外文教材拿过来,翻译完直接卖,也是有很多人买,还打上自己的品牌,这种行为我是觉得很不齿的,但不可否认,他们为国内的吉他教学环境提高做出了被动的贡献,国内的教学资料是在是太少了!都不到国外资料的千万分之一!你随便看看某本教材后面的扉页广告,你会发现随便一个布鲁斯都是上千本教材,而国内的淘宝等网站你一搜,可能都不超过十个。
如果我也去做翻译原版的话,会非常轻松了,不用动脑,我的英文水平翻译一本教材最多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还能卖钱。
但,这些教材都是【我精读过一遍了,而且觉得没有效果】,我为什么还要拿出来给你们继续浪费一遍时间?我心里过不去这个坎!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真东西做下去,【拿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经过我自己实际应用验证过的】,这样做非常费时费力,我需要写出一部分内容,然后自己练透,再放到琴行的实际教学中,然后再不断改进,最后再定型录制。
欣慰的是,我的拼命努力得到了回报,因为【大家都不傻】,把大家当傻子的人是做不长久的,有些人就认为随便拼凑拼凑,就能糊弄过去,但这只可能糊弄一阵,或者糊弄糊弄初学者,对于有一定鉴别能力的琴友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到最后大家看的并不是你的名气,你的头衔,而是自己的实际效果。
最终我决定选择优酷和淘宝两个平台,用免费课程引流,淘宝变现。
这样既起到宣传的作用,又能给那些没有能力购买的同学实惠。
《极简基本功》这套课真的内容太少了,因为我在自己学习其他教学的时候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视频课,很多人讲课,本身五分钟的内容,他硬是能给讲到一小时。
你又不敢快进,怕错过什么重要的内容。
所以我在录极简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一点,我在录制的时候,所有的视频都有讲稿或者至少也有大纲,讲稿都是经过精简了,删去了所有的废话,自己模拟几遍再录。
录视频真的比现场讲要难很多,一开始我不太适应,因为现场讲的话你可以和观众互动,某些知识点你可以多重复几遍,但是录下来的你一直在重复就变成了废话。
这样精简之后,我还担心过会不会不好卖,因为很多人一看,哦,每节课这么短的时间,还卖这么贵,太不合算了。
况且如果单纯看目录的话,好像都是自己“会”的知识。
很多人都想跳过上册练下册。
殊不知上册才是最关键的。
而且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节奏上册,一课都跳不了,每一课都有严密的逻辑。
很多人一看目录,哦,几分音符什么的,自己都学过。
但是节奏感这东西,真不是你明白了几分音符就能弹好的。
重要就在这个“感”字上,很多人靠“理解”节奏去学习,结果就是不能分脑,弹个复杂的东西就唱不出来,或者小节感缺失,而且缺乏律动感,即兴的时候并不能把一个乐句很好的安排在某一个或几个小节里,甚至根本就跟不上一小节。
或者扒带的时候,遇到稍微难一点的节奏就反应不过来了。
还有就是视奏的时候,你虽然明白几分音符怎么弹,但你就是不能很流畅的弹下来!这就是“懂”和“会”的区别。
如果你只是理解了,就能弹好了,那中国大师可能已经遍地都是了。
刚才说的那些问题,极简节奏上册能解决一大半。
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基础了,会“不听话”,改我视频里强调的【练习方法】,让唱的时候不唱,让打拍子不打,美其名曰【我在心里唱不是一样吗?!】,这个肯定【不一样】!,你不按我的要求练,可能真的就一点效果都没有。
接下来是音阶上册,我写这套的时候,真的是去对比了十几种不同的音阶版本,各种国内外教材以及视频上的版本,才决定使用这种完美对称的七种指型。
有些同学可能以前练过X月通上的五种指型,然后有的时候会讨论,说五种和七种差不多,有的人说练的太久不想改了。
其实这个七种真的是最科学,没有之一的了。
一种BOX PARTTERN,一种3NOTES PER STRINGS。
五种指型我想可能是因为写书的人手指柔韧性不行,所以加上了一定的换把,没有那么多拉伸的动作,有的同学说够不到,手不够大,其实就是手没拉开,这个拉伸其实是不需要太大手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小朋友经过练习也是可以正常演奏的。
五中指型有很多缺点,在这简单说一下,更多的优点你练过后也能体会。
第一就是五种指型没有完全的覆盖指板,在你即兴或者演奏,或者扒带的时候,就有“死角”。
第二其实虽然有五种,但是其实没有七种好记,因为我的这七种是有规律的,完全对称,有每弦三音和每弦三音其中一根两音,这两种。
第三就是,五种的,不适于有些技巧的速度乐句,每弦三音有很多常用的动机,用七种音阶演奏的话,很多东西是可以完全做模进的,也就是可以很方便的做迁移,而所谓的“五种”,在其中某种上的乐句,是没法迁移到另外的指型的。
这里的所谓是说,其实“五种”也有好多种。
如果你们研究过一些教材,就会发现,不但他们的指型不同,甚至指型的命名都有很多种方法。
倒不是说七种就绝对是“好”的,以前我说过,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要看情况,但七种是绝对相对来说更具有通用性普适性的。
还有的同学怀疑,说为啥要练七种音程,不是练练各种模进比如1234 2345 3456就行了吗?还能用在速弹里,音程有啥用?其实我最早只练二度和三度,但很快我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在陈磊老师那里回来之后,是即兴找到了那种“人琴合一”的感觉,但我只对二度三度熟悉,即兴中二度三度才是我真正心先到手后到的,四度以及以上,我完全还是手带动心(就是瞎弹)。
所以我加上了四度到七度,经过练习,果然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重要的滚指技巧,你们可能初级遇到的不多,但是中高级里,这个技巧简直太常用了!而且是在所有风格里都很常用!和弦上册,最早我参考了诸如《征服琴海》还有一些比如JODY FISHER,MATTWARNOCK,还有一些类似和弦大百科,和弦字典等等教材,我认为最大通病就是太杂了,记不住,往往讲到某课,给你几个属和弦按法,然后你就记,结果学到下一课的时候,前面完全忘记了,还有就是,在你实际想要应用一个属七和弦的时候,你根本想不起来以前学的那些形状。
在伴奏改编和即兴的时候,你能抱着本书去查和弦怎么按吗?即使查到了怎么按,你对他们的音响效果熟悉吗?你如果真的那样去做过,就会知道,可能很容易编难听。
所以我还是从根本出发,选用了一些接近实用的和弦体系,比如七和弦的降位和弦系统,这个很简单,降位其实是指和弦的voicing,中文就是指排列,1 3 5 7这几个音不同的排法,像 1 5 7 3 ,3 5 1 7等等,四个音共有二十四种,降位只是对这二十四种里的不同排列的命名而已。
我还去掉了一些不易应用的,比如编曲上讲的上密下疏中不空,低音排列太密的,声音效果会混浊,不太适合编曲和乐队编排。
但这也不是绝对,比如后来我发现Jazz名师Mortern就喜欢这种,把这种拥挤的音效当成一种Organ的效果来使用。
但你们初学还是先学一些更常用的吧。
这些对极简的介绍,大家现在能略知一二了吗,短短的每套十课,每课几分钟,其实背后有我的太多心血了。
每总结出一些东西之后,我就自己先练透,觉得自己受到效果了,再开始录制。
不知不觉又写了一万字了。
又是一夜难眠。
回忆的也差不多了。
还有好多好多经验想和大家分享。
我在其他的话题中都会说到。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
欢迎私信交流或签名档有联系方式。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