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何评价《这!就是原创》第五期?
时间:2019-12-0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看完这一期,虽然听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印象比较深的是番茄还有最后那对新人,前者有态度,后者有意境,旋律节奏抓耳,词恰到好处,互相成就达到了和谐,但即便如此,还是很想吐槽下赛制,作为观众也看了蛮多音乐综艺,包括本身也是前身好歌曲的忠实观众,但这一季的规则真是很多让我觉得谜的地方:1.之前的8小时极限创作,除了少数天才型创作人和本身存量比较多的音乐人可以游刃有余,对其他人而言要么套词,要么挤牙膏,对选手而言,是种煎熬,对观众而言,歌也不悦耳,以前的24小时个人认为已是极限。

2. 本期的音乐辩论,不知道编导是不是奇葩说派来的,这不是歌词辩论大会吗?既然是音乐比赛,个人始终认为曲是高于词的,为什么说音乐无国界,不就是因为作为音乐灵魂和基础的旋律是没有国界的吗?不然为什么我们听着外文歌,不了解词的意思,却还觉得好听循环播放呢?个人认为音乐是是开放的,是一种情绪或者意境的表达,每个听众对此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这是一个音乐节目,是包含不同音乐类型的,没有办法做定性比较,如果一定要搞辩论,可能说唱节目的freestyle battle更适合,因为他们和辩论存在共性,精彩之处在于它是即兴的,是可以抓住对方的某个点进行反击的,再高级一点是可以用逻辑去碰撞的,人家鹅厂的电音节目用的都是drop battle,这边那么多音乐风格,用的却是辩论,真的有点匪夷所思。

3. 最后的评委选择,老实说个人不太理解这期的最后结果,并不是完全作品说话,而且这几位音乐捕手,我认为也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做选择的,虽然讲了很多看似客观的理由,但掩盖不了听歌这件事本来也是主观的本质,还不如让观众和市场做选择算了。

而且说句难听的,他们本身的作品和实力也并不是能代表国内大众品味的水准,如果有可能也只有周杰伦吧,毕竟从80到90到00,市场和时间是有说服力的。

总之,如果知道赛制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如延续原来好歌曲的规则,来得更加朴实,如果要改赛制,个人觉得或者是主题恒定或者是风格恒定,让选手自己去找对手battle,最后的结果让观众(包括现场和线上)再加上评委的投票综合作决定,可以是单人作战也可以是找搭档合作(选搭档是可以做综艺效果的一个点,最好是产生1+1>2的效果),而像团体作战这种,除非是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如果像这一期,本身一个团体就有不同的音乐风格,有的分高有的分低,规则本身存在漏洞,怎么去公平的选择最好的,怎么去保证节目最后音乐风格尽量的多样化?个人觉得节目并没有想得很清楚。

还有太多的棚内录制有点紧绷,是否可以加一些户外的部分,去呈现如何寻找灵感的过程?评委光拿嘴去说,不示范吗?不合作吗?可以去带选手寻找灵感啊,去想想怎么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啊?可以动用人脉帮他们去寻找他们想要合作的音乐人啊?可以带他们去一些Live house演出啊?可以让喜欢他们歌的人和他们互动啊?光说不练真的是国内很多音乐类节目评委的特色!如果我是节目组,歌手可以作为合作伙伴或者导师,但我更希望他们旁边可以有唱片公司的负责人,音乐平台的负责人去一起把关,因为这些人手上是真正带有资源和平台的,也是对市场反应最灵敏的,说难听点,对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听好歌的节目,对这些选手来说,是能够置换资源和平台(没有面包一切都是空谈),对节目组来说,是可以换取更多流量和广告收入,个人是希望在保证最后一点的同时也能很好的平衡前面两点。

而就节目内容而言,既然是音乐人的竞技成长秀,个人觉得可以不纯粹是竞技,也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场景去体现成长和协作, 可以去呈现音乐之外他们的个性?所谓的综艺剧本,从来不是让别人来凹或演一种不适合他们的人设,而是通过观察人的性格,去寻找适合TA的场景,用有趣的方式去放大TA的特质,这个只能看编导功力了。

不知不觉写了好多,最后说句,华语歌坛的创作人和周围国家对比真的是既穷还没地位,当然国内编剧也一样,个人还是很支持这种创作节目的,尤其还有很多待挖掘的璞玉,还是希望节目可以越来越好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