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何评价《这!就是街舞》第一季?
时间:2019-12-0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这就是街舞》实在是我这几年里看得最投入的一个影视节目。

经历了整整十二期的赏心悦目之后,想说的很多。

归结起来,就是舞蹈类综艺的展示问题、一段话、和三个人。

舞蹈类综艺《这街》的低开高走,和剪辑的变化密不可分。

前两期的重点,一个在于海选时队长的纠结,一个还是在于海选时队长的纠结。

虽然其中也有大神们首秀的惊艳,但无论是第一期过于强调千玺纠结和韩庚铁面,还是第二期的过于强调“混血女舞者”“刘也清跳”,都将主线放在了制造矛盾和噱头上,而非舞者和舞蹈本身的魅力。

综艺节目,剪辑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事实”本身。

因果关系可以颠倒,字幕可以强加心理暗示,MC的反应表情可以移花接木,台词也可以断章取义,给A选手的惊叹赞赏脸剪给B选手,四秒钟的小冲突多角度表现延长成四分钟,观众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的;可操作的空间非常大。

固然无论是公众号的文章还是电视台的综艺,激发观众的“愤怒”永远是引起观众讨论的万能秘方,可是扪心自问,谁愿意一直看一个让自己烦心的东西?第三期开始,渐入佳境。

100进49,人物范围缩小,观众形成的记忆点更连续,注意力也可以更稳定地分配给表现出色的选手。

场地简单,不给多余的光效,镜头不忽近忽远晃来晃去,这些都保护了选手舞蹈结构的完整感。

让一群互相熟识的大神坐在一个房间里自由call out,一call call到天亮,还需要什么画蛇添足的操控?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就是最好的。

石头和王子奇的battle, 意料之外又高潮迭起,一曲《失恋阵线联盟》完毕,所有舞者自发地把毛巾扔得满天飞,这其中有一份舞者们热血的真诚在。

轻剪辑、轻后期之下,观众才能感受到这种真诚。

《这街》和以往的舞蹈综艺相比,做得最好的部分之一应该就是,让观众看清了绝大多数舞蹈的全貌。

舞者的动作细节,走位,舞蹈的结构,都没有被破坏太多。

拍舞蹈其实和拍武打有很多相似之处。

成龙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谈过自己的动作片和好莱坞动作拍摄的不同。

深以为然。

成龙谈《奇迹》和电影拍摄技法-英文原声(没有找到中文字幕版,简单听译了一小段,大约3:43开始。

口语中的语法小错误未完全纠正。

)Also,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s editing. There is a lot….I found in America, there is only a few directors they edit by themselves, most directors, they don't know how to do editing. And even the stunt coordinator they don't know how to do editing, they just do it what I want what I want then after that they go home. All the film they give to editing director they can cut whatever they want. And I'm different. When they are fighting I really know which punch is the second kick (?) which kick is to the table, which table. Then, a lot of people…even the editing use tricks. When they do the punch thing, boom,cut, then second shot. Second shot, from here, boom,again. Stong. (But) because (with) the film by film, inch by inch, the auidence's eyes can't track, not that fast, to the changes. When you suddenly "boom boom", you change the second film, the audience just "piu", (like "what?") they know there is a fighting going on, but they can not really see very clear what's going on. Like in american movie you can see a lot of movements. When the camera , the angle moves, that means that the actors, they don't know how to fight (smile). The director uses the angle ("xiu xiu") then the audience is just very dizzy. Like yeah there is something going on. Then suddenly "boom" , finished. Ah. So that's why the american movies, the sound effect (&*^$#), then the audience ($#^&*), then (they) finished the whole fightng scene. So when I'm fighting, it's more like steady, (the camera) is not moving, let the camera, let the audience see what I'm fighting. ……I never move my camera (around), always steady, wide angle. Let them see I'm jumping down, I do the flick, I do the fall, I do the running. … That's Jackie Chan.大意:在动作电影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镜头剪辑。

在美国,大部分动作导演不知道怎样剪辑武打镜头,甚至特技统筹员本人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镜头,他们教完演员怎么打就完事了,然后任由导演随心所欲地剪。

我不是这样。

当演员打起来的时候,我要知道这一拳怎么接的下一脚,下一脚怎么踢的那张桌。

很多(好莱坞)导演,他们会频繁地切镜头,切角度,营造出很激烈晃动的感觉。

可是对于观众来说,观众的目光跟不上这样频繁的切换,他们只能晕乎乎地感受到“嗯,在打,打得挺激烈”,但无法在心中重构这个打斗过程。

实际上,如果你在电影院看到镜头总是在玩这些花招,你就知道屏幕里这个打戏演员其实是不会武术的(迷之微笑)。

所以我在拍摄的时候,永远是用一个稳定的镜头,广角的,持续地拍,让观众看清楚我是怎么打的。

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看见,我在跳,在翻,在坠落,在跑。

这才是成龙。

之前大神云集、同样产出了很多佳作的另一个舞蹈综艺,《中国好舞蹈》,其实在后期多人PK的时候就经常这个问题。

楼中玉 中国好舞蹈 battle一头雾水,两眼迷茫,十分烦躁。

不合时宜的特写和镜头旋转,完全白瞎了舞者的步伐编排。

《这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唯一的例外大概是第七期的齐舞battle,局促的空间内过多的特写和晃动,作为观众来说很难看清队形变换,更看不见编舞的细节。

当然,也可能是人数太多难以照顾,也可能是为了突出“对擂”的激烈感觉。

不论原因是什么,到底可惜了一点。

另一个不能绕过去的话题就是,竞技类节目的“比赛规则”设置。

为了看点,每一期的比赛规则都是不同的,有的是几首音乐随机抽签,有的是团队比齐舞争夺免淘汰名额,有的是1V1 battle, 有的是和外援老师“跨舞种”合作。

当然对于观众来说,只要能看到精彩的作品,怎样都无所谓。

毕竟总归是一个综艺而非业内举办的专业比赛,观赏性第一,公平性反而是第二位的。

但有些规则未免“镣铐太重妨碍了跳舞”。

譬如“跨舞种合作”这一期,坦白说,和芭蕾、古典这些站着不动凭姿态美就能夺人眼球的舞蹈合作,街舞选手一方面是音乐选择上大大受限,一方面是以己之短博彼之长,本身便已经吃力不讨好。

而跨舞种之余,竟还叠床架屋,又强加了“金木水火土”的命题作文……可以说是给自己找为难之处,成心要妨碍街舞舞者的创造力了。

这样的设计,谨慎猜测是借鉴了电影《Step Up》(《舞出我人生》)的经典桥段?可是Anne Fletcher作为导演本人有深厚的编舞资历,而且歌舞电影有充足的打磨时间,可以呈现出完整的融合作品。

但在综艺节目中,寄希望于不同背景的舞者几天内快速融合,则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街舞本身便包括了很多亚舞种,足够丰富,不必舍近求远。

事实也证明,节目十二期收官之后,盘点起来,最受好评的几部作品都是让舞者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能力的纯街舞的作品。

此前《中国好舞蹈》也有同样的问题,只能说,强扭的瓜不甜,术业有专攻。

尊重舞者的专业性才能得到有深度的完整作品。

一段话这一段话实际上是由四个人说的。

林梦,罗志祥,韩宇,蛇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说了四段不同的话。

表面意思稍有区别,但是内核是一样的。

舞蹈这个东西,和竞技体育,和做科研,都有一点像。

它要求你站在自己的临界点上,从十分费劲十分痛苦,站到九分费劲九分痛苦,站到五分三分,站到终于习以为常,然后再向前轻轻地迈进一点点,是为新的临界点。

是一个残酷的逆水行舟。

林梦说的直白,观众可能听了也就听了,可是简单的几句话,在场的高水平舞者无不动容。

即使不跳舞,大家应该都有过做一件事做到In the zone的感觉:时间、空间、衣食住行,都全部消失,心神合一只有眼前这份要完成的事情。

喜悦不仅仅来自完成了什么,过程中努力的分秒都是极其快乐的。

因为知道自己在竭尽全力,在挥洒才华,所以内心充实而饱满。

舞蹈也是一个吃饭的手艺,先要拜师,学,然后出师,比赛,成名,再自己收费表演+收学生,学生再比赛,一个很良性很健康的系统。

但吃饭就是吃饭,开始吃了,很多时候就不能再像成名以前那样心无旁骛地一意攀登。

舞馆要经营,学生要照顾,同行要沟通。

如此水平的舞者,当年攀登的时候都是带着超绝的天赋和坚韧不拔之志,巅峰也自然是壮丽无比。

名气响了多年之后,算起来人人都有封神战,切磋一下子,放两个大招还是可以赢得一片欢呼,依然是小白们一辈子学不会的大招,可是自己知道可能很难再有合适的环境逼迫自己走到那个临界点了,甚至接近都很困难。

我学的不是街舞,舞蹈的根基和能力都浅薄如纸,可是一年一年远离那面镜墙,摸着自己软下来的胳膊的时候,也有刘备髀肉复生的痛苦。

而高水平的舞者无不曾经很“要”的人,吃饭的生活里,那个完美主义的小人总会蠢蠢欲动。

人需要和那个小人和解。

找到那个点,沉下心,忘记时间,站在自己的领域,眼前只有自己的边界。

抵达这种时候,对于一个有天赋而志向远大的舞者,才是最幸福的——无论那个时刻是在国际赛场上,还是午夜的街上一只狗看着自己跳。

三个人亮神真是整个节目最有数的人。

其实整个节目下来,那么多期,给了很多噱头,很多乱哄哄的悬念和关隘,给了眼花缭乱的规则,可是真正不给镣铐让舞者完全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完整作品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

可是这有限的几次机会,亮亮几乎全部抓住了。

“抓住”这个词儿用在这里读起来显得功利,更合适的表述是:“我诗已成,无论天神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再把它化作无形。

”大约是这样的感觉。

battle虽好,主要还是场面气氛,是个人能力的炫示,火花主要是人和人碰撞出来的。

经不起细细推敲,也没有推敲的必要。

套用宝姐姐的话说:所以昨儿那些掰头虽然好看,回想是没趣的。

看一次看得血脉贲张,也就张一回。

下载下来回看,越看滋味越淡的。

而完整独立的作品才是一个舞者的名片,有思想有层次有理解的。

《这街》是个秀,秀是什么?本质就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于选手来说,展示好的就是赢家,所以赢家可以不止一个。

晋级下一轮与其说是更接近冠军,不如说是多了一次展示作品的机会。

在这样群星闪耀的平台上面,亮亮给出了鼓舞(开始看《这街》,正是因为偶然看到了鼓舞的cut),疯子舞,甚至强人所难的题目也给出了法老舞这样的作品。

第一季中TOP3的作品保守估计也是独占两席——亮神给我的感觉很像宇智波鼬。

非常能,能很多,但是每次只露一点;掌握全局,有规划有部署,但是心地向善。

如果说battle像是在知乎挥洒表达欲的答案们,作品,才是苦心孤诣创作出来的小说。

答案可以很好看,可是谁会把答案当成自己的代表作呢。

很想给亮神单独写个答案,所以这里不能多写了。

另一个想说的是易烊千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从队长秀开始,到battle时给出的即兴,一次比一次让人惊讶。

再次印证一个道理:其实一个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

而热爱是说不了谎的。

也很想给千玺单独写个答案,所以这里也不能多写了。

第三个人是韩宇。

韩宇的两次battle,一次1V7,一次22轮。

有这些,其实不需要额外多说什么了。

看到最后总是想起来这个人,这句话,这个分镜。

现在的我,眼前只能看见篮框而已。

人生有一万种操蛋的方式。

泥沙俱下的生活里,能让人克服体力极限,克服畏惧和痛苦的东西,是为立身之本。

找到的人都是幸福的,这幸福让人羡慕。

《这街》就是对这种幸福的全方位展示。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